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線下,鏈家其實已經很成功;爲何“背叛”自己,另起爐竈

  撰文|杆姐&編輯|欣欣然

  消息讓很多人震驚。萬科、融創、騰訊、百度、新希望、高瓴等22家投資人,退出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股東名單。

  個個都是大佬級別的企業。

  諸多股東撤離之後,鏈家註冊資本縮水超30%,鏈家董事長左暉的持股比例由原先的不足40%升至接近60%。

  隨着此輪投資者的撤出,鏈家的投資方中,已無外部投資者。大佬們不再看好鏈家?

  另一邊廂,貝殼找房公關回應稱:原投資方在鏈家的股份將通過協議鏡像平移到貝殼找房,貝殼找房的D輪融資正在進行中。

  據悉,戰略投資方騰訊就領投了8億美元。

  行業資深人士都說,鏈家的貝殼找房,實際就是想複製美國線上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成功。

  在線下,鏈家其實已經是一家很成功的公司。槓桿遊戲也好奇,一家很成功的公司,爲什麼要“背叛”自己,另起爐竈?

  有人說,左暉在把自己的鏈家“掏空”……

  1、鏈家想做數十多萬億生意的大平臺,押注貝殼找房

  在做貝殼網之前,2016年左右開始,作爲房地產經紀行業的一哥,鏈家已經開始頻繁融資。

  公開報道顯示,當年4月,鏈家被曝獲得B輪60億元融資,騰訊、百度領投。來自PE資金、實體經濟的各路資金參與了此次投資,其中還包括新希望、光線傳媒、九陽股份、諾亞財富、源碼資本、歌斐資產、經緯中國、執一資本、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等。

  到了2017年初,萬科和融創也入股鏈家。

  接着,鏈家董事會擴容,新希望的張明貴、華興資本的包凡、融創的孫宏斌、萬科的劉肖也先後進入董事會,佔據12個席位中的4席。鏈家走上巔峯,估值達到數百億。

  此時,房地產形勢大好,所有人都認爲,鏈家會大幹一場。

  但如今,鏈家卻“清空”了上述所有的外部投資。而在2018年初,鏈家成立了平臺公司貝殼找房,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並率先將自有的鏈家、德佑、自如等入駐貝殼。

  按照設想和分析,槓桿遊戲看到,貝殼如果可以做起來,鏈家這個家公司就成房產交易領域的滴滴了,用戶發佈叫車(買房)需求,中介來找到合適房源推薦給用戶,貝殼找房一統天下,也獲得收益……

  在宏大的故事面前,貝殼找房的估值按照媒體的估算,已經1200億元,超過巔峯期的鏈家。

  按照貝殼找房的迴應,上述股東“鏡像平移”後,意味着投資者還是“鏈家系”的投資者,只是標的從鏈家地產換成了貝殼找房。

  這確實讓人想象,準備上市了吧。

  這樣的戰略重構,是否爲市場需求,爲投資者滿意?在做貝殼之前,鏈家不再完全堅持自營模式,已經做了德佑,搞加盟,主攻二三線等市場。

  鏈家再厲害,能力也有限,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其實也不到10%。而這已經是一哥,這個行業在我國遠未實現了集中化。

  中介行業競爭激烈,如何化敵爲友?只有做平臺。我國新房年交易額10來萬億,二手房還有數萬億,總計十多萬億的市場。如果這個平臺搭建成功,成爲行業的滴滴、淘寶,前景誘人。

  通過多年的技術投入和積累,鏈傢俱備了較多的房源基礎信息。通過貝殼找房,理論上可以讓這個基數更大。中小中介未來在房源、客源上的孤島有望突破。

  易居中國等企業都看到了這一點,並獲得大量投資。到底鹿死誰手?

  2、互聯網房產中介寒冬!鏈家貝殼平臺模式代表未來?

