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焦一線

聚焦影視內容,深度解析行業

作者:烏蘇

楊冪的收視神話不再。

近日,由楊冪、霍建華主演的《築夢情緣

》在湖南衛視低調開播,在小演員和老戲骨的帶動下收視率勉強破1,但隨著主角「長大」迅速跌至0.5%,與楊冪之前主演的劇集收視屢創新高相比,《築夢情緣》的收視表現可謂「涼涼」。

圖片來源:豆瓣鵝組每日搬微博

《築夢情緣》原名《巨匠》,臨播出前宣布改名。從劇集內容來看,儘管劇情設定在民國建築行業,但劇中關於建築的部分淺嘗輒止、流於表面,甚至被網友指出諸多不專業之處。反而男主因復仇與女主展開的虐戀情緣分量更重,可以說是一部隱藏在「巨匠」表象之下的瑪麗蘇偶像劇。

不僅如此,《築夢情緣》的兩位主演缺少青春感略顯油膩,演技「一如既往」也沒有太大驚喜,劇中涉及兩代人的復仇線難掩俗套,懸浮的情節和混亂的邏輯也相當趕客。隨著楊冪因年齡增長進入轉型的瓶頸期,嘉行傳媒讓主演在各種題材劇中談戀愛的偶像劇套路也正在被市場拋棄。

1

建築題材空談建築

「情緣」之下儘是瑪麗蘇

《築夢情緣》聚焦建築題材,在目前的國內市場可以說是相當新穎,再加上該劇將時代背景定位在上世紀初軍閥割據的民國時期,更是一改民國劇被諜戰片、抗戰片霸屏的現象。少見的題材讓市場對《築夢情緣》抱有更多期待。然而,隨著劇中幾位主角各自長大,關於建築的主劇情拉開之後,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出披著建築外殼的偶像劇。

在劇中,男主沈其南(霍建華飾)與女主傅函君(楊冪飾)第一次探討關於建築的話題,是在兩人一起參觀中山陵設計圖稿和模型之時,這對兩位主角在塑造建築專業人物形象上有重要作用。

此處暫且撇開楊冪背詞式的表演不談,編劇的台詞設計更讓人不明所以。儘管台詞提到了中軸線、單體建築等專業性的建築辭彙,但整體給人「假大空」之感,中山陵的布置章法具體是什麼?山坡和綠地是如何被利用的?傳統在哪兒?新意又在哪兒?從沈其南的表情來看,似乎他也很難理解。

到了沈其南「背台詞」之時,關於建築專業性的討論更加捉襟見肘,甚至拉扯到了「氣勢和孫先生相符合」、「鍾和送終諧音」這些流於表面的評價。

對於這個「匠心之作」的解讀,究竟在說什麼?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不僅主演如此,在劇中定位「建築能力者」的男二杜少乾同樣如此,在評價傅函君的作品時,也只是說了幾句「基本功」、「紙上談兵」之類的空泛評論。

儘管《築夢情緣》的編劇陽函君曾在微博提到該劇還請到了建築顧問,但從該劇本身來看,劇中真正涉及建築細節的問題在《築夢情緣》中並沒有深入展開,而只用一些形容詞撐場面。《築夢情緣》對建築行業的了解似乎也只是皮毛,這也就註定了這部建築題材劇很難擴充關於建築的劇情。

建築不夠,「偶像」來湊。

據了解,《築夢情緣》的主創團隊操刀的作品多以偶像劇為主。其中,編劇陽函君在豆瓣上並沒有其他作品顯示,導演金沙曾執導《一千零一夜》《軒轅劍之漢之雲》,已播齣劇集中評分最高的為5.1;另一名導演韓冬曾執導《談判官》《漂亮的李慧珍》,已播齣劇集中評分最高的為6.9,兩位導演目前播出的作品中只有1部劇越過及格線。

偶像劇的基因使《築夢情緣》難有突破,尤其是在主角長大後,男女主談戀愛已經蓋過了建築線,撒花瓣、傳紙條、買糖、送飯、英雄救美等瑪麗蘇戲碼一一展開,甚至官商勾結的籌碼也變成了聯姻,男二還在此目的下假戲真做,開始追求傅函君。

《築夢情緣》從青梅竹馬到三角虐戀,之後還有沈其南伴隨誤會的復仇逐漸展開,將使兩位主演繼續分分合合、相愛相殺,情感線在劇中的分量之重可以預見,偶像劇的基調也將更加凸顯。

2

主角「長大」後收視驟降

劇情俗套、情節懸浮、邏輯混亂

從《築夢情緣》目前的收視表現來看,整體呈現出從上揚到驟降,再到平穩的變化過程。

在開播初期,《築夢情緣》主角還都是小演員,他們在線的演技強化了劇情衝突,甚至有不少網友不希望他們「長大」。同時,戲骨商戰也拉出了股市崩盤、官商勾結、草菅人命的大場面,《築夢情緣》的良心之處集中呈現,收視隨之破1。

之後,劇中主角在播出第三天「長大」,楊冪、霍建華正式出場,但兩人實際年齡與劇中人物差別過大,略顯油膩做作,劇情俗套、情節懸浮、邏輯混亂等問題也更加暴露,收視一路跌至0.5。

