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饑荒年代,人們只能飢不折食,於是啃樹皮吃黃土便是常見之事。但是如果懂一些有關的植物的知識,不僅能夠野外求生,吃得飽,更能吃得好。簡而言之,得知道那種樹皮有營養,可以啃。哪種樹葉子味道好,又營養。那麼,我給大家講講這個黃檗樹。

首先,黃檗是一個中藥名,黃檗樹的樹皮內層經炮製後入葯,稱為黃檗。味苦,性寒。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主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炎症。

當然,自古以來葯食同源,黃檗肯定是能吃的。黃蘗用於飲食的記載始於《野菜博錄》所言:「采嫩葉煠熟,浸去苦味,油鹽調食。」可見,在明代這個饑寒交迫的時期,當時的百姓就採集黃檗葉,先過一遍水,再加點油鹽涼拌一下。當然了,如果條件艱苦,估計過水加點鹽也能吃,實在不行就學長頸鹿吃合歡葉。

但是,還有一群有飯吃卻不吃,非得吃黃檗葉的,或許吃黃檗汁。這群人就是想要成仙的道士們,據筆者查閱可知,《道藏》中亦有大量關於食用黃檗修道成仙的記載。故筆者將其有關文獻記載摘錄如下:

《道藏》正一部二:「飢飡黃蘗華,渴飲瓊林漿。神真鍊太漠,合體現真光。」《道藏》正一部三:「朝餐紫華,夕味黃蘗。如此之法,是服日晨氣,用我晨氣,保見太平。妙道生一炁,炁中分陰陽。凝化日月精,燦然流三光。」

《道藏》太平部:「世世生生啖黃蘗,乳糖纔食便分甘。實行從己先人謙又謙,平懷本分自清廉。利生接物仁無失,契理明真義亦兼。」

《道藏》中所提及的玉清甘露法食亦提及飢餐黃蘗。

由此可見,黃檗作為求道修仙者每日所食之物,是修仙之路中是不可或缺的。至於修道之人為何食用黃檗?筆者以為首先離不開黃檗本身的極高的食用價值。據學者對黃檗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研究可知:「用黃柏加黃連加黃芩加咖啡煎汁,有清熱解毒的效果。用黃柏加丹參泡酒可以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用黃柏同綠豆煎汁可以起到清利濕熱,瀉火解毒的功效。」可見每日少食黃檗對人體有益而無害。

至於今人為什麼不吃黃檗了呢?吃不吃黃檗,那肯定是吃的,只是沒拿來做菜而已,感冒了發燒了有炎症了還是會用到黃檗中的小檗鹼的。只能說現在的人可以吃的東西太多了,葉沒空研究古人吃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

文by GSN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