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焦一线

聚焦影视内容,深度解析行业

作者:乌苏

杨幂的收视神话不再。

近日,由杨幂、霍建华主演的《筑梦情缘

》在湖南卫视低调开播,在小演员和老戏骨的带动下收视率勉强破1,但随著主角「长大」迅速跌至0.5%,与杨幂之前主演的剧集收视屡创新高相比,《筑梦情缘》的收视表现可谓「凉凉」。

图片来源:豆瓣鹅组每日搬微博

《筑梦情缘》原名《巨匠》,临播出前宣布改名。从剧集内容来看,尽管剧情设定在民国建筑行业,但剧中关于建筑的部分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甚至被网友指出诸多不专业之处。反而男主因复仇与女主展开的虐恋情缘分量更重,可以说是一部隐藏在「巨匠」表象之下的玛丽苏偶像剧。

不仅如此,《筑梦情缘》的两位主演缺少青春感略显油腻,演技「一如既往」也没有太大惊喜,剧中涉及两代人的复仇线难掩俗套,悬浮的情节和混乱的逻辑也相当赶客。随著杨幂因年龄增长进入转型的瓶颈期,嘉行传媒让主演在各种题材剧中谈恋爱的偶像剧套路也正在被市场抛弃。

1

建筑题材空谈建筑

「情缘」之下尽是玛丽苏

《筑梦情缘》聚焦建筑题材,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可以说是相当新颖,再加上该剧将时代背景定位在上世纪初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更是一改民国剧被谍战片、抗战片霸屏的现象。少见的题材让市场对《筑梦情缘》抱有更多期待。然而,随著剧中几位主角各自长大,关于建筑的主剧情拉开之后,观众看到的却是一出披著建筑外壳的偶像剧。

在剧中,男主沈其南(霍建华饰)与女主傅函君(杨幂饰)第一次探讨关于建筑的话题,是在两人一起参观中山陵设计图稿和模型之时,这对两位主角在塑造建筑专业人物形象上有重要作用。

此处暂且撇开杨幂背词式的表演不谈,编剧的台词设计更让人不明所以。尽管台词提到了中轴线、单体建筑等专业性的建筑辞汇,但整体给人「假大空」之感,中山陵的布置章法具体是什么?山坡和绿地是如何被利用的?传统在哪儿?新意又在哪儿?从沈其南的表情来看,似乎他也很难理解。

到了沈其南「背台词」之时,关于建筑专业性的讨论更加捉襟见肘,甚至拉扯到了「气势和孙先生相符合」、「钟和送终谐音」这些流于表面的评价。

对于这个「匠心之作」的解读,究竟在说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不仅主演如此,在剧中定位「建筑能力者」的男二杜少干同样如此,在评价傅函君的作品时,也只是说了几句「基本功」、「纸上谈兵」之类的空泛评论。

尽管《筑梦情缘》的编剧阳函君曾在微博提到该剧还请到了建筑顾问,但从该剧本身来看,剧中真正涉及建筑细节的问题在《筑梦情缘》中并没有深入展开,而只用一些形容词撑场面。《筑梦情缘》对建筑行业的了解似乎也只是皮毛,这也就注定了这部建筑题材剧很难扩充关于建筑的剧情。

建筑不够,「偶像」来凑。

据了解,《筑梦情缘》的主创团队操刀的作品多以偶像剧为主。其中,编剧阳函君在豆瓣上并没有其他作品显示,导演金沙曾执导《一千零一夜》《轩辕剑之汉之云》,已播出剧集中评分最高的为5.1;另一名导演韩冬曾执导《谈判官》《漂亮的李慧珍》,已播出剧集中评分最高的为6.9,两位导演目前播出的作品中只有1部剧越过及格线。

偶像剧的基因使《筑梦情缘》难有突破,尤其是在主角长大后,男女主谈恋爱已经盖过了建筑线,撒花瓣、传纸条、买糖、送饭、英雄救美等玛丽苏戏码一一展开,甚至官商勾结的筹码也变成了联姻,男二还在此目的下假戏真做,开始追求傅函君。

《筑梦情缘》从青梅竹马到三角虐恋,之后还有沈其南伴随误会的复仇逐渐展开,将使两位主演继续分分合合、相爱相杀,情感线在剧中的分量之重可以预见,偶像剧的基调也将更加凸显。

2

主角「长大」后收视骤降

剧情俗套、情节悬浮、逻辑混乱

从《筑梦情缘》目前的收视表现来看,整体呈现出从上扬到骤降,再到平稳的变化过程。

在开播初期,《筑梦情缘》主角还都是小演员,他们在线的演技强化了剧情冲突,甚至有不少网友不希望他们「长大」。同时,戏骨商战也拉出了股市崩盘、官商勾结、草菅人命的大场面,《筑梦情缘》的良心之处集中呈现,收视随之破1。

之后,剧中主角在播出第三天「长大」,杨幂、霍建华正式出场,但两人实际年龄与剧中人物差别过大,略显油腻做作,剧情俗套、情节悬浮、逻辑混乱等问题也更加暴露,收视一路跌至0.5。

