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一直呈下降的趨勢。1978年東三省GDP合計866億元,佔當年全國GDP(3679億元)的比重是13.2%。到2017年東三省GDP總量是55431億元,佔全國GDP(827122億元)比重下滑爲6.7%。也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東北在全國的經濟比重下滑了一半。

  改革開放首先是從東南沿海地區開始,這樣東北沒有得到改革開放的第一波紅利,這是一個選擇問題。因爲東南沿海海外華僑多,開放之後更容易得到海外華僑的投資,這從數據上也可以得到驗證。廣東與福建,在改革開放前二十年,基本上是依靠海外華僑投資然後拉動經濟發展。幾乎海外有名氣的華僑,都回來投資。如果是東北的話,那些華僑依舊會回來投資,但不管是數量還是其他,都不會有那麼多。

  東北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偏重工業,產業分佈不均衡,在計劃經濟時期,東北三省得到了國家力度最大的政策支持,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投資減少,東部沿海開發開放獲得更大的支持。東北資金主要靠政府投資,外企和民企投資較少,與沿海省份相比少得可憐。因此在改革開放的經濟競爭中,逐漸輸給了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省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