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政策引導,只要有利益驅動,就一定會助推充電業務的發展,但地方政府在推出相關政策時,一定要合理,避免再次發生“充電騙補”的行爲。下面,小編將根據可能存在的幾個“補樁”方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只要政策引導合理,就可以提升充電便利性,從而助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鼓勵和扶持私樁配建

  當下新能源汽車更多的用車場景只是日常代步出行,如果具備充電樁的安裝條件,或者小區公共停車位具有充電樁,就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充電需求。但當下,私樁配建率是很低的,主要原因還是私人停車位佔比不高,物業不配合,老舊小區電容不夠等。如果地方政府可以出臺政策,如規定新建小區公共停車位充電樁的配建比例,積極引導物業和電力公司配合私人充電樁的建設等,同時,也可以出臺私樁配建補貼等。

  鼓勵公樁建設

  以下是充電聯盟統計的不同運營服務商公樁保有量,其中特來電、國網、星星充電三家,私樁佔有率就將近80%。新能源主機廠參與公樁建設的,目前只有上汽安悅和比亞迪兩家。

  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應政策,積極鼓勵更多公司(如新能源主機廠等)參與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當下,很多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特斯拉等都在體驗店建設有充電樁,同時小鵬和特斯拉也有建有超級充電站,如何出臺政策鼓勵這部分公共充電資源對外開放,也是一個方向。

  鼓勵研發更新的充電技術

  太陽能充電,無線充電,大功率充電,有序充電等技術,當下都還存在很多技術瓶頸,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出臺相應的創新項目基金,積極鼓勵相關企業進行研發,進行充電技術儲備。

  小結

  從“補車”轉向“補樁”,整體大的方向還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解決了用戶充電痛點,就一定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因地制宜,出臺適合當地的充電樁補貼政策,主要引導合理,“充電樁”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

  作者:汽車情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