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咬舌头,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事情。如果只是偶尔咬一下,除了舌头破了、出血和很痛之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吃饭咬舌头的发生,没有任何其他诱因,如吃饭太快、吃饭说话、吃饭时运动,或者吃的东西太多、太糙和太硬,而且舌头被咬的情况连续发生,那就要当心了,这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前兆!

  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栓、脑梗死和中风的学名,这是一种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堵塞引起的大脑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总司令”,指挥着我们全身肌肉和神经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旦大脑发生了缺血、缺氧的情况,肌肉和神经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精细动作就会表现得不协调,吃饭经常咬舌头就在此列。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症患者,或者已经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朋友来说,如果经常发生吃饭咬舌头的情况,那还真要当心中风的问题了。

  很多人都认为: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无力、失语、双眼凝视、视力模糊、眩晕呕吐等症状是脑中风的前兆。事实上,这些症状一旦出现,患者往往已经处于中风的发作期了,病情会急剧加重,并不是什么前兆。根据专家介绍,大多数人在中风发作前的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内,身体的确会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有可能是中风前兆的异常情况,包括了:嗜睡、头脑不清、哈气连天、容易失落手中的物品、行走不稳等,当然也包括吃饭咬舌头了。只不过这些异常情况非常轻微,还特别容易与其他情况相混淆,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由此可见,预期专注于发现中风的前兆症状,不如救助于有效地预防中风发作的方法。国际上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就曾撰文指出,做好以下9件事,就能预防90%以上中风发生:

  1、血压达标(小于130/80mmHg),减少48%的中风风险;

  2、增加体力活动(每天30分钟以上),减少36%的中风风险;

  3、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mmol/L),减少27%的中风风险;

  4、健康饮食(参考地中海饮食方式),减少19%的中风风险;

  5、戒烟,减少12%的中风风险;

  6、治疗房颤疾病,减少9%的中风风险;

  7、限酒(每天少于25克的酒精摄入量),减少6%的中风风险;

  8、情绪稳定,减少6%的中风风险;

  9、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减少4%的中风风险。

  我是药疗君,做好这9点预防措施,不仅脑中风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同样也会大幅度减少,大家共同努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