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許久的普華永道學生俱樂部(LEAP)項目重新啟動了。在網申就快截止之際,「青青灣求職」青青君就來講講這個少了矜持的會計師事務所巨頭吧。

四大提前搶人的項目很多,而且基本上都是歷史悠久。但提前到要找大學本科的大一、大二學生下手,普華永道也算是一枝獨秀。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凡是要從娃娃抓起」。

話說,我前些天也寫了幾篇四大的文章,需要複習的同學猛戳: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春招,是你想要的未來嗎?

小清新「安永」的焦慮

大家最好一起參照著看,可以對這個領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格局已變 「老大」變「老二」

在會計師事務所領域,普華永道算是老牌領導者。前些年,無論在全球領域,還是中國大陸地區,PwC都是傲視群雄的「他們家」的公司。

但這兩年,德勤在全球範圍內,開始和普華永道不分伯仲。2017財年業績顯示,Deloitte業績引領全球各事務所,PwC屈居第二。兩者業績相差10.1億美元。而在上一年,依然是德勤第一,普華永道第二。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PwC在傳統盈利業務審計上喪失了優勢,事實上,PwC近幾年依然保留著在審計業務上的地位;只是,德勤憑藉其諮詢業務如火如荼的發展,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力壓其他三大,並助其一騎絕塵。

看完上面表格,可能有同學會問「青青灣求職」青青君,畢馬威去哪裡了?抱歉,不是我故意不放在上面,而是畢馬威已經比其他三家落後了一截。

「四大」的一個最大特徵是規模,如果「四大」之間的營業收入差距超過150億美元以上,那麼極有可能「四大」不復存在,變成為「三大」。2017年,四大中規模最小的畢馬威(264億)和規模最大的德勤(388億)之間的營業額,差別為124億美元,已經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很明顯,競爭很殘酷,四大的格局也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對此,作為老牌老大的PwC當然放不下自尊,尋求改變,自然是突破的不變法則。

普華永道「Game Changer」計劃在2017年9月底燒了第一把火。於2017年9月,普華永道率先將績效資金由原來的經理級別以上擴大到主管職位。這導致了四大2017年9月新發布的工資信中,普華永道主管各級別薪酬基本低於其他三家。

圖片為2017年9月四大各級別工資

但如果你問「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普華永道的變化,對於大學生應聘,有沒有影響?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幾乎沒有影響。

四大目前的微妙變化,對於管理級別的資深員工來說,會是考量的因素。但對於初級員工而言,則不需要考慮那麼多。

現在的變化僅僅只代表一種趨勢,而非現狀。而且,前述的「四大」業績數據是在全球範圍之內的數據。如果單單講在中國大陸地區,目前四家並沒有明顯的差距。

另外,還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業績好,並不代表你的薪酬福利就好。因此,以前PwC業績第一的時候,我會奉勸大家,其他三家也別忘記網申;現在他們家變成第二了,我還是會說,這四家都去投投吧,沒有哪家絕對好過哪家。

PwC的那些分組

普華永道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實體名字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並在內地城市設立辦事處,包括北京、重慶、大連、廣州、青島、上海、深圳、蘇州、天津、寧波、廈門、西安及瀋陽。

作為一家老牌會計師事務所,它的部門設置很繁雜,包括:審計、系統與流程管理服務(SPA)、稅務、諮詢、企業創新服務(OFS),其他後台支持部門(財務(finance)、後勤(Admin)和人事(HR))等等。

各個部門下面還會分組。比如,普華永道上海所的審計部門,就分為:

EG1(大型企業居多,行業比較傳統,人數最多,客戶包括上藥、國葯、廣匯、聯合利華等);

EG2(高科技企業居多,客戶包括大眾點評、盛大、中國移動等);

IG(定位大國企,和EG1差不多,行業也比較傳統,人數多,客戶包括海南航空等);

EG3(能源足,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公司客戶較多);

FS(金融組,分銀行組、保險組和其他組)。

一般而言,審計部門都會經常出差,但像上海所的金融組,出差就不是那麼頻繁。原因在於上海本來就是金融中心,很多金融公司就駐紮在這裡,自然也用不著老是去外地了。

當然,「青青灣求職」青青君以前也講過,審計現在已經算是夕陽產業了,如果想要長遠發展,在四大做諮詢是最好的選擇。

PwC自身的戰略部署也說明了這一點。前些年,PwC收購Booz諮詢(現已更名為普華永道思略特)可以看作是一次針對德勤的進攻式收購。

德勤依託德勤諮詢業務的不斷增長,已經超越PwC成為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PwC早前已經買了PRTM,但還是難以與德勤競爭。收購Booz諮詢,可以說是雙贏之舉,一方面可以利用Booz的聲譽,開拓高端的戰略諮詢市場;一方面,Booz諮詢,也可以藉助PwC接觸更多的客戶,提供更多的打包解決方案。

