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併購研究中心祕書長、萬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巍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在北京、天津等地開了好幾家金融博物館,供人免費參觀,同時他利用博物館的空間,經常舉辦讀書會和沙龍活動,邀請金融名家爲社會公衆免費舉辦講座。2月25日晚,我將接替王巍充當“點評人”,對臺灣證監會前“主席”戴立寧先生“江湖多風雨,把酒話牛熊”的主題演講進行點評。

早就聽說過臺灣股市有位風雲人物——戴立寧,也聽說他應中國證監會之邀出任該會“國際顧問”,基本和樑定邦——香港證監會前主席在中國證監會發揮同樣的作用,但這多年始終沒見過。這次王巍老兄給我機會,可以和這位中國證券業“大佬級”的人物當面交流一下了。

查戴立寧先生的資料,發現了他幾年前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的言論,看完之後深感其對中國股市的現實狀況很具啓發意義,所以很想在這裏摘出片段和大家分享。戴立寧先生當年最爲震撼或顛覆市場認知的事件是:在綿綿不絕的熊市當中,在投資者大規模希望暫停一年IPO之時,他卻頂住一切壓力,逆向而行,通過降低發行條件,引入更多上市公司,一舉挽救了22年熊途的臺灣股市,並贏得了一次大牛市。

20年前,戴立寧當臺灣證監會主席的時候,恰逢熊市,所以大家呼籲,甚至上街遊行請願。他們提出四點要求,其中一點就是停止一年IPO。“我完全不同意,正好相反,我不僅不停,反而要把上市的標準降低”。

牛嗎?戴立寧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爲什麼?按戴立寧的說法,當年臺灣股市是“淺碟市場”,股票有少有老,新資金根本不願也不會進來,這纔是股市長期低迷的關鍵原因。假如我們依照舊有的、非常嚴苛的上市條件,那股市中就少有新鮮血液,“一家公司永遠賣舊貨,而且舊貨價格還高,你會去嗎?最後只有倒閉。”所以,戴立寧採取相反做法,讓新東西上架,吸引新的資金,所以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把上市門檻降低。

爲了和市場溝通,戴立寧從南走到北,連開了7個座談會,而且還要說服立法院。“證券市場的變革不是那麼簡單,不是那麼理性,而且關乎投資者切身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所以,一個正確的想法不能得到市場的共鳴,最後註定一定會失敗”。實際上,戴立寧十分看重公司上市之後治理結構的改變、財務成本降低給企業帶來的活力,它會使過去一般般的公司變成績優公司,而且堅持主張不能讓股市上的“績優股”變成“積憂股”,他說:“我們喜歡把公道還給績優股。”

戴立寧在大陸對媒體發表上述看法的時候,恰逢深圳開設創業板,而戴立寧對此批評認爲:創業板標準太高。他指出:大家都以爲把門檻設高,好公司上市是對投資者負責,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懂得,股票市場投資者更在乎好股票未來的業績,而任何高門檻的審覈都不是在審覈財務報表,都是在審查公司的過去。這樣的審查根本不符合股市投資的基本理念和本質,因爲投資者看重的是“公司的未來”而“不是過去”。我們不能總是把“昨日黃花”擺到投資者面前。還有,高門檻會使公司上市猶如魚躍龍門,跳過去馬上身價非凡,這會使人有足夠的動機去做假。

臺灣的經驗告訴我,上市門檻過高反而違背事物發展規律,不要過於糾結企業的過去,而要更關注企業的未來,這纔是投資的本質是未來,是股市不衰的基礎。最終的事實證明,臺灣股市此後牛市啓動,而且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是:股價上漲,市盈率下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