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雖領土廣袤,但人口稀少,部分聯邦主體人口只有幾萬人,那為何不進行合併?反而還保留如此之多的一級行政單位?況且大部分聯邦主體都是俄羅斯族佔主導,進行合併減少國家行政成本有何不可?


自2016年7月28日,普京總統大筆一揮簽署命令,將南部聯邦區和克里米亞聯邦區合併改組為新的南聯邦區以來,任憑國際社會如何紛爭,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已是塵埃落定的事實了。俄羅斯為什麼劃分這麼多的聯邦主體?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看看俄羅斯聯邦區的劃分和意義。

普京總統 :)

克里米亞加入的這個南部聯邦區,正是俄羅斯八大聯邦區之一。與俄其他七個聯邦兄弟區構成了俄完整的八大聯邦區

聯邦區這個概念夾在國家和基礎聯邦主體之間,類似於新中國曾經出現過的六大政治局,是大國治理中的一種特殊單位。

位高權重的聯邦區

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制國家。

俄羅斯聯邦所「聯」的「邦」,這一級行政單位,稱為「聯邦主體」,和我國的省級單位平級。

俄羅斯的三個聯邦直轄市為:

莫斯科、彼得堡、塞瓦斯托波爾

唯一一個自治州為猶太自治州

(可橫屏觀看)

這些聯邦主體按民族區域和行政區域相劃分,不僅成分複雜,數量也巨大。光形式上就有自治共和國、邊疆區、州、聯邦直轄市、自治區、自治州等6種,在世界各聯邦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1980~90年代蘇聯解體的背景下,地方主體趁亂而起,離心傾向日趨明顯。

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利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國家改制的機會,對各行政單位的行政級別大動手腳,甚至為分裂獨立作準備,局勢極為混亂。

蘇聯解體,俄羅斯會不會再解體?

另外這些行政單位大小參差不齊,資源分布極度不均。

比如面積最大的薩哈(雅庫特)共和國佔地310.32萬平方千米,比印度都大,是另一聯邦主體北奧塞梯的388倍。在居民數量上,莫斯科則是勘察加邊疆區的43倍,人口密度不可同日而語。

國內差異巨大

燈火通明莫斯科

千里冰封勘察加

在經濟上,最發達地區和最不發達地區也差距巨大。

10個最發達的聯邦主體占經濟總產值的50%;而地區經濟產值最低的20個地區只佔經濟總產值的4%。

俄羅斯的重要城市

顯然和寒冷的西伯利亞沒什麼關係

(西西伯利亞閃爍的油氣田並不是城市)

(可橫屏觀看)

差異如此巨大的國土非常難以管理,對於中央政府的首腦來說,就必須採取特別措施。聯邦區這個中間概念於是應運而生。

早在2000年5月13日,時任總統普京就頒布總統令,將全國85個聯邦主體劃分為七個聯邦區並派駐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進行管理,開啟了聯邦區這個行政級別的歷史。

2000年5月7日

普京在克里姆林宮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

後來幾經調整,最終形成了目前的地方行政格局。目前,俄羅斯被劃分為八個聯邦管區,它們是:中央聯邦管區、西北聯邦管區、南部聯邦管區、伏爾加聯邦管區、烏拉爾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遠東聯邦管區、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每一個都轄若干個州一級行政單位。

最初有7個聯邦管區

2010年增設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2014年再增設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未獲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2016年併入南部管區)

聯邦管區最高行政長官是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主要職責是保證轄區內的聯邦主體實施國家政策、保障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協調跨地區協作等等,直接向總統負責

另外還有聯邦監察員,作為總統全權代表派駐至每個聯邦主體的官員,負責監督總統全權代表發布的命令得以施行,並監督當地長官。這些監察員向總統全權代表彙報工作,是懸在地方領導頭上的利劍。

中央聯邦區代表貝格羅夫(左)

布良斯克州州長博格麥茲(右)

陪同普京視察

不過,位高權重的聯邦區雖是俄羅斯最高行政區,但不是聯邦主體,俄羅斯聯邦主體仍然是州一級行政單位。

也就是說,聯邦區只有代替中央政府監督和管理州一級單位的功能,而沒有自行制定轄區內法律和政策的權力,僅僅是俄羅斯政治體系中的過渡角色。

不過,中央授權的過渡角色

最終也有可能取聯邦主體而代之

如漢代的州與郡,州刺史與郡守

聯邦區的作用

設立聯邦區對於剛剛從蘇聯解體中恢復不久的俄羅斯聯邦非常重要。普京的這一次鐵腕出擊,合併了各聯邦主體,重創分裂勢力,取得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好像被誇了」

