文 | 霉豆腐

如果要列一個「最有可能深櫃的職業」榜單,公職人員一定排在前列,而其中政客肯定依然是頭頭兒。「政客」+「同志」=「醜聞」,即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從社會意識形態上打破這一設定,但處於特色社會下的我依然存在這種意識。在看到電影《再過四年》劇情簡介的時候,心裡就開始有了看到《英式醜聞》簡介的那種嚴肅與擔憂。但僅僅很短的時間,我便被這個自由黨領袖愛上社會黨政要的喜劇愛情故事甜到並露出姨媽笑。愛上敵對黨的滋味,是甜。

《再過四年》中男主角大衛·霍斯特(伯恩·謝爾曼)並不是大眾印象中的那種厚黑虛偽的政客形象。這點與凱文斯派西在《紙牌屋》中扮演的那種令人後背發涼的下木總統完全不同。《再過四年》偏向於喜劇,政治領袖大衛在生活中的常態化帶有一種獨特的反差萌,非常像烏克蘭劇《人民公僕》。

電影除了開頭簡單的蒙太奇段落交代四年前他在競選總理時候的風趣幽默,剩下的部分都在對他政客身份之外的形象進行重塑,逐步以一種喜劇式的誇張塑造一個稚氣滿滿的成年人形象。民調下降無所適從竟然躺在床上玩《魔獸世界》,即使失戀了也只是待在家裡狂吃乳酪看恐怖片,記不住酒店名字甚至上個廁所就能迷路,等等這些角色行為都與常態中的政客形象產生對撞。

妻子菲亞事無巨細的照顧大衛的工作與生活,甚至大衛的出櫃都是妻子主動提出來的,某種意義上說,大衛就是現在網路上流行的「巨嬰男」。不過電影中大衛的喜劇人物形象並不是像日劇中的過分誇張,也不像國劇中的過分裝瘋賣傻,呈現在熒幕之上的更多的是一種親和力十足稚氣未泯的人物特徵。同樣的大叔同性愛情故事題材,日劇《大叔的愛》便要顯得誇張很多,那種超越了常理的角色行為賦予了另外一種獨特的魔性,說是「有毒」一點也不為過(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對這部日劇的喜愛)。《四年之後》與《大叔的愛》也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被妻子發現同性戀身份,妻子卻反過來安慰並且各種神助攻——在「同妻」這點的設置上或許會遭受來自同性戀接受程度度欠佳地區觀眾的質疑,但如果考慮到瑞典早在1944已將同性關係合法化,並於2009年中性化婚姻合法便能夠理解電影此處的設定。

《再過四年》主要矛盾點基於兩個敵對黨派人士之間的同性之戀,也非常巧妙地將政治因素進行淡化處理,大衛的政治生涯與愛情生活之間的對抗曲線,大衛擔憂的政治因素一直都處於下降趨勢(四年前還在競選總理四年後甚至保不住唯一的選區),政治並沒有成為他們情感之間的無法跨越的鴻溝,連總理都點頭認可的親事,大衛和馬丁還有什麼理由不在一起。

《再過四年》巧妙地避開了乏味的政治,重點放在愛情上對觀眾撒狗糧。在設置大衛與馬丁之間的情感衝突上採用了類似肥皂劇中的慣用手段,「撞見前男友」、「手機進水」、「沒愛過」、「他鄉偶遇」等這些橋段。俗套,但是好甜!

** 題外話 **

1.電影中主角大衛·霍斯特的老婆扮演者是本片導演。

2.電影中中男主角大衛的扮演者伯恩·謝爾曼同時也是《帶上手套擦眼淚》中本傑明老年時期的扮演者。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兩個人物設置上都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並且他們的教義都不允許「自慰」。

3,瑞典地區LGBT發展進程

  • 1944 年:同性戀關係合法化
  • 1972 年:瑞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法律上允許變性的國家
  • 1979 年:瑞典全國醫療福利委員會 (Socialstyrelsen) 裁定同性戀不再屬於精神病
  • 1987 年:禁止企業和政府官員歧視同性戀的法令生效
  • 1988 年:同性戀者被納入同居法律
  • 1995 年:《登記伴侶關係法案》(家庭伴侶法)通過
  • 1999 年:LGBT 人士監察專員HomO 設立(後歸入DO)
  • 2003 年:修訂憲法,將基於性取向的仇恨言論定為非法
  • 2003 年:同性伴侶獲得領養權
  • 2005 年:女同性戀伴侶獲得人工授精的權利
  • 2009 年:變性身份和表現被納入反歧視法案
  • 2009 年:中性化婚姻法生效
  • 2011 年:禁止基於性傾向的歧視的規定被加入到瑞典憲法中
  • 2013 年:取消法定性別改變後的強制絕育要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