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江月

  古巴導彈危機,是一場差點引發世界第三次大戰的美蘇交鋒。美國中情局前高級特工邁克爾·阿布舍在美國情報界服役時間長達30餘年,在冷戰時期爲美國多屆政府直接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情報和建議,具體包括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1983年美國對格林納達的軍事行動,以及蘇聯解體等。

  從中情局退役後,阿布舍先後在多家有官方背景的科研院所進行情報教學工作。他曾就古巴導彈危機事件寫過一本書,用親身遭遇的一手材料以及一些解密資料,重點解讀了特工人員在這場交鋒中的成與敗,得與失,以此告誡一個國家應當如何收集、分析以及充分利用情報。

  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最危險的一個片斷,而美蘇政策與情報工作的失敗正是這次危機爆發的根由。回顧這場危機,必須就美國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官員在進行情報分析、制定外交政策時,在不經意間融入的各種思維進行研析。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之所以冒險祕密做出在古巴部署SS-4中程及SS-5中遠程導彈的決定,是因爲他誤認爲一旦導彈被祕密部署,美國就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這一既成事實。

  而且,肯尼迪在1961年4月豬灣事件中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赫魯曉夫認爲可以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原因之一。而且,在赫魯曉夫看來,社會主義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而資本主義則日漸衰敗,必定將被蘇聯打敗。

  在赫魯曉夫的認知中,“歷史”中超人類因素是其做出政治、經濟及外交政策決定的主要驅動器。他準備成爲這類因素的忠實代理人,不管是否需要付出戰爭與流血犧牲的代價。而作爲能夠促進革命驅動力發展的代理人,赫魯曉夫認識到了外交作爲一種爲革命爭取時間、甚至是爲實現目標而爭取同盟的手段的重要性。

  而對於美國情報界而言,他們則認爲赫魯曉夫是不會將這類導彈部署到古巴的,因爲蘇聯從來沒有將進攻性導彈部署到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之外的地方。

  美國情報界還認爲,一旦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美國的反應勢必會非常強烈,而赫魯曉夫絕對不會冒這種風險。

  然而,赫魯曉夫並沒有站在美國的角度上、或以美國人認爲他應該有的思考方式考慮問題。在1961年維也納峯會後的16個月時間裏,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種種努力都沒有使赫魯曉夫從“肯尼迪軟弱可欺,蘇聯一定會贏得最終勝利”等思維中醒悟過來。

  肯尼迪發表過重要講話,企圖讓赫魯曉夫意識到美國在軍事及核領域佔據重要優勢。不過,赫魯曉夫仍然深信肯尼迪是軟弱的,美國作爲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命中註定是要被蘇聯打敗的。

  所以,從後來的結果看,只有當面對美國真的要轟炸及入侵古巴,並且“利用能夠發動全面核戰爭的遠程彈道導彈及核轟炸機抹殺蘇聯”的可能性越來越高的時候,赫魯曉夫才終於懸崖勒馬。

  從過往經驗來看,美國情報界及政策官員與其他國家情報界相比一個最大特點是,更喜歡通過技術渠道獲得的情報,而諸如諜報人員及難民等人工情報則不受重視。

  而造成這種思維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美國從諸如車輛、飛機及衛星等公開技術平臺收集到的情報的數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爲人所認可。美國空軍當時通過誇大對蘇聯覈實力和導彈實力的評估來制定預算,就是這種思維的具體表現。

  奧列格?潘可夫斯基上校

  當這些錯誤的評估,與極爲寶貴且值得信賴的前蘇聯軍事諜報機構工作人員奧列格?潘可夫斯基上校(同時爲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充當內線的雙面間諜)帶來的情報發生衝突時,後者便慘遭忽視。

  直到後來美國第一顆衛星“CORONA”拍攝到的衛星圖片,證實了蘇聯在古巴的導彈部署相關情況之後,美國纔對潘可夫斯基上校的情報予以重視。

  美國人的另外一個政策性思維致使其一再推遲派遣U-2偵察機前往古巴境內進行偵察的時間。在1962年美國中期選舉前夕,美國害怕一旦蘇聯地對空導彈擊落U-2偵察機會引發潛在的政治及外交問題。

  不過,後來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麥科恩的堅持下,這種思維最終被克服了:作爲美國情報界的魁首,他獲得總統派遣該型偵察機的批准,並在蘇聯彈道導彈正式部署之前,發現了蘇聯在古巴的動作。

  通過對比此前獲得的蘇聯境內導彈部署的衛星圖片,以及潘可夫斯基上校祕密拍攝並提供給美國中央情報局及英國軍情六處的SS-4與SS-5導彈絕密操作手冊,美國不但確定了蘇聯在古巴部署的導彈類型,還確定了蘇聯在古巴建設的導彈發射場正式運轉的時間。

  這樣一來,肯尼迪便非常清楚自己必須在多長時間內製定並實施一項政策,說服赫魯曉夫在美國發動直接軍事攻擊之前撤除所有導彈。

  還有一個政策性思維,使美國在1961年的“豬灣行動”失敗後決定發起報復性行動。爲此,肯尼迪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了第二次清除卡斯特羅的行動,即“貓鼬計劃”。

  儘管有情報暗示在古巴境內扶植足以推翻卡斯特羅政府的強大勢力是不可行的,但美國政府仍積極推進該行動。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美國政府甚至曾考慮過暗殺卡斯特羅的方案。

  幾乎在蘇聯部署到古巴的導彈被發現的同時,被稱爲“國家情報心臟”的美國國家評估辦公室便很清楚認識到,肯尼迪總統必定會堅守其“蘇聯必須撤除這些導彈”的政策承諾——無論是通過由軍事力量支持的外交途徑,還是直接採取軍事行動。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在一次著名的危機演講中,向世界各國闡明瞭他的這一政策。國家評估辦公室從不少高級情報官員那裏接收到全部信息及反饋,都清楚的表明:美國政府已經下定了必須撤除古巴導彈的決心。

  我記得,當1962年10月28日美國計劃在48至72小時之內對古巴發動炮擊及空襲的時候,赫魯曉夫公開宣佈撤除古巴導彈。同年11月20日,赫魯曉夫還宣佈他將撤出蘇聯在古巴境內的伊爾-28轟炸機與戰術核武器。(蘇聯爲部署在古巴的導彈準備的核彈頭,以及伊爾-28轟炸機的核炸彈也被撤走。)

  最後,當中央情報局局長堅持將U-2偵察機重新部署到古巴境內之後,美國錯誤的情報評估及政策思維終於結束了。10月14日,根據一位諜報人員提供的情報,美國的U-2偵察機終於拍到了第一個SS-4導彈發射場的照片。(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