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完了全盛時期的熱火詹,那麼今天就該輪到話題的另一方,也就是2017-18賽季的騎士詹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說法,邁阿密熱火在2013年的成功,是團隊與個人巔峯重合的最佳結局。那麼佔士之所以能在2018年的季後賽打出那般震懾人心的表現,就純屬團隊實力不濟所致了。

  故事的背景大概是這樣的。

  2017年夏天騎士衛冕失敗,球隊管理層開始出現動盪,總經理大衛-格芬離任,高層意見出現分歧,隨後艾榮開始鬧出走尋求獨立,在多方幾番交涉未果之後,騎士最終選擇將其送至波士頓塞爾特人,換來了小湯馬士和克羅達等人,雖然在這之後,他們簽下了諸如韋迪,路斯這樣的實力幹將,但騎士在硬實力上的削弱已成無可避免的定局。

  賽季中,路斯因為傷病的困擾,開始萌生退役的念頭,韋迪在球隊的調度下被降為後備,小湯馬士則在復出之後出現了狀態上的斷崖式下滑,整支騎士從場上到場下,都瀰漫著一種詭異不可解的氛圍。直至賽季中期,球隊管理層決定對陣容進行大清洗,韋迪,路斯,小湯馬士以及克羅達等人都被悉數送走,而換來的,則幾乎都是像小蘭斯,奇勒臣這樣稍有潛質的年輕人。

  送走老將換新兵的舉動,與其說是在力求中期補強,衝一把總冠軍,倒不如說他更像是在為佔士離開後的世界做著鋪墊。很顯然,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再狂熱的追求者都很難將騎士視作東岸冠軍的大熱門——那支騎士是不可能拿到總冠軍的,這幾乎就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識。

  那是一支極度重攻輕守的球隊,112的進攻效率,排聯盟第5,但111.1的防守效率,卻是聯盟倒數第2爛的存在。兩極失衡所帶來的結果,是雖然騎士還能靠著佔士+終結點的配置上分,但由於他們無法有效地攔截對手的衝擊,使得球隊在控制比賽走勢的能力上出現了崩壞。輸血的同時卻無法止血,情況會有多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要再具象化一點,當初那支騎士在數字上的呈現,大概就跟本賽季前半段的華盛頓巫師相類似。這麼說,你應該也能理解想要帶領那麼一支球隊闖進總決賽,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了吧。

  那支球隊缺了很多東西。

  第一,他們沒有可靠的內線防守人;

  第二,他們也缺乏像樣的進攻組織手。雖然在賽季中期,騎士通過交易得到了佐治-希爾,但這也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角色,你很難指望希爾能在重壓之下,持續穩定地在佔士身邊承擔起外線副手的職責;

  第三,新鮮血液無法在高強度的對抗中為球隊提供幫助——賀特、蘭斯和奇勒臣的出場時間都在15分鐘左右,但他們的場均得分共計只有14.9分,而奇勒臣的投籃命中率更是跌到了慘不忍睹的30.1%。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佔士還能夠打出那麼出色的個人表現——22場季後賽,他場均能夠貢獻34分9.1板9助1.4偷球1封籃,命中率53.9%,7場轟下40+,總決賽G1砍下50+,外加2次絕殺——帶著這支騎士隊一直挺到了6月份,其所能創造出的震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什麼是重要性?看看這個數據你就明白了:

  當佔士在場時,騎士隊的進攻效率是109.7,球隊真實命中率56.6%,還尚在一個正常的水準線上,而當佔士離場之後,球隊的進攻效率就會立刻下滑至92,真實命中率45.4%,實際投籃命中只有37.6%,慘不忍睹。

  沒有了佔士這個進攻發起點之後,騎士的進攻就算徹底宕機了。這也就是他有6場比賽的出場時間在46分鐘以上,2場球1秒不歇的原因,騎士沒法下佔士,因為這隨時都有可能換來球隊的崩潰。

  這樣的團隊狀況,跟佔士之前所在的熱火有著天壤之別。球隊需要他做的事很多,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甚至希望佔士能從進攻發起到終結,再到回防,一手全部包辦。這是佔士做不到的,事實上,這樣的流程誰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但佔士為此所做的改變,還是非常明顯的。

  那年他在常規賽的單打+持球擋拆終結的比重跟回合數是45.3%和11.9,但到了季後賽,佔士在陣地戰當中主動持球發動的比重就巨幅提升了,這兩個數值分別上升到了55.7%和17.6。

  與此同時,他接球投籃的比重也下降了,並且還有意地調低了自己在三分線外的投籃佔比,更多的選擇在長兩分區域出手,除了把“低效區域”的投射命中從40%提升到了45%以外,這種頗具復古韻味的防守撕裂法,也像極了佔士對前輩們的致敬與傳承。

  這其實就是佔士在極端環境下所被迫做出的改變,他刻意地減少了自己對於身邊隊友的依賴,選擇更多的由自己來扛起球隊的進攻。自己來發起,自己來終結,降低對團隊的依賴性,對比賽的流程進行了極簡化,用自己強悍的個人能力,完成單點防線的爆破,以創造更多贏波的可能。

  跟之前全盛時期的佔士相比,他在身體機能方面有變得更強麼?不見得。技術層面呢?好像也難說,起碼數據是不支持的。對於團隊的影響力有上一個臺階麼?也未必,畢竟這本身就是一支空前依賴佔士且脆弱的球隊,很難在整體實力上與那支熱火相提並論。

  但有一點是絕對值得肯定的,就是精神層面。跟曾經的自己相比,佔士在這一年所展現出的強悍意誌力,是無與倫比的。那種咬著後槽牙,也要爭一口氣讓所有人閉嘴的信念,纔是那年的佔士所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影響。

  至於對團隊的影響力幾何,數據又有多華麗,那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最終的失敗所掩蓋。唯有信念與意誌力的光輝,會永遠留在那,泛起點點的光。

  多年之後,當你回憶起佔士在2018年夏天的瘋狂時,你大概不會再記得清具體的數字,但你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從腦子裡蹦出兩個字——“牛逼”。

  這不就夠了麼?

  (代號95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