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  

【导演:陶德海因斯,编剧:菲莉丝奈吉,原作: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主演:凯特布兰琪、鲁妮玛拉、莎拉保罗森、凯尔钱德勒】

三月以来,跟随奥斯卡数个大奖的脚步,看了非常多实至名归的好电影。然而在这不算短的片单中,最让我怦然心跳、难以忘怀的,是这部由陶德海因斯(Todd Haynes)所执导,弥漫著美丽与哀愁的-《因为爱你》(Carol)

Carol_001  

【获得六项提名却未能获奖,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遗珠】

电影《因为爱你》改编自知名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半自传小说《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这也是她所出版的20几部著作中,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讲述著一段发生于1950年代的美国,属于两个女子的故事:

在百货公司担任玩具销售员的特芮丝(鲁妮玛拉),在圣诞节前夕遇见了来为女儿挑选礼物的卡萝(凯特布兰琪),她优雅高贵的气质吸引了特芮丝的好奇,而在卡萝若有似无的邀请下,特芮丝渐渐的进入了卡萝的生活-她正与丈夫哈奇(凯尔钱德勒)进行离婚诉讼,试图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与此同时,特芮丝也意会到存在于两人之间、令人迷惘的情感,是爱情

Carol_007  

【圣诞节前夕,她遇见了她】

在一次与哈奇的激烈争执后,卡萝决定带著特芮丝远走他乡,展开一场公路之旅;爱情不断在旅途中发酵,她们确认了彼此的心意,进一步拥有了彼此。但在封闭保守的时代下,这宛若禁忌般的关系,却沦为哈奇要胁的利器,若不回头,他就要将女儿永远的从卡萝身边夺走。

为了心爱的女儿,卡萝抛下了特芮丝,片面的结束了这段恋情,她希望特芮丝不要为此气恼,却也忘了请特芮丝等她。一切看似愕然停止,然而,有些人一旦走进你的生命,就将永远改变你的人生......

Carol_004  

【在女儿与特芮丝之间,卡萝被迫抉择】

 

藏身于故事之后的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犹如前文所说,《因为爱你》是一部改编自「半自传小说」的电影,既然如此,在开始讨论电影之前,或许应该先认识她-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Carol_014

【不同时期的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是美国5、6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心理惊悚风格见长。她在1950年出版的首部小说-《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仅在短短的一年间,就被当时已享誉盛名的大导演-希区考克(Sir Alfred Hitchcock)相中,改编为电影《迷魂记》(Strangers on a Train);此一改编不仅得到广大的回响,更成为希区考克执导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海史密斯唯一被翻拍为电影的作品,1955年推出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也在40年后被搬上大萤幕,同样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Carol_013  

【永远不要轻易在火车上接受陌生人的搭讪】

而《盐的代价》是海史密斯于1952年所完成的第二本小说,有鉴于《火车怪客》的成功,原本预期会受到出版商竞取的新书版权,却屡遭拒绝;在那个年代的保守氛围下,没有人愿意为一本以女同性恋为主题的作品背书。

稍后,海史密斯仍为《盐的代价》找到了出版者,但她自己却选择以克莱儿摩根(Claire Morgan)取代本名;她在晚年时解释了这个决定,是因为若不使用假名,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下,可能会让她从此被大众定义为「女同志作家」,进而影响她的创作生涯。这也使得《盐的代价》直到1990年再版时,才正式将作者正名为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然而,当我们近观海史密斯的恋情史时,不难发现她多数的关系都是以女性为主,她认为这样的偏好是因为「男人的脸对她来说总是不够美丽」。

Carol_015  

【初版/二版:女同志意象的封面而受到注意/1990版:作者正名为海史密斯】

据说,在《火车怪客》预备发行的这段时间里,海史密斯为了筹措昂贵的心理治疗费,而在百货公司的玩具部门打工。12月8日,海史密斯在站柜时遇见了金发亮眼、自信动人的Mrs. E.R. Senn,她正在为女儿挑选圣诞礼物;海史密斯禁不住写了一张卡片寄到她的住处,但却未曾得到回音

虽然Mrs. E.R. Senn并未如书中所述,走入海史密斯的生命,但这样的情感让她在短短的两周间就执笔写下了《盐的代价》,一方面说明了她对美丽女子的憧憬,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鬼才般惊人的创作能量。(想了解更多《盐的代价》背后的真实故事,请阅读部落客Orange的文章【The Price of Salt 盐的代价-真实背景故事】!)

