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裝備方面,身體素質,各種技能(本人是個路痴,體力一般目前只跑過半馬,不會修車物理概念可能比較貧乏,)目標是川藏線,期待你們的回復,萬分感謝


川藏線不需要超凡的體力哈,只需要超凡的空閑時間、耐臟能力。

我們一起川藏線有個女生本來是想搭車川藏線,來成都以後學會了騎自行車,然後3天後買了裝備和車子就和我們一起上路了。

推薦文章:

只不過是個川藏線


身體素質的話我覺得有半馬的基礎已經足夠用了,騎個一兩年的我覺得就沒啥問題了。畢竟騎長途能不能騎下來不取決於功率多高,而是取決於肌肉耐力,多騎長途耐力到位了就ok了。功率不用太高,百分之12左右以下的坡不用推車應該就夠用了吧。

器材方面無非就是一輛可靠的自行車,一套騎行服,頭盔手套等等……我是一個公路黨,所以我覺得cx那種越野公路應該比較適合川藏線上複雜的路況,再不濟碟剎+寬點的防刺胎也行。

其實川藏線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挑戰難度已經沒有當年那麼大了。現在好像每個住處都會有後援車服務什麼的,騎的時候當成在本地騎一日小長途就行了,行李什麼的都放後援車上。假如天兒實在不好或者騎不動了也能給下一個住宿的地方打電話叫車來接。

回歸正題,買完裝備以後先自己適應適應,從20km開始慢慢往上加,直到自己基本上一天能騎下來一百公里平路了為止。這時候你應該也具備了跟俱樂部活動的能力(儘管很可能是每次出去活動的騎友中最菜的)。先從簡單的半天活開始,慢慢適應慢慢加量。等什麼時候練到一天往返個天津不費勁,一禮拜騎個七八百公里爬升五六千不用歇,那我覺得騎個川藏線應該問題不大了就。

好看有錢就行,然後買好看的公路車,好看的頭盔和騎行服,去當地的大車店和騎行聖地轉一轉,然後會有一堆人拉你入群入俱樂部,然後調車修車什麼的隨便喊一聲,大堆專業的,出去騎游也必然有大神指導和收尾!


入坑的第一步當然是先從選車開始,如何選車主要就是按照對自己具體用途的分析去選擇相對最適合器材的過程。

川藏線騎行中面對的最大壓力除了較高海拔帶來的體能損失,以及多變的天氣狀況外,就是連續且強度較高的爬升路況了,如今整體看川藏線的道路也越修越好,所以如果打算儘可能減少長途爬坡中的壓力,應該優先考慮偏向耐力型、綜合型或者爬坡定位的公路車,這一點要在選擇時主要參考官方對應的車型定位。為了更好應對可能出現的混合路面,最好使用稍寬外胎,比如28c的,當然也要根據購買整車車架和輪圈所能兼容的胎寬範圍做判斷。除此之外具體型號選擇還主要看你的身材適合什麼尺碼,購買渠道以及購車的預算。重點應該放在前者上,一般按官方給出的對應型號車架尺碼錶和身高(跨高)對照表可以快速判斷合適的尺碼範圍,但更確切的尺碼選擇以及車架相關配件調整還要足夠準確的fitting結果做參照,fitting是一個通過模擬騎行(動態)或測量多個身材數據(靜態)尋找相對合適的車架幾何範圍及相關配件參數範圍的過程,前者或者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測試精度更高,但對測量配套器材有一定要求,一般要在有條件的車店做並且價格可能較高,只做靜態的測試相對便宜,甚至可以通過免費的測試網站按照說明讓人幫助測量一些身材尺碼,輸入並計算出幾種相對合適的參數範圍,供你做更具體的參考。

一般而長途騎行中攜帶物品的問題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儘可能減少負擔,雖然環境條件相對複雜但也要控制負重,個人建議的方法是使用多種類型的車包,儘可能分散重量進行攜帶,這也有利於減少對輪組的壓力,具體帶去什麼怎麼帶還應在訓練騎行中隨時做調整。

暫時先說與器材選擇最相關的一些內容,需要更具體的建議或者其它方面說明可以在評論區或私聊中討論。


這種問題知乎非常多,建議看一下

至於各種技能啥的,比如換胎這樣的基礎,路痴的話,得多練練吧,畢竟我也不是,一般出門導航就夠用了。

最好是周邊找個俱樂部啥的,參加騎游活動,時間久了,什麼都會了


先澆點冷水,如果你還沒有任何騎行基礎,那麼川藏線是個短期內不太現實的追求,如果你把川藏做為兩到三年以後的目標那還是比較現實的。你現在要有一輛靠譜的車,靠譜且完善的裝備,更重要的是需要長時間的系統訓練,雖然你有半馬的基礎,但是多日超長途和兩三個小時的跑步差別巨大,畢竟大部分人騎川藏需要花費20~25天,這對體能和心理都是比較大的考驗。想騎么就從這個冬天開始買輛車,配齊頭盔手套什麼的開始冬訓吧。


需要有一輛車子和一顆騎行的心


實踐實踐實踐!動起來就什麼都會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