設立的八大聯邦區雖不是聯邦主體,但毫無疑問會削弱州級行政單位的地位。聯邦區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省州的角色,原本的州級行政主體就降格為了地市級別的行政單位,在面對中央時議價能力有限。

由於聯邦管區直接對總統負責,在監管地方事務時就能讓莫斯科第一時間收到來自地方的消息,化解地方政權對中央命令的阻撓,加強了中央集權。

同時,總統全權代表統一集中管理所轄聯邦主體一切事務,並派聯邦監督員,協調監督聯邦主體官員工作,其實已經在扮演州長或自治共和國總統的角色。

以至於普京曾經一度考慮過取消州長選舉,改由總統提名州長人選,提交州立法會討論通過。俄羅斯中央對地方的不信任和控制欲至此顯露無遺。

即使是在州一級單位的內部,剛才提到的聯邦監督員與州長之間也要相互協調。根據總統全權代表的要求,聯邦監察員和州長對中央政府都下達的政令需要達成共同理解。這使得聯邦主體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長官,形成相互協調,相互牽制的局面,最終實現削弱聯邦主體勢力的目的。

聯邦管區的設立,實際上在俄羅斯大地上形成了中央政府-聯邦管區-聯邦主體三層行政體系,從而保證了國家統一,防止國家分裂。

對於天然就具備分裂基因的自治共和國來說,這樣的行政安排基本上打消了搞獨立分裂的念頭,讓普京大可高枕無憂。

除了打擊分裂勢力以外,設立聯邦管區還將各個小區域和並成了大區域。這將為管區內經濟交流和人文往來掃除障礙。

聯邦管區內的各州級實體在經貿文化上互相交融,難以輕易割裂聯繫,從經濟上為統一的國家奠定了基礎,更加維護了俄聯邦的統一。

為了加強聯邦管區內的經濟交流,2011年8月3日,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第535號命令《關於聯邦區投資全權代表規定》,任命了各聯邦區投資全權代表。

俄羅斯二人轉

盡在

弗拉基米爾大舞台

這個代表的活動範圍也是聯邦管區,其職責為改善投資環境,協助投資人在轄區內與政府溝通。這個職務一般由聯邦區總統全權副代表或代表助理擔任,進一步加強了聯邦管區的經濟權力。

明面上,這有利於實現聯邦管區資源的統一優化配置;暗地裡,這增加了中央對地方經濟的干預能力,讓分裂勢力喪失經濟基礎。雙管齊下,聯邦管區對俄羅斯的穩定統一大業貢獻頗多。

自普京簽署第一道命令以來,俄羅斯設立聯邦管區已經走過了十七個年頭。十七年來,俄羅斯雖然種族分裂勢力猖獗,但沒有一寸土地被分裂出去。蘇聯解體帶來的經濟衰退局面也在慢慢改變。這其中聯邦管區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從另一個角度想

俄羅斯嚴重受制於複雜的民族關係

這可以說蘇聯時代過度擴張的

長期後遺症

地方局制度

中國人對聯邦管區形式其實並不陌生。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國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中共中央地方局。

比如中共蘇區地方局

和俄羅斯的聯邦管區類似,地方局的長官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的書記,直接向中央彙報。從行政地位上來說,地方局也不是地方行政主體,而僅僅只是指導省級工作的單位。

地方局是貫穿很多歷史階段的重要見證。從起源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共蘇區中央局、長江局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北方局、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冀魯豫中央局、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局、中共中央華東局,這些地方局各有其歷史價值和作用。

到了新中國成立至文革結束近三十年間,陸陸續續有六大地方局穩定存在過,也即人們熟悉的華北局(京、津、冀、晉、內蒙)、東北局(黑、吉、遼)華東局(滬、蘇、浙、皖、閩、 贛、魯)、中南局(豫、鄂、 湘、 粵、 桂、 瓊)、西南局(渝、川、貴、雲、藏)、西北局(陝、甘、青、寧、疆)。

在建國初的歷史上,地方局作用重大。無論是在東部解放戰爭主戰場上,還是和平解放西藏及西南剿匪中,地方局都起到了協調各省資源,為中央分擔地方事務的作用,功不可沒。

但進入六十年代以後,國內局勢已經穩定,隔在中間的地方局地位變得微妙起來。

我國雖然也幅員遼闊,但是有穩定的主體民族,各地認同感強,省級行政單位就不需要太多。

30幾個省,相比於俄羅斯80幾個的州級單位數目,管理難度大大下降。這時候再加入中間層級,就顯得臃腫累贅。

我們是56個

而俄羅斯,超過180個民族

在維基上還有按語系分類這一項。。

其次,在中國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各省的經濟都在慢慢恢復。如果不及時撤銷地方局,則有的局經濟實力就過強,易於產生獨立傾向。