  房地產的週期性決定了,每一輪調控深入之後,大量的房產中介都要裁員,甚至關門。槓桿遊戲有多位中介朋友,這一輪調控就關門或裁員了,他們最重要的資產經紀人被迫流失。

  實際上,培養一個成熟的經紀人成本是很高的。而整個開店擴張的成本更高。

  正是因爲意識到這一點,鏈家先是搞了加盟的德佑,然後搞平臺貝殼找房。

  這避免了開門店的成本太高,但是如果不開門店,鏈家既有的優勢又沒法體現。在較大的城市之外,鏈家賺錢能力其實是不確定的。這有很多原因,比如較大城市之外的地方,二手房交易本來就不那麼活躍。

  加上房地產的週期,導致這些地方生意剛好做,可能就歇菜了。

  做德佑也好,貝殼找房也好,槓桿遊戲覺得這可能都說明鏈家意識到了自己的困境。想要繼續擴張,實際已經很難,較大城市已經飽和,市場佔有率已經不低。在上述城市要繼續擴張,成本和收益未必合算。

  在三四線城市,如上文所述,直接開店,高成本是否受得了本身就是問號。

  所以纔想出了德佑的加盟和貝殼找房的平臺模式。問題是,加盟第一要收錢,加入平臺還要被付費。

  而且房源如何證明是自己的,小中介安全感是個問題。

  這段時間,互聯網房產“獨角獸”愛屋吉屋已經停業。整個互聯網中介行業進入寒冬。

  房地產中介行業或許和很多高頻行業不同,首先地產業本身有周期,其次互聯網熱錢也有周期。

  現在是地產週期和新錢週期都處於低谷。所以平安好房、愛屋吉屋靠燒錢,很難玩下去。

  加上房地產交易確實頻率太低,用戶思維、流量思維失效本身不奇怪,只有在特定區域內,比如較大的城市可能會好一些。

  但較大的城市,往往誰又願意和你玩平臺?房源和經紀人才是關鍵,涇渭分明。

  3、面對內外風險,貝殼找房能學好Redfin,改變房地產經紀行業嗎?

  貝殼找房上線剛好近一年,目前來看,調控對其發展影響極大。市場萎縮,沒有誰日子好過,連鏈家直營的店很多都是虧損。

  同時,三四線城市德佑發展乏力,中介日子難過,談啥加盟。於是,貝殼找房只好放慢腳步。

  2019年初,根據媒體的報道,鏈家旗下的鏈家、德佑、貝殼三大業務戰線整合至運營線統管。線上線下、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剛需、租房、新房、二手房)的業務都打通。

  實際上,在槓桿遊戲看來,這就是降低運營成本,一起抵禦風險。這麼做,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無疑是對的。

  這麼做也意味着擴張的步伐實際放緩。

  作爲貝殼找房的學習目標,美國在線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也長期不賺錢,預計2019年可以盈利。

  在Redfin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臨鏈家同樣的處境。以前,美國的房地產交易,幾乎也都是通過傳統的經紀人完成。

  2004年誕生的Redfin,希望通過在線看房、房屋估價等輔助工具,改善交易體驗。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經紀人人均產能,減少房源平均待售時間,實現買賣雙方交易成本的降低。

  美國和我們的不同在於,美國買賣雙方的經紀人基本都是獨家代理。所以沒有人害怕跳單。

  無論是自營經紀業務,還是合將客戶介紹給合作第三方經紀人,沒有人擔心不誠信的問題。互相都能獲得收益,Redfin也能拿到中介費、介紹費。

  Redfin靠流量獲客,爲經紀人和買賣雙方都提供了便利。

  商業邏輯說起來簡單。不需要槓桿遊戲說,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慣性,喜歡靠低價和補貼佔領市場。

  Redfin的低佣金模式,衝擊了美國房產中介生態,自然一開始也不受歡迎。

  通過十多年的發展,也一直沒盈利,但是市場佔有率在局部的提高,則可以讓整個區域的市場向自己傾斜。經紀人、買賣方都越來越離不開Redfin。

  所以市場預計,2019年Redfin有可能盈利。

  對於貝殼找房來說,如何獲得中小中介的信任,如何度過漫長的不賺錢時光,可能是個考驗。

  大概也正是這些考慮,左暉要帶着大量的投資人一起從鏈家轉戰貝殼找房,謀求早日上市。

  讓資本有變現預期,讓貝殼找房有更多的資金來燒,以度過互聯網融資寒冬,爲漫長的線上房產中介發展之路儲備彈藥……

  很大程度上說,在地產低谷中,小中介生存困難對接大平臺的意願或許更強。生意好的時候,全民投資房產,哪需要貝殼找房?

  當年淘寶,不也是在出口壓力中做大做強。只是,低頻的房產交易,能重複這樣的輝煌嗎?

  最後,槓桿遊戲想說,阿里的成功,乃至整個電商行業的成功,讓很多線下商業受到衝擊。電商今天也再沒有便宜可言。

  如果有朝一日,貝殼找房“一統天下”,房租(自如就是鏈家系企業)、房價是不是很大程度要受到鏈家系左右呢?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爲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