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諮詢公司,也有校園招聘,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重點關注。

沉寂許久的PwC LEAP

說實話,PwC重啟LEAP項目,我是有些驚訝的。畢竟前兩年都沒辦,現在怎麼又突然開始心急火燎地搶新人了。

細究下來,很可能的原因就是:這兩年,普華永道通過校園招聘招收的人才,並不滿足所需。或者說,他們家渴望從娃娃抓起,提前鎖定優秀大學生,畢業後進公司效力。

其他幾家也有類似的針對非應屆生的搶人項目。

其實,這也從側面印證現在的一個不爭的現實:四大影響力整體有下滑趨勢,如果不是賣力吆喝,恐怕越來越難讓一流人才跳到碗里來。

那麼,接下來,就統一介紹一下,這些四大的「大一、大二學生也可以參加」的項目:

首先,「青青灣求職」青青君來科普一下,LEAP項目主要針對大一、大二學生。LEAP是對位於北京、廣州、香港和上海的學生俱樂部的總稱,由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和香港發起舉辦,並由當地大學生進行管理。今年還會新增深圳地區,所以深圳的同學,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嶄新的機會。

具體的招聘流程,我會在附錄裡面講。

這裡面再說說,其他幾家培養「早苗」的項目:

畢馬威精英計劃:主要針對大二學生。畢馬威精英計劃旨在通過階段性全日制的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的熟悉審計工作,一般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夏季為大家開展相關專業培訓;在第二階段,精英們要在畢馬威業務最繁忙的時間協助展開全日工作,表現優異的同學可以進入第三階段,並預發offer;第三階段的工作內容與第二階段相似,這一階段表現突出的學生,會拿到畢馬威的「加入獎金」,以示鼓勵。

德勤俱樂部:德勤俱樂部是一項專為大二大三、研一研二在校生設計的發展項目,其中包含導師計劃、課堂培訓和職場實習,親身體驗德勤人的專業工作和生活。德勤俱樂部選拔的對象一般是會計、金融、管理、IT等相關專業學生,喜歡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好奇心的人,因為德勤認為,好奇是驅動人學習探索的動力。

另外更多的項目是針對大三學生的,比如,安永SLP。但因為大三學生本來就是實習的正統軍,各大公司的機會也超級多,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在本文結束的時候,稍稍總結一下,一般大家都會認為,大三是找實習的黃金時期。但現在也有不少公司提前給大一、大二學生,提供不錯的實習機會。所以,作為在校大學生,一定要注意提前準備,以免錯失良機,追悔莫及。

附錄:普華永道LEAP應聘經驗(應聘流程部分參照2015年情況)

網申:

2018年的網申,只需要選擇推薦方式,填寫姓名、性別、聯繫方式和教育背景即可。

校園面試:

在網申結束的一周後會進行校園面試通知,要求穿正裝,會有英文面試。

面試形式是3V1,三個面試官和一個被面試者。

進去後抽題,三選一,由面試官念給你聽,比如:為什麼想加入LEAP,你認為你的什麼特質適合LEAP?說說你的優缺點?Introduce Yourself。

面試官根據你填的網申表來進行問答,一般就涉及到你所參加的活動。比如,你在這項活動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剩下的就是一些考察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利益最大化的問題。

面試最後,可以問面試官一個問題。這個需要提前準備一下。

筆試:

筆試時間:校園面之後的三兩天就要會進行筆試,一般為線下筆試。

筆試的題型還是文字推理、圖表計算、圖形推理、性格測試這幾種,通知線下筆試郵件裡面也會有樣題地址,去那裡做樣題。大家可以多練練手。同時在四大,各項目筆試題目一般和應屆生校招題目形式保持一致,大家也可以多去收集此類題目練習。

AC面:

AC面的通知下來的非常晚,所以筆試之後如果有想要準備的同學,也可以開始做一些基礎的準備,不要因為沒有接到通知就覺得是自己沒進,可能就是通知還沒有發。

AC面分為群面和單面。群面是由一個小組來對一個案例進行分析,單面將和經理進行一對一的交流。

如果這一關也過了,你將正式成為LEAP俱樂部的一員。

LEAP實習內容:

Leap成員和其他申請寒假實習的同學們,都會得到參加年審的機會。經過簡短的入職培訓,申請審計實習的同學們會被分進ig、eg、fs中的一大組,然後各組的operation會告訴你項目經理,實習生們就紛紛進組了。

完成實習會收到實習證明,par和經理按照實習生平時的表現,1分優秀,2分average,直接決定會不會被安排early Partner interview。

Par面&全職offer:

在畢業前一年5月底和6月初,會被安排進行提前par面,主要是寒假實習怎麼樣?適應工作強度嗎?以後有什麼打算?職業規劃?怎麼安排時間?結束後當年校招季,就可以收到全職offer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