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仁慕尼黑尚未重視青訓

投入以及萊比錫紅牛的崛起之前,德國南、西、北部以青訓著名的球隊如下:

南部:斯圖加特、霍芬海姆、紐倫堡、法蘭克福

西部:勒沃庫森、沙爾克04、波鴻、多特蒙德

北部:柏林赫塔、雲達不來梅、沃爾夫斯堡、漢諾威96

德國的青年聯賽,由F-Jugend(U9)便會正式開始。F-Jugend(U9)、E-Jugend(U11)、D-Jugend(U13)、C-Jugend(U15)、B-Jugend(U17)和A-Jugend(U19),各有不同的比賽機制和模式。而比U9更年輕的地區聯賽也存在,但並不會按照字母排序而稱之為G-Jugend,在當地,他們會稱為minis、tots或參照義大利語的Bambini聯賽。(這些德語辭彙不認識沒關係,我們可以僅按U9、U11、U13、U15、U17、U19去理解)

從U16和U17開始,就會由U15或之前的15個洲各自組成的地區性聯賽,變為只分德國南部、西部及北部三個聯賽。而U19聯賽,也是採取同樣的機制去進行。

南部的法蘭克福比較重視U15或之前的青訓苗子,如尤文圖斯的埃姆雷·詹、拜仁慕尼黑的聚勒和沃爾夫斯堡的左後衛伊特等,在U15之前都是法蘭克福的絕對主力,但他們都在U15後各自加盟了其他球隊的U17梯隊。

其實西部波鴻的青訓運營也相當不錯。在規模小、財力非常有限的條件下,這些年也出產了曼城的京多安、萊比錫紅牛的克洛斯特曼等,利物浦的馬蒂普在進入沙爾克04的青訓營之前也在波鴻效力過U9和minis。 霍芬海姆的福格特在德甲屬於被低估的一名球員,13歲便在波鴻青訓成長,21歲才離隊加盟奧格斯堡。波琴近年最出色的青訓產品可以說是目前效力拜仁的德國中前場核心格雷茨卡,他在18歲加盟沙爾克04之前便是波鴻青訓營重點栽培的對象。

北部球隊漢諾威96和南部的法蘭克福情況相似,比較重視U15或之前的青訓苗子。僅論漢諾威96的「00後」出品,阿賈克斯青年隊的尼古拉斯·庫恩、德國U19前鋒奧勒·波曼和黑人中鋒赫爾曼等,他們全都是在U15之前在漢諾威表現出色的球員,只是在U15過後因為球隊留不住人,所以各奔東西。

馬格德堡、普魯士明斯特、聖保利和FSV法蘭克福等這幾家小型俱樂部,是不少德國青年國腳的「原產地」,但卻較少人讚揚他們的青訓工作,原因是即使有留意德國青訓的球迷,也大多數都是從U17開始留意,他們不知道原來有很多沙爾克04、多特蒙德和霍芬海姆的U17出色苗子,其實在2-4年前均是由這些小球隊培養出來的。

而在德國,各球隊的青訓均有不同的特色:

沙爾克04的青訓營,總有好門將出產,中後場和邊鋒位置也有一些很好的球員,如霍維德斯、克雷爾、馬克斯·邁爾、德拉克斯勒、薩內和厄齊爾等,他們也在這幾年逐漸成長為所在球隊的核心。

多特蒙德由於規模更大,他們即使在U15找來的年輕球員也不會受地區的限制。雖然是德國西部球隊,但由於能提供更多的獎學金,有更好的設施和有更好的學術環境,他們也能吸引到來自德國南、北部的學徒球員加盟。當然在最近一兩年,他們也從英格蘭(傑登·桑喬)、美國(普利西奇)、西班牙(塞爾吉奧·戈麥斯)和法國(扎加杜)等地找來了出色的青訓苗子。

