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chette _01

因為冷氣太冷瑟縮在座位上,隨著佈列松的光影、鏡頭表現、非職業演員的表達人性情緒,呈現一種像是心事重重輾轉難眠失眠般的精神狀態!


因為搜尋「自由意志(Free will)」,發現了一篇電影評論,發現了佈列松影展。

這位大師導演的作品,相信修習過戲劇、電影相關科系的人都略有所知,這位曾經是個畫家的法國導演,極具強調美學與人性,若用白話文來說,就是種”意象式的影音表達法”;在眾多簡介中我喜歡以下這段文字形容他的電影:”導演該尋求的是一種「新的電影狀態」,亦即對舊有電影語法的解構。這似乎在說,唯有作品被摧毀,電影才成為可能。”
我不是學電影學戲劇的,只是偏愛他處理人性的手法,《慕雪德》的影片介紹,有這麼一段話:非常的迷人且值得玩味……
「假如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早已安排每個人生命中註定的一點一滴的細節,也早已預知了人的命運,然而人卻又同時擁有自由意志去選擇他們未來的命運,這是一個不可解的悖論,還是一個可笑的荒謬?」

因為自由意志的主題,我選擇看了《慕雪德》。就像影評人的形容詞一樣,佈列松的電影劇情非常的”乾燥而不濕潤”;劇情真的很簡單到我想只用一句話就可以帶過 – 悲慘的少女慕雪德悲慘的人生際遇該如何用上帝給予人類寶貴的自由意志跨過試鍊柵欄?

Mouchette _02  
引用一篇我覺得非常有深度的評論,代替語塞辭窮的小馨來表達因功力不夠而說不出來的感受。

佈列松對電影的經營,目標是要塑出一種差一拍子的柵口,讓光得以從裡頭灌進來,這個工作,非電影不可,劇情進展、演員表現、聲音、影像…,當別的導演全力去解決其間的矛盾,以平滑與絕對不驚醒打擾來施作催眠,佈列松卻要計算出最大的孤立,原本應該是角色性格染上人,聲音與影像互相融進,現在卻全部都拉開,然而在電影的流動中,觀眾是無法容許空白的,此刻進駐去填補的,正是光。佈列松電影,觀眾不被銀幕上的東西催眠,而是全然被覆得比銀幕(比作者)更高的光;這是一個可說相當偉大的陰謀,當別的電影放映結束,觀眾隨著銀幕元素模糊使催眠解除,觀眾卻無法走出佈列松電影,因為它們要不便不被喚起,否則將是人的裡面被照亮了,從今以後浸進光。(臺灣電影筆記/黃香瑤)

小馨其實很少用這麼嚴謹的態度寫觀影心得(還引用了專業影評咧~),或許是這部電影單一要表達的主題太明確,導演手法讓觀眾(小馨),在戲院中,溫柔地用痛苦摧殘著!不知道是不是光點的冷氣實在是太冷,還是隨著電影中少女慕雪德一次又一次無言的被人性蹂躪,我不斷地發冷而顫抖,或者應該說,我因為冷氣太冷瑟縮在座位上,隨著佈列松的光影、鏡頭表現、非職業演員的表達人性情緒,呈現一種像是心事重重輾轉難眠失眠般的精神狀態!

2014補充的後記:佈列松大師,是每個念電影、學習攝影的必讀課題,當年"不懂事"一直把光點戲院冷氣太冷融入此觀影心得,現在看來有點大逆不道,哈哈哈哈!
IMDB給幾分?給7.8分,連進去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