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街邊有人在挑擔賣糖,糖擔子勾引起我對童年生活的甜蜜記憶,看到擔子上有散裝的塊狀麥芽糖,我頓時激動起來,沒來由地產生出購買慾望。聽賣糖人說,他的麥芽糖來自浙江烏鎮,是絕對的正宗貨,我就信了他,買了些許,帶回家慢慢喫。連喫幾塊,發現如今的麥芽糖一點也不甜。

  兒時,經常有個外鄉人挑着糖擔子到我們村裏來。他的肩頭,是一根兩頭翹的扁擔。他吹着一支三眼竹笛,高聲吆喝着:“破銅爛鐵,換糖喫啊……”那中氣十足的喊聲,那綿綿長長的拖腔,很有韻味。我們小孩子聽到竹笛聲、吆喝聲,便匆匆奔出家門,緊緊跟在糖擔子後面。糖擔子往往會停在村長家的門樓底下,或者停在打穀場上的草垛子前面。賣糖人將扁擔一放,掀開紗罩,桶底般大小的糖餅便露了出來。那糖,銀光賊亮,誘得我們口水汪汪。於是,我們回家將破鐵鍋、舊銅鎖、壞膠鞋、舊衣服等等破舊東西全都翻找出來,拿來換糖。賣糖人根據“破銅爛鐵”的多少來決定從糖餅上“斫”下多大的一塊,所以叫“斫糖”。刀錘相碰,“咔嚓”一聲,我們就嚐到了一片甜甜的斫糖。有的孩子回家找破銅爛鐵,實在找不到,就瞞過大人,將家裏的銅盆、錫壺拎了來換糖。賣糖人絕對不收人家可用的物品。不收歸不收,他也會敲下小小的一塊糖,遞在這些孩子手裏,讓他們殺饞。待到我們每個人手裏都有了一塊蜜甘鮮甜的斫糖時,糖擔子另一頭的高籮已被各類舊貨塞得滿滿當當。隨後,在扁擔“嘰呀嘰呀”的響聲中,賣糖人離開了我們村子。他重擔在肩,一步一搖,走得十分艱難。我們跟在他身後,跑上高處,目光把糖擔子送出去很遠、很遠。

  冬天,大都是吹西北風,擔子上的糖餅越吹越硬,敲一塊糖拿在手裏像是拿着一塊石頭。到了春末,常常起東風,那擔子上的糖餅就會變軟,甚至南流北淌,這時候,賣糖人特別大氣,出手大方,一斫就是一大塊。換糖,喫糖,是至今難忘的童年時代的歡樂篇章。兒時,我覺得賣糖這個甜蜜的行當最討喜,以至於當大人們問我長大了幹什麼時,我脫口而出:“賣斫糖!”

  如今,在鄉間,破舊東西扔得到處都是,卻已經沒有收舊利廢的糖擔子了。如今的小孩子也不再稀罕那粘牙的斫糖,他們有喫不完的水果、巧克力、話梅、薯片和果凍。這種情形,一次次地逼着我打開記憶之門。我忘不了那一段童年生活,忘不了遠遠而來的竹笛聲和賣糖人重擔在肩一步一搖的經典畫面。

  作者:丁浩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華明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