柏林赫塔因地區關係,有很多來自非洲、西亞和東歐的移民,他們的青年梯隊也有很多雙重國籍的球員。

與沙爾克04的情況剛剛相反,斯圖加特和雲達不來梅則善於培育年輕中鋒。斯圖加特不僅出產過克林斯曼這位傳奇前鋒,隨後出產的弗雷迪·博比奇、凱文·庫蘭伊、馬裏奧·戈麥斯和維爾納等,也都是德國國腳級前鋒。雲達不來梅除了主力射手兼前場的靈魂人物馬克斯·克魯澤是球會青訓出品,1998-2002這幾年也出產了德國幾個不同梯隊的主力前鋒。

上文提到,德國的青年聯賽在U17便會由以往U15或之前以洲份形式的15個地區聯賽,縮減至南部、西部及北部三個聯賽。由以往15個聯賽變成3個,球隊少了,需要的球員也少了,這也是精英化的第一步。

很多小球隊的年輕球員,在U15後便會加盟更大的球隊,希望能夠在U17聯賽裏表現自己。由於離開時只是14-15歲的學徒球員,所以這些年輕球員普遍都只會選離家不會太遠的球隊。

例如北部的沃爾夫斯堡,以往他們能從其他北部球隊吸納較好的青訓苗子,如果球隊本身的名望和財力像多特蒙德那樣優厚,則更是可以從德國的各地區吸引到年輕球員。

這幾年,隨著萊比錫紅牛在德國足壇的崛起和拜仁慕尼黑在青訓的重視,德國的青訓環境有了轉變。

論名望和財力,拜仁慕尼黑當然比多特蒙德猶有過之。拜仁慕尼黑主席這幾年對於球隊青訓系統取態上有了改變,不僅以上億歐元興建了一個全新的青訓中心,更為學徒球員提供更多的獎學金,有更大型的青年球員生活區和設備以及有更好的學術環境來吸引青訓球員。多特蒙德、霍芬海姆和沙爾克04在吸引國內優質年輕球員方面,遇到了強敵。拜仁慕尼黑一樣可以從德國的南部找來像凱澤斯勞滕的巴蒂斯塔·梅耶爾這些優質的青訓苗子。他們也從北部的雲達不來梅引入了U17左後衛波佐納斯基,以及在柏林赫塔一次性引入三名被國內高度評價的15歲以下青訓苗子:託本·雷恩 、莫迪卡兄弟。

除了拜仁的青訓方針有了變化,萊比錫紅牛的崛起也讓德國的青訓環境產生巨變。受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以往在北部財力最雄厚的沃爾夫斯堡,「狼堡」再不能僅僅以薪酬待遇吸引德國北部的優質苗子,原因是萊比錫紅牛比他們更財雄勢大。一名14-15歲的學徒球員,萊比錫紅牛可以支付2500歐元的月薪來吸引他們加盟,這也是一般球隊所能提供的幾倍。

拜仁的入局加上「新豪門」萊比錫紅牛的崛起,使德國國內優質青訓苗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多特蒙德、沃爾夫斯堡、沙爾克04和霍芬海姆等再也沒有昔日的優勢。他們只有把版圖擴張到國外,從國外球隊引入一些出色的青年球員。但德國的青年聯賽註冊上有外援限制,而年齡小於17歲的外援也不能加盟德國的青年梯隊,所以幾家傳統上以青訓聞名的俱樂部,在U17以下聯賽的陣容實力都有所下滑,甚至優勢不再。

而自從兩個賽季前,青訓重整中的拜仁不論在U19或是U17南部聯賽,都獲得了聯賽冠軍,這也是歷史上的首次。

拜仁和萊比錫紅牛在青訓方面的大力建設,使得德國青訓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隨著德國球員這些年的個人能力提升,也開始出現不少國外的大球隊在德國吸納優質的年輕球員。面對國內外球隊對本土人才資源的搶奪,德國一些以出色青訓作為基石的球隊將如何抗衡這一趨勢,如何在變革中生存,實在是一大難題。

本文作者:大渣足球思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