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甜 唐金燕 吳可仲 北京報道

  繼遊戲業務之後,騰訊的另一塊百億級業務版圖開始異軍突起。通過微信支付,騰訊“長出”一個面向C端的金融帝國。

  騰訊發佈的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其2018年實現收入3126.94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779.69億元,而這主要依賴於金融科技及雲服務的增長。

  某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林達(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以消費金融作爲發力點的C端市場已經不能滿足金融科技發展的需求,B端市場成爲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意圖開拓的另一片藍海。

  不過,在C端拿下“半個山頭”的騰訊金融,要發力B端並不容易。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與傳統銀行相比,從資金量及服務能力方面看,騰訊的金融服務主要將客戶定位於小微企業,其風控能力的可靠性並不被廣泛認可。另外,微信支付生態在各個行業的構建仍需時日。

  B端“藍海”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金融科技劃分出四個核心應用領域,即存貸款與融資服務、支付與清結算服務、投資管理服務以及市場基礎設施服務。其中,後者涉及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技術帶來的新產品服務。

  張侗(化名)是天津一家銀行的金庫管理人員。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金融科技給國內金融領域主要帶來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場景化等四方面變化。其中,在互聯網化方面,通過建立網貸、手機銀行等工具使得機構與客戶之間的接觸更爲直接、便捷。

  如今,林達所在的公司正在向B端市場更深處轉型。支付行業單純依靠手續費獲取利潤相對薄弱,未來,企業在完成結算後將有可能通過支付公司獲得理財、貸款等增值服務。

  市場觀察人士畢超認爲,隨着互聯網流量紅利被瓜分,B端領域正逐步成爲互聯網企業佈局的重點。特別是在工業4.0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爲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應用基礎。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和國家的政策指引進一步催化供應鏈的發展。

  據本報記者梳理,騰訊目前涉及B端的金融業務主要有其與百業源、立業集團等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微衆銀行,涉及到企業貸款服務“微業貸”;還有針對企業的Web快捷支付、微信支付、手Q支付和企業批量付款服務。這兩項屬於利用C端優勢衍生B端。

  另外,騰訊在B端還佈局了“騰訊金融雲”,該業務主要是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爲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提供用戶徵信、風控、移動數據分析、移動信息推送等服務,還包括騰訊區塊鏈,官網顯示正在推進的項目有資產證券化、物流TMS系統、供應鏈溯源等多個領域。此外,在軟硬件上,騰訊金融雲提供金融行業錄音錄像系統、企稅通(掃碼開票、支付開票、移動開票服務)以及聚合支付等服務。

  2016年4月18日上線的企業微信是微信針對企業打造的辦公管理工具,據悉,騰訊還戰略投資了上海快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旗下的“騰訊企點QTrade”是一款做交易員和金融機構的企業溝通工具產品,此產品自2018年8月上線後,已有上百家金融機構使用。

  被侷限的信貸定位

  記者注意到,微小企業是騰訊在B端信貸方面希望把握的羣體。根據微衆銀行的官方介紹,微衆銀行2014年起獲得金融許可證。“致力於爲普羅大衆、微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微業貸是微衆銀行爲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的線上流動資金貸款服務,最高300萬元,最快15分鐘放款。”

  王侗認爲,騰訊選擇了錯位競爭。傳統銀行對信用審覈、貸款審覈,各種流程控制得較爲嚴格,其服務觸角相對少地觸及到信用體系並未完全建立的微小企業羣體。

  另一方面,資金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將騰訊侷限於該定位。王侗表示,大型國有企業或跨國集團一般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騰訊金融資金體量有限,涉及貸前調查、貸後管理等服務能力有限,抗風險能力沒有傳統銀行強,故其只能如此定位。

  湯林(化名)在一家商業銀行從事風控工作,其並不否認騰訊企業信貸業務的價值。他認爲騰訊改變了過去只能通過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單一環境,所代表的也是一個藍海。“這裏有一個大量的客戶羣體,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傳統銀行根本不符合相關借貸條件,互聯網金融則補了這樣的短板,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機會和思路。 ”湯林對本報記者如是表示。

  事實上,互聯網企業與銀行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