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劉邦手下愛將,爲劉邦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跟劉邦一樣,他也是起於寒微,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父母,童年時飽受欺凌生活異常潦倒。

  父母去世的時候,韓信年紀還很小,身體非常瘦弱。他既做不了什麼出力氣的活,也不懂文化,只能靠挖點野菜釣些魚來販賣,勉強果腹。韓信所在的村子裏,有一個紡紗的老婆婆。老婆婆的丈夫和兒子早逝,她是孤零零一個人生活。她見韓信也是孤單一個,非常心疼,所以經常塞給韓信一些喫的。

  老婆婆知道韓信年紀雖小,但是卻是個有骨氣的孩子。所以她從來不會當着別人的面給韓信喫食,總是背地裏悄悄地,給韓信留足了面子。而韓信也很感激這個老婆婆,對於老婆婆給的喫食他都接受,但是老婆婆如果給他錢,他是絕對不要的。

  但是村子裏並不是人人都像老婆婆一樣可憐韓信。還有人嘲諷韓信是掃把星,剋死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認爲他是“不祥人”。小孩子是沒有什麼善惡觀唸的,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所以這些人的孩子也會經常來欺負韓信。爲了能夠防身,韓信開始練習一些拳腳。他甚至日夜不停的釣魚和挖野菜,終於攢夠錢購買了一柄劍,天天掛在身上。

  有一天,韓信從村裏一幫少年面前路過。這夥人大半都不喜歡韓信,其中有一個屠夫,最看不慣韓信。他見自己人多勢衆,於是一把就把韓信攔了下來。他對韓信說,韓信就算是日日佩劍,將來也沒什麼出息,因爲他骨子裏就是個無能怯懦的人。見韓信有點生氣了,他又接着表示,如果韓信想要從這條路過去,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刺自己一劍,要麼從自己胯下鑽過去。韓信最終選擇了第二種,從他的胯下鑽了過去。

  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看來,這都是奇恥大辱。但是韓信很有想法,他之所以選擇受辱,是因爲當時對方人多,自己即便是刺了他一劍,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後續麻煩事還有很多。可是自己如果選擇屈服,忍一時不快,讓他們覺得無趣,他們也就不會再來找自己的麻煩了。後來,韓信追隨劉邦發了家。

  他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命人將那個老婆婆接到自己身邊來,盡心的照顧她。知道韓信回村的消息,那個曾經羞辱過韓信的屠夫嚇得半死。出人意料的是,韓信並沒有取走屠夫的性命,而是讓他到自己軍中任職,並且封他做了個小官。世人都很不理解韓信的做法,韓信卻說正是用人之際,屠夫雖然沒有度量但是很有力氣,正是打仗的好材料。而且取人性命只能痛快一時,屠夫從前看不起他,今後卻只能在他手下討生活,這纔是真正的報復。韓信的這番話傳出去之後,人人都稱讚韓信有大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