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52549150_306603e843_o.jpg

一個女作家的離開,引起了社會輿論熱烈的討論,而更多的,是帶動為人父母的焦慮。

父母擔憂,如何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如何避免這類事情再度發生?

這樣的心情,每一回,社會事件發生時,都會重複一次。

不管是鄭捷事件,還是小燈泡,到現在這個美麗卻早逝的女孩。

可惜,我們把孩子包得越緊,保護得越周密,卻依然徒勞無功,因為當孩子逐漸長大,我們就越不可能隨侍在側,能即時保護到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

當第一次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時(其實我家走到學校才三分鐘),也是滿腹的擔憂,所有可怕的情景都會在母親腦海中發生,但是我只能交託,交給那個看著這孩子長大的天父,祈求祂在我顧不到這孩子的時候,替我守護她。

然而除此之外,父母究竟還能做什麼??

這個女孩的逝去,最讓我心痛的是,她看了那麼多醫生,吃了那麼多藥,為什麼,沒有找到一線生機??

我很清楚,父母永遠無法保證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受任何傷害,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

但是,我們絕對要學習,如何在傷害中面對自己?如何在受傷後療傷?如何面對受傷的情緒?

不管是被罷凌,被侵害、我們能不能在孩子身邊當一個可以依靠的大人?帶著他們用更正向的角度去面對!

如果當年,當我被國中老師罵得一文不值的時候,有人拍拍我,告訴我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孩子,我知道妳真正的價值!那是不是就能帶給我更多的勇氣?更多的自信?

如果女作家被師長那樣對待了之後,有人陪著她,告訴她這不是妳的錯?那個傷害妳的成人自己也有生病的心靈,妳的遭遇不減損妳的美好,妳準備怎麼進行下一步?爸爸媽媽都尊重妳,陪伴妳?

當了父母之後,才發現我們的社會文化缺乏面對創傷的能力,卻習慣用憤怒和恐懼包裝情緒,總是用言不及義的安慰去安撫受傷的靈魂,卻沒有辦法知道人心真正的需要。

女作家之死,和其他意外不同,我們也許無法防患於未然,卻能在事後好好做點什麼,也許我知道的也很淺薄,但期許自己,當孩子有一天需要幫忙,他會第一個想到我,而我也能給他最適合的陪伴,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崎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