為了直觀地看出這個問題,我們假設各地方局依然存在,以2016年各省GDP總值為準評算出各局所轄地區的GDP總值。

各地方局GDP佔比

從這些數字上可以直觀看到,華東局產值佔到了全國總產值的接近40%,相比現在中國最富有的一級行政區廣東省(GDP總值佔全國10%)來說也強了太多。中南局也不遑多讓,實力不可小覷。

有了經濟基礎,地方勢力做大就有了保障,這是中央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俄羅斯地方差異巨大,且經濟復甦緩慢,需要在實質上完成中央集權,聯邦管區的設置正是普京的重要舉措;

而在國家認同感強、省級行政區劃穩定的中國,在和平年代設置中間監管層級就顯得多餘,因此最終被撤銷。

類似的行政設置,不同的歷史命運,俄羅斯聯邦管區和中共中央地方局折射著兩國不同的國情條件和內政思路。


有時候多年累積下來的政治習慣會成為一種對後來者的約束。當然此前的習慣不一定都是壞的,但在外人看來就可能覺得「無厘頭」。

對於大陸的中國人而言,如果給他一張虛構的地圖讓他在地圖上規劃一個縣。那麼這個縣的面積和人口就不會和現實中我國的縣有過大的區別。除極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對於「縣應該多大」、「省應該多大」都有了一些樸素的、約定俗成的看法。如果我國開疆拓土了,這種觀點也很難扭轉。那麼問題就簡單了。

俄羅斯是從一個小公國快速崛起的。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一級行政區本來就不該那麼大,所以在擴張到烏拉爾山以東之前,新設的省份還是要跟過去的差不多大。就好比此前人口一直是一千萬人的國家突然獲得一大片領土,他很可能仍然覺得「一百萬人一個省正好」;我們可能反而覺得「我國個別特大的縣就一百萬人口了,劃成省太小了」。

因此沙俄時代,俄羅斯分成了81個省、20個區及1個自治區,也包括一些附庸國(傀儡政權)。而由於俄羅斯在政治制度領域落後於西方,所以其基層政權設置遠不如中國古代。封疆大吏幾乎就是全權代表了。沙俄的封建制度幾經改革依然頑強,不可避免的在國家組織形式上保留了大量「分封制」與「羈縻制度」的痕迹;這個成為未來俄羅斯實行聯邦制的歷史淵源之一。

而俄羅斯過快擴張,導致其用低效國家組織形式統治多民族廣闊區域非常麻煩。民族分離思潮在與俄羅斯博弈下,不可避免會讓其作出很多讓步。比如保留很多加盟共和國,這是普京做不到而不是不想削藩。

現代俄羅斯是蘇共特權階層瓜分蘇聯的產物。那麼在特權者瓜分時,就要劃清自家地盤,為了維護自己利益相互都要妥協,這就恰好類似普通聯邦制國家誕生時,各聯邦主體組成聯邦時那種討價還價的機制。也就是說蘇聯解體生出了一個寡頭資本家、前蘇共高官聯合執政的諸侯國聯合體。

如今,普京設置了「聯邦管區」,讓其管理聯邦主體、看似是派出機構,但實際上是謀劃「削藩」、慢慢軟化侵蝕掉聯邦制。這跟數年前其禁止加盟共和國領導人自稱總統是一個套路。

在俄羅斯「後繼無人」的政治生態下,只要普京能夠消除足夠多的政治山頭,慢慢廢掉俄羅斯的聯邦制不是不可能。

當前俄羅斯的國家組織形式與行政區劃是一種「後蘇聯時代」、俄羅斯權貴圈地自重的結果;但在歷史長河上仍會是一個過渡時期,前提是普京在位足夠久,且俄羅斯人嘴裡常說的「契丹國」多找美國人嘲諷吸引火力。毛熊也快學會韜光養晦了。


每個國家國情不同,領土廣闊的國家聯邦制是很常見的。反而中國這個級別還能保持單一制才是奇怪。比中國還小的單一制國家就是法國那個級別了,國土面積前十的好像除了中國都是聯邦制。


俄國人語文不行,辭彙極度匱乏。

鎮、鄉這類詞,俄國人是從來不知道的。

屁大點的地方也要劃個「共和國」。

全國上下都是大聯邦套著小聯邦,小聯邦套著小小聯邦。

誰說俄國的發明是俄羅斯方塊?

俄國明明發明的是連連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