1、剧情俗套

《筑梦情缘》讲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在剧中,男主被杀父仇人收养,并爱上了杀父仇人的女儿,后因复仇与女主相爱相杀,这种涉及两代人恩怨的狗血剧情已经上演多次,没有太多新鲜感。

2、情节悬浮

《筑梦情缘》定位在军阀割据时代,并不架空,但其一些情节设置却显得脱离现实。例如,沈其南父亲为买房花了2000块大洋,约20万个铜板,而剧中码头工人一天只能挣到5个铜板,因此花2000块买房对一个以跑码头为生,并养育著四个孩子的家庭而言并不现实。

另外,在沈其东与一家人失散时,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帮父亲赚钱养家的小大人,弟弟沈其南也能干一些码头的苦力活,这样的年龄在长大后形象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剧中两人失散后再相见,几乎与陌生人一样,还因此延长了认亲的苦情戏码。

3、逻辑混乱

《筑梦情缘》中,剧集有意通过反转增强剧情冲突,但剧中傅田两家的商战及其各自背后的官场势力对抗、沈家兄弟复仇、沈傅恋情、沈家寻亲、傅母寻女等多线并行,过度反转不仅刻意,也使剧情显得混乱复杂、没有逻辑。

例如,关于无锡同乡会项目的竞争,傅田两家各自暗战,但最后项目却在公平竟标中结束,之前的铺垫不知寓意何在。另外,杜少干回国后,杜万鹰认为只要让儿子与傅家联姻,就能掌控傅家,但杜万鹰早已掌握了傅建成的把柄,并一直以此威胁傅家,联姻更像是刻意为情感线做铺垫。

整体来看,《筑梦情缘》想要讨论的内容很广很大,包括官场、商界、建筑行业、女性歧视、思想解放,甚至以抢占房源、股市爆雷、强制拆迁等折射现代生活,但在悬浮的情节和混乱的逻辑之下,观众缺少代入感,也很难产生共鸣。

3

杨幂的演技没有惊喜

嘉行的「带壳偶像剧」正被市场抛弃

《筑梦情缘》播出至今,杨幂在演技上并没有让市场看到惊喜,甚至有网友对比她在多部剧中的相似情节,表情、情绪几乎没有差别,「演什么都一样」成了杨幂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演技一直未有突破,杨幂的戏路也大幅受限。尽管杨幂在努力谋求转型,但其一旦跳出偶像剧便难以驾驭新的题材,文艺片《宝贝儿》的口碑失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著年龄的增长,杨幂被一步步推向偶像剧的边缘,其他同龄的小花都在寻求新的方向,无法摆脱偶像剧的杨幂则走向尴尬期。

不过,尽管演技迟迟没有进步,但杨幂在成立嘉行传媒之后,在资本市场可谓顺风顺水,甚至被网友称为「幂则天」。在《筑梦情缘》的背后,自然也少不了嘉行传媒的身影。

嘉行传媒在2015年借壳西安大同挂牌新三板后,公司从艺人经纪到内容孵化逐渐形成套路,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制造披著各种「壳」的偶像剧。即便嘉行传媒已经摘牌新三板,但这场「造壳运动」还在继续。

在题材上,嘉行传媒的剧集都是当时高热的题材,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烈火如歌》等古装玄幻剧、《翻译官》《谈判官》等职场行业剧,而《筑梦情缘》这样的民国剧也选在了献礼的特殊节点。

在剧情呈现上,嘉行传媒多以相对精良的特效、服化道保证剧集质感,在老戏骨得到市场认可之后,配角多选用实力派增强剧集表现力,女主则从妆容到服装搭配体现出时尚感。

在主要内容上,无论什么时代、什么题材、什么场景,主演只负责谈恋爱。

在演员阵容上,以自家艺人为主,以剧造星,在《筑梦情缘》中的王一鸣、张茗灿、黄毅、黄杨钿甜分别饰演小时候的沈其东、沈其西、沈其南、傅函君,他们都是嘉行传媒新签约的年轻演员。

在合作伙伴上,多与上市或新兴的影视公司合作,包括华策克顿旗下的剧芯文化、剧酷文化;完美世界、尚世影业等,《筑梦情缘》是嘉行传媒与曼荼罗影视的第三次联手,后者由张纪中的女儿张语芯创办,曾孵化出《老九门》《余罪》等项目。

在播出平台上,湖南卫视首播占比50%。

在这样的孵化模式下,嘉行传媒的剧集大多都有著高收视,直到《筑梦情缘》收视翻车,热度爆冷,归根结底还是市场越来越无法容忍这种徒有其表的带壳偶像剧。尤其是随著市场走向细分,由年轻演员撑场的甜宠剧大热,也在不断挤压嘉行传媒模式下的偶像剧市场。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嘉行传媒继续以《筑梦情缘》造壳,迎合献礼氛围。在《筑梦情缘》的简介上,「民族梦想」、「以人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等关键词都与主旋律正剧靠得很近,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部建筑师谈恋爱的「伪正剧」罢了。《筑梦情缘》称不起「巨匠」,杨幂的时代走向了下坡路,若嘉行传媒仍专注「造壳」、滥制内容,也将无法持续撬动市场。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