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偶然從史書上看到,在乾隆四十五年爆發了一場非常有趣的案子,一位老人攔路上書五條建議,字字在理,但巡撫卻建議將其滿門處死,更讓人感到訝異的是,乾隆最終批覆了同意二字。

  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五日,廣西布政使朱椿乘着轎子想要外出郊遊,結果在路上遇到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名叫吳英老者拿着一冊文書攔住了去路。由於這位老者是位老秀才,爲了避免政敵抨擊自己,朱椿只得停下來處理此事。

  打開一看,這裏面寫了五條建議,一是請朝廷減免賦稅;二是建議朝廷在農村設立糧倉,方便救濟貧民;三是廢除鹽商盜竊案連坐的罪行;四是禁止各地種植鴉片;五是裁減寺廟僧侶,減輕國家負擔。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絕對是五條字字在理的建議,然而朱椿看了之後卻面色劇變。

  朱椿將吳英帶回了衙門,經過審訊,這位吳英還是個老秀才。吳英關心國家,提出建議本該受到嘉獎。然而朱椿卻認爲吳英應該滿門抄斬,原因很簡單,因爲吳英僅僅是個秀才,卻妄議國事。

  另外,吳英在建議中沒有避乾隆名諱,他在建議中寫了“聖上遵太后之遺命,命免各省稅糧,其德非不‘弘’也”。綜上所述,朱椿將吳英下獄,並將此事知會了廣西巡撫姚成烈。

  廣西巡撫姚成烈得知此事後,爲了討好乾隆,便上書建議將妄議國事的吳英滿門抄斬。十四日後,乾隆作出批示,“同意”。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字獄”嘛,沒錯,根據統計,在乾隆年間文字獄高達130起,這徹底堵塞了天下言路。從乾隆一朝開始,官員們開始不講真話,成了皇帝的“磕頭蟲”,這也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種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