1、劇情俗套

《築夢情緣》講的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在劇中,男主被殺父仇人收養,並愛上了殺父仇人的女兒,後因復仇與女主相愛相殺,這種涉及兩代人恩怨的狗血劇情已經上演多次,沒有太多新鮮感。

2、情節懸浮

《築夢情緣》定位在軍閥割據時代,並不架空,但其一些情節設置卻顯得脫離現實。例如,沈其南父親為買房花了2000塊大洋,約20萬個銅板,而劇中碼頭工人一天只能掙到5個銅板,因此花2000塊買房對一個以跑碼頭為生,並養育著四個孩子的家庭而言並不現實。

另外,在沈其東與一家人失散時,已經成長為一個能幫父親賺錢養家的小大人,弟弟沈其南也能幹一些碼頭的苦力活,這樣的年齡在長大後形象不會有太大變化。然而,劇中兩人失散後再相見,幾乎與陌生人一樣,還因此延長了認親的苦情戲碼。

3、邏輯混亂

《築夢情緣》中,劇集有意通過反轉增強劇情衝突,但劇中傅田兩家的商戰及其各自背後的官場勢力對抗、沈家兄弟復仇、沈傅戀情、沈家尋親、傅母尋女等多線並行,過度反轉不僅刻意,也使劇情顯得混亂複雜、沒有邏輯。

例如,關於無錫同鄉會項目的競爭,傅田兩家各自暗戰,但最後項目卻在公平竟標中結束,之前的鋪墊不知寓意何在。另外,杜少乾回國後,杜萬鷹認為只要讓兒子與傅家聯姻,就能掌控傅家,但杜萬鷹早已掌握了傅建成的把柄,並一直以此威脅傅家,聯姻更像是刻意為情感線做鋪墊。

整體來看,《築夢情緣》想要討論的內容很廣很大,包括官場、商界、建築行業、女性歧視、思想解放,甚至以搶佔房源、股市爆雷、強制拆遷等折射現代生活,但在懸浮的情節和混亂的邏輯之下,觀眾缺少代入感,也很難產生共鳴。

3

楊冪的演技沒有驚喜

嘉行的「帶殼偶像劇」正被市場拋棄

《築夢情緣》播出至今,楊冪在演技上並沒有讓市場看到驚喜,甚至有網友對比她在多部劇中的相似情節,表情、情緒幾乎沒有差別,「演什麼都一樣」成了楊冪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演技一直未有突破,楊冪的戲路也大幅受限。儘管楊冪在努力謀求轉型,但其一旦跳出偶像劇便難以駕馭新的題材,文藝片《寶貝兒》的口碑失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冪被一步步推向偶像劇的邊緣,其他同齡的小花都在尋求新的方向,無法擺脫偶像劇的楊冪則走向尷尬期。

不過,儘管演技遲遲沒有進步,但楊冪在成立嘉行傳媒之後,在資本市場可謂順風順水,甚至被網友稱為「冪則天」。在《築夢情緣》的背後,自然也少不了嘉行傳媒的身影。

嘉行傳媒在2015年借殼西安大同掛牌新三板後,公司從藝人經紀到內容孵化逐漸形成套路,開始一次又一次地製造披著各種「殼」的偶像劇。即便嘉行傳媒已經摘牌新三板,但這場「造殼運動」還在繼續。

在題材上,嘉行傳媒的劇集都是當時高熱的題材,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烈火如歌》等古裝玄幻劇、《翻譯官》《談判官》等職場行業劇,而《築夢情緣》這樣的民國劇也選在了獻禮的特殊節點。

在劇情呈現上,嘉行傳媒多以相對精良的特效、服化道保證劇集質感,在老戲骨得到市場認可之後,配角多選用實力派增強劇集表現力,女主則從妝容到服裝搭配體現出時尚感。

在主要內容上,無論什麼時代、什麼題材、什麼場景,主演只負責談戀愛。

在演員陣容上,以自家藝人為主,以劇造星,在《築夢情緣》中的王一鳴、張茗燦、黃毅、黃楊鈿甜分別飾演小時候的沈其東、沈其西、沈其南、傅函君,他們都是嘉行傳媒新簽約的年輕演員。

在合作夥伴上,多與上市或新興的影視公司合作,包括華策克頓旗下的劇芯文化、劇酷文化;完美世界、尚世影業等,《築夢情緣》是嘉行傳媒與曼荼羅影視的第三次聯手,後者由張紀中的女兒張語芯創辦,曾孵化出《老九門》《餘罪》等項目。

在播出平台上,湖南衛視首播佔比50%。

在這樣的孵化模式下,嘉行傳媒的劇集大多都有著高收視,直到《築夢情緣》收視翻車,熱度爆冷,歸根結底還是市場越來越無法容忍這種徒有其表的帶殼偶像劇。尤其是隨著市場走向細分,由年輕演員撐場的甜寵劇大熱,也在不斷擠壓嘉行傳媒模式下的偶像劇市場。

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嘉行傳媒繼續以《築夢情緣》造殼,迎合獻禮氛圍。在《築夢情緣》的簡介上,「民族夢想」、「以人為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等關鍵詞都與主旋律正劇靠得很近,但實際上也不過是一部建築師談戀愛的「偽正劇」罷了。《築夢情緣》稱不起「巨匠」,楊冪的時代走向了下坡路,若嘉行傳媒仍專註「造殼」、濫制內容,也將無法持續撬動市場。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