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稿

一、每篇论文应包括下列各项:(一)题目 (二)作者姓名 (三)服务单位 (四)e-mail (五)摘要 (六)关键词(七)次标题 (八)本文 (九)注释 (十)参考文献。

二、各章节序数,依壹、一、1、(1)、A、a ……等顺序表示。

三、请用新式标点,书名号用《》,篇名号用〈〉,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省略篇名号,如《史记滑稽列传》。

四、独立引文,每行缩三格,并请改用标楷体。

五、注释采当页注,号码请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如1、2……。

六、注释之体例,请参考下列格式,自行统一:

(一)引用专书

朱光潜,《诗论》(台北:汉京文化,1982年),页5。

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明辉译,《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台北:联经,1990年),页6。

(二)引用论文

1、期刊论文

江树生,〈台湾经营蓝树蓝靛的开始〉,《台湾文献》53卷4期(2002年12月),页240。

2、论文集论文

戴华,〈罗尔斯论政治层面上的个人与社群〉,《政治社群》(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5年),页234。

3、学位论文

施懿琳,《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台北: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1年6月),页57。

(三)引用古籍

1、古籍原刻本

陶叔献编,《西汉文类》(南宋高宗绍兴10年版,1140年),卷37,页1上。

2、古籍影印本

王先谦《汉书补注》(台北:新文丰,1975年影印清光绪26年王氏家刻本),卷84,页19。

(四)引用报纸

林水福,〈从文库本看作品的未来〉,《联合报》,第E7版,民国95年2月10日。

(五)再次征引

以简明为原则,例如:

注1:李干朗,《板桥林本源庭园》(台北:雄师图书,1987年),页66。

注2:同注1。

注3:同注1,页45。

七、参考文献:同注释,惟略页码。

贰、英文稿

一、每篇论文应包括下列各项:(l)title  (2)author's name  (3)affiliation  (4)e-mail  (5)abstract  (6)keywords and phrases (7)subtitle  (8)article  (9)notes  (10)references.

二、请按最新版 MLA、APA 或 Chicago style 格式撰写。

三、请一律用 footnotes,不用 endnotes。

参、其他外文原稿

一、日文稿请比照中文稿格式撰写。

二、其他西洋语文稿请比照英文稿格式撰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