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我們可以一直讀下去,在不同的年齡讀它。因爲《紅樓夢》呈現的是一個人生的現象,它讓你看到這些人經歷的各種狀態,這裏牽涉到作者本身難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對生命態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們眼前發生了一件事情,有朋友在談這個事情,轉述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就知道他喜歡誰,不喜歡誰,他贊成誰,不贊成誰,我們稱之爲主觀。在文學裏面有“全知觀點”,就是有超越感,不成爲小說裏面任何一個角色。我們沒有個別的愛恨,是在一個更高的、超越的環境裏面把這些人呈現出來。就像鏡子一樣,鏡子本身沒有選擇,也沒有愛恨,你走近鏡子,鏡子完全呈現你的狀態,是一個全然客觀的狀態。但是人很難做到像鏡子,這種全知的超越感其實非常難把握。我讀過的古今中外的小說中,最像鏡子的小說就是《紅樓夢》。

林黛玉的哭泣、薛寶釵的周到、王熙鳳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現而已,作者沒有說他喜歡誰,不喜歡誰。

隨着年齡的變化,你會喜歡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會注意不同的人。大概第一次讀《紅樓夢》注意力多半是在寶玉和黛玉身上,看到這對男女的糾纏。我們那個時候大概也是十二三歲,不明白爲什麼每天少年男女兩個人要擠在一堆,一下課以後還要趕快寫一封信,然後又趕快跑到對方家門口丟進去,我們無法解釋這個東西。林黛玉和賈寶玉就是這樣的。其實他們就住在大觀園裏面,走兩步路就能在一起,可是他們老是覺得那兩步路就是分離。這種分離永遠是一種憂傷。所以在《紅樓夢》當中,這條主線會構成一個神話的議題。

第二次看的時候,你會發現王熙鳳這個角色寫得極好。她十七歲就那麼能幹,嫁到賈家做兒媳婦時那種小心翼翼的狀況,以及得到賈母的疼愛,有賈母撐腰,她可以管三百口人,行事利落漂亮。她的丈夫其實很窩囊,沒事就在外面搞個小太太,王熙鳳還要替他去收拾爛攤子。這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成了賈府裏的女強人。王熙鳳有時候會是一個厲害到讓你害怕的角色;但有時候她又比誰都會撒嬌,她懂得怎麼讓別人疼她,常常惹得賈母還來安慰她。

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教書,主講《紅樓夢》。他說每一年教完有一個考試,要大家在十二金釵裏面選他們最喜歡的角色,他說連續幾年排在第一名的都是王熙鳳,絕對不是林黛玉。我想大家可以理解,今天,尤其是美國學生,哪裏會喜歡一個天天哭的女孩子?可是王熙鳳不同,用今天的語言來講,她就是企業裏的女強人,她管着三百人,比我們今天管一個企業還要難。那三百個人分屬不同的階層,勾心鬥角、錯綜複雜,她全要擺平。而且這個大家族的錢,進賬越來越少,出賬越來越多。所以她要把錢挪來挪去地放高利貸,你可以看到她厲害到什麼程度。大家不要忘記,她當時只有十七歲到二十歲。

文圖來源網絡

文|《蔣勳說紅樓夢》

本平臺致力於推廣普及《紅樓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