Carol_010  

【然而“卡萝”并未以书中的方式走入海史密斯的生命】

 

车窗、倒影、橱窗、背影→

在《因为爱你》中,导演陶德海因斯透过了许多间接的镜头来呈现角色。车窗、橱窗、镜面乃至于半掩的门缝,好几次,我们犹如站在车外,非得透过厚厚的车窗,才能一探车内的情况,有时人物的表情更因为窗户的反射,甚至是打在窗上的水珠,而显得朦胧不清。

我不清楚导演的本意,不过这样的安排对我来说,似乎是在呼应著整个时代的气氛,当代对于女性严厉的要求,不因阶级而有差异,卡萝与特芮丝都被局限其中;尽管两人都坦率接纳了自己的感情,故事的结尾也预示了她们将要一起经营未来的决心,但这样的关系终究不见容于社会。剧中未曾直接了当的控诉公众对女性的压迫,但却借由画面的设计,将她们置身于真实的「框架」之中,在这么大的视界里,角色的所在之处却是如此狭隘,这正暗示了女性的困境

Carol_020  

【在传统家庭的价值下,特芮丝显得脆弱又无助】

阻隔著观众与角色的车窗,也许象征了卡萝与特芮丝的恋情,需要与世人拉开距离

面对旁人,她们必须隐藏、掩饰她们的情感,所以我们只能隔著窗子,抑或借由镜面的倒影来「窥伺」这段爱情的模样。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感觉,好似我们不能冒然的接近,而得悄悄的、小心翼翼的守护著她们的关系一般。

Carol_018 Carol_017  

【两人的爱情是如此的脆弱而需要小心呵护】

除此之外,不只一次的,导演让卡萝与特芮丝注视著彼此离去的背影,在这样的画面中,观众既看见了被注视者的眷恋,也看见了注视者的不舍。她们真切而小心的望向对方渐远的身影,揣摩著对方脸上的表情,虽然未曾说出一句挽留,但一切都已不言而喻

在整部电影中,卡萝仅唯一一次的对特芮丝说出「我爱你」,但事实上,卡萝的每一个举手投足、每一个安静凝视都是一次的告白,浓郁的爱意形成一种张力,弥漫在空气之间,这一刻是感性也是性感的

Carol_008  

【这样的镜头,让我们能同时看到两人脸上的表情】

 

爱的意义→

这部电影最受到赞誉的,莫过于那场足为经典的床戏。导演以一种近乎唯美的方式来表现,激情而不肉欲,即使与朋友一起,在观影的过程中仍没有一丝尴尬不安。

对于这场戏的重要性,陶德海因斯认为,唯有让观众看见两人的性,才能更加的理解她们的爱。我想,性与爱在关系之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当爱到至深而难以言说时,我们自然的以性来作为出口、来作为表达爱的一种途径,这个过程不因性别而有所差异。经由卡萝与特芮丝的一场性爱,展示了她们对彼此的强烈渴求,使萤幕前的你我都能肯定这份爱的重量。

Carol_021  

【性与爱在关系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随著故事的进展,卡萝在困难的抉择中,选择放下一切,回到女儿的身边。明明已一路见证两人爱情的你我,却丝毫不质疑这样的决定,甚至视之为理所应当。这似乎说明了社会对于一个母亲的期待,希望她能以孩子、家庭为重的想法,即使到了2016年的今日也几乎不曾改变

意识到这一点,我终于开始反思,对于女性而言,「母亲」仅仅只是她的其中一个身份,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将她禁锢在这个身份之中,而忽视她也有欲望、也需要爱情呢?卡萝为了女儿而放弃特芮丝,但却在过程中领悟到一个人若失去了爱,将永远得不到快乐,不快乐的自己是绝不可能给予女儿幸福完整的家。

Carol_019  

【失去了爱,我们还剩下什么?】

对特芮丝来说,一直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主张的她,甚至连「午餐要吃什么」都无法做决定。在这段奇幻旅途中,卡萝总是一再的询问她的心情、她的想法,想要让特芮丝多多表达自己;但也正因为如此,当重逢时刻,特芮丝第一次明确拒绝卡萝的邀请时,出现在卡萝脸上的,不仅仅是心碎也是欣慰,她遗憾特芮丝的决定,却也为她的成长感到骄傲。

Carol_002  

【虽然遗憾,却也为特芮丝的成长感到骄傲】

 

总结而论:

我十分喜欢这部电影,那刻意营造时代感的复古色调,衬托著低沉的配乐,以流畅的叙事述说著交织于角色之间厚重的情感,实在无法挑惕

在观影之后,我必须承认自己已深深的为凯特布兰琪(Cate Blanchett)在本片中的演出所著迷,她完美的诠释了那优雅、自信、高贵而美丽的卡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都是如此的蕴含情感而触动人心。她的饰演说服了我,使我相信若有一个这样的女子出现在我眼前,我同样会对她一见钟情、我也同样愿意与她远走高飞。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说服力」让《因为爱你》成为一部令人难忘的佳作!

Carol_005  

而特芮丝这个角色,本来是要由曾在《魔境梦游》(Alice in Wonderland)中扮演爱丽丝一角的蜜雅娃丝柯思卡(Mia Wasikowska)担纲演出,但后因合约关系,改由鲁妮玛拉(Rooney Mara接棒出演。对于鲁妮玛拉,一直停留在较「冷」的角色形象,但在观赏本片她精彩的表现后,我对她已有了崭新的认识=)

Carol_023

讨论就到此告一段论,谢谢你耐著性子阅读我长长的文章!研究所的生活非常忙碌,虽然所有的空挡几乎都拿来看电影、追影集,却没有时间好好的整理心得,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总觉得有点生疏,希望能慢慢找回感觉,也请多多包涵X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