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重慶的版圖,渝中半島猶如一枚葉片,向兩江交匯處綻放綠意昂然的勃勃生機。在這種綠色中,最浪漫的無非是“渝中之肺”佛圖關公園——春日,花草樹木在佛圖關的山坡自由生長,裝點着此間“立體重慶”的每個角落。

  這裏,就是與“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一線之隔的佛圖關步道。在這座落差近百米的步道,你能看到軌道列車從遠處呼嘯及近,爾後又駛離,與你比肩;山花常伴步道旁的每一寸土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完全可能有一座古蹟藏着重慶的“前世今生”......

  體驗和軌道列車的“親密接觸”

  最“立體”、最具有代表性的母城渝中是什麼樣的?來佛圖關公園步道,這裏會給你答案。

  5日,上游新聞記者從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站B出口出站後,沿着步道一路向上,沿途遇到不少趁着清明假期前來遊玩的市民遊客。

  上游新聞記者現場體驗,沿着山間步道、向上一路攀登賞春,走了不到十分鐘,一陣轟轟聲悄然貫耳——遠處,軌道列車正輕快地駛來,軌道幾乎與步道平行,相距僅數米,恍若觸手可及;在你還沉浸在這樣的場景中時,列出又滿載着歡聲笑語駛向遠方......每隔幾分鐘就能看到軌道列車從眼前呼嘯而過。

  “我們就是在下面的觀景平臺看了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走上來的!早就聽說渝中區佛圖關新開了個很‘立體’的山坡步道,我們就來看看!”遊客劉阿姨一行五人,一邊喘着粗氣攀登步道,一邊“打望”列撤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呼嘯而過,他們覺得,“這個景觀跟軌道列車穿樓一樣震撼!”

  阡陌花巷勾勒重慶“前世今生”

  除了和軌道列車“親密接觸”這樣極具現代城市交通意趣的景觀,在佛圖關公園步道上,你還能在某一個拐角處,不經意就體會到重慶的“前世”。

  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的“神奇”,鵝嶺二廠的文藝小資,它們越來越受到八方遊客的禮讚,門庭若市。可是,僅距這兩個地方一線之隔的佛圖關公園,卻也是重慶文化的一處重要見證。

  佛圖關公園雄踞渝中區中心,系原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圖夜雨”故地。其地勢高峻,海拔388米,自兩側急劇傾斜,爲兵家必爭的千古要塞。因古時建有夜雨寺、《佛圖關銘》《佛圖關》《清正廉明》等多種記事碑銘,及巖壁上刻有摩岩石刻佛像,故名佛圖關。

  現在,關南石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佛圖雄關”四個大字。園內唐、宋、明、清時的石刻、佛像、佛洞、功德碑、節孝碑及觀景亭閣“西枕雙江”“欽賢亭”分佈山腳到山麓的每一個角落。

  它們在千百年間靜靜地躺在那裏,在城市的發展中並未沒去三分顏色。這一讓遊客大呼“過癮”的立體步道——佛圖關公園步道,正如一條錦緞,將重慶母城的“前世今生”串聯起來,看完了與你比肩的輕軌,還能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瞭解到巴山蜀水的過往......這樣母城渝中,等你來深入它的腹地佛圖關公園,一覽柔情和壯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