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只喝美式,就是星巴克那種用意式濃縮加水做的美式,不是滴濾壺做的美式。所以不太清楚這兩種美式的做法口感會有什麼差異。喝過冷萃,不太喜歡。不知道滴濾的美式是不是跟冷萃差不多?

一天大概兩到三杯,一個人喝,空閑時間也不多,所以不想要製作過程太麻煩或者清洗太麻煩的機器。求大神推薦適合我的咖啡機,不用考慮預算,以口感和便捷度做綜合考量。感謝!


題主對美式的定義應該是不同於espresso的「淡咖啡」的意思,那我下面就都這樣理解好了。

想喝出單品豆的味道自然還是手沖比較好,能喝出單品豆的層次感。但手沖明顯不符合快速的要求,樓上說的自動手沖機我覺得是可以的。

至於滴濾機,medium roast不太適用於一般的美式滴濾機。美式機萃取水溫在85度左右的樣子(總之偏低溫),比較適合稍深烘以上的豆子。也有可能現在有了可調水溫與萃取時間一類的高級機器,但我沒有具體了解。清洗是不麻煩的,前提是在過濾網上加個濾紙,不然洗油脂會很痛苦。

法壓壺應該是通吃任何豆子的了,而且水溫和萃取時間都可以自己調控,有更多施展空間。但由於是全程浸泡的,所以相比手衝來說會少一點階段性的風味,但我覺得法壓壺主打就是方便:沖泡方便,清洗方便(前提也是加個濾紙,不然卡在過濾網上的豆渣也會讓你崩潰)。

膠囊機可謂是最方便的機器,平時也不怎麼需要清洗,放個膠囊進去就能出咖啡,一步到位簡直是最開心的事了。但一次性膠囊首先不夠環保,其次配套機器只能買配套膠囊,而且裡面裝什麼粉也只能從廠家的出品中選擇,不夠自由。也有那種多次使用的,可以自己裝粉的膠囊,但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就不夠方便了。

意式機是個大坑,不要隨便入。因為機器首先至少3000起步才能保證有一定質量,意式磨豆機也一般是電動,600起步,加上一系列配套設施5000是分分鐘的事。如果不談預算,時間成本也很高。首先是學習使用意式機,你要懂布粉、壓粉、磨豆機刻度調節、出品溫度與時間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做咖啡前還要預熱機器,事情還是比較繁雜的。當然作為一個老手來說,熟練後一切都還是挺快的,但對於新手來說學習成本實在太高。----多說一點,入意式機的一般是喜歡強烈口味和濃厚油脂的人,他們是直接喝espresso的。當然,真正意義上的美式咖啡實際上就是濃縮咖啡兌水,可那是為了出品夠快才形成的做法(意式萃取在30s左右),而且做espresso的豆子一般都是深烘,使得苦味比較重。要是豆子質量不夠好的話,摻水之後咖啡的味譜會被拉長,其中會凸顯苦味,更可怕的是凸顯雜味(義大利人當初做espresso就是為了用濃烈的味道蓋住雜味,因為當時他們的豆子太差)。----太長不看版就是,如果不是真想鑽研一下咖啡,就千萬別入意式坑,傷財又傷神。我不推薦一般人用意式機做美式的做法。

最終總結,除了意式機其他都可以考慮。為了極致的味道可以選手沖,為了極致的方便可以選法壓和膠囊機。

-----2019.9.29添加-----

聰明杯類似於法壓,但個人覺得比法壓更好用。

還有不明白的,歡迎留言~


能接受滴濾的口感,就買磨豆滴濾一體的機器,配炭燒咖啡豆口感不錯,以前寫過一沒人贊同的答案供參考。

想買一台家用咖啡機。在糾結買一台illyx7.1膠囊機,還是美式滴濾機,有什麼建議嗎? - 王喇嘛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294302/answer/593101826


最近買了一台雀巢德龍生產的咖啡膠囊機,打出來直接加上幾份水,真的可謂精神食糧。我買的是帶打泡機的國內星巴克膠囊廣告的官宣款,買的時候加上稅才1100元左右。


餐飲的本質就是加工食材,提供服務。

家用咖啡機,現在咖啡機大致上會聽到這些話:

精緻生活,家用半自動

便捷生活,膠囊咖啡機

儀式生活、手沖咖啡

其實滴濾咖啡機也是很好的選擇(愛好者專業向就不推薦了)

咖啡體味生活還是體味風味本身其實是不同的需求。

回到加工食材,食材好了,東西也差不了。

是的,幾百塊的精品豆用合適的研磨度,滴濾咖啡機出品也挺好喝的。親測。

所以你是希望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還是借咖啡拉近和朋友的關係

還是借一杯咖啡的時間休憩一下

都是合理的

正當的

值得尊重的


如果不喜歡滴濾咖啡的話,又覺得清洗機器比較麻煩,可以試下摩卡壺煮出來的濃縮,也是口感濃郁的,可以先去有摩卡壺提供的門店嘗試一下或者多看些評論,或者,法式壓濾壺也可以,多少都帶點油脂,再用烘焙程度較深的豆子。目前我可以想到的就是這兩款器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