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就有幾個家庭很富有的女同學,雖然我家庭沒她們富有,但是我從來不羨慕她們,我和你說說她們的日常生活吧:

1.當我們還在為高考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她們根本就無感,因為我們在擔心能不能考上國內一所一流大學,而她們只在考慮要不要聽父母意見出國呢,這就是差別

2.大多數脾氣不好,因為有錢,高中有個妹子與食堂阿姨吵架,就是因為家庭慣出的脾氣,後來她媽媽來了並沒有罵她,而是說食堂阿姨,後來那個阿姨再也沒出現在學校了。

3.她們一雙隨便的鞋都上千,衣服從來都是名牌,而且很少重複的。

4.她們從小就學樂器,舞蹈,我認識的那個富家千金初中而已鋼琴就八級了,長得也漂亮,有次去她叫我去家裡玩,她們的一餐飯有好多好喫,但是她很挑。

5.我住的小區也有個土豪家千金,她家有幾套房子,雲南一套,上海一套,海南一套,過年都是去海南活的,夏天的假期她會在雲南,很少看到她。

6.我在微博上認識了個妹子,家裡也是很有錢的,她在臺灣學的是美語,而且每年都是班級裏的第一,因為家庭條件好,教育好。

7.大學裡也遇到過富豪千金,當我們只能開開自行車,小電車在校園的時候,她們都是開豪車的。

8.最重要的是她們的朋友也是有錢的人,真是所謂有錢人一家親,什麼圈子的人和什麼圈子的人玩。

9.凡是學點什麼東西都是出國的,我以前的那個同學就是去韓國學微整的,好久也沒看到他了。

就是有錢人家的生活,就是任性。


在這裡我只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代表所有人,指明一種普遍現象,也許存在特例。

中國富二代

在北美的中國「富二代」們 ,過的都是怎樣一種生活?

提到在歐美的「海外黨」,很多人的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兩種形象:一種是發奮學**拚命打工的苦逼窮學生,一種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迷茫富二代。

  而後者總是特別能帶來話題性和關注度。異國、金錢、階層……無一不在觸動國人的神經。貼在他們身上的各種敏感標籤,我們平日在國內媒體上看到的各種聳人聽聞的報道,讓這個團體彷彿自帶一層神祕的光環。

  那麼這些在歐美生活的中國「富二代」,到底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呢?

  前陣子,溫哥華HBIC TV推出了一檔以中國富二代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公主我最大》,宣傳電影上傳youtube不到24小時,點擊率4萬5。

  不解釋,往下看

  車是一輛瑪莎拉蒂,她爸媽也早就給在溫哥華買了房子,價值400萬美金,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海港,日常消費是逛街。

  男孩則往往租一輛超跑玩幾個月,然後就換一輛更新、更酷的地位象徵。

  對於她們來說,僱一個月保姆要花上「一雙Roger Vivier緞面瓢鞋」;而到城裡玩一宿要花「半個愛馬仕Birkin包」。「去年三月份我過生日的時候,半個小時就喝出去了兩個Fendi totes。」——大概相當於4000美金。

  「如果我喫牛肉,我只喫神戶牛肉」,對她們來說,再高檔的餐廳也會有垃圾食品,她們只喫最奢侈的食物。

  餐桌上,香檳酒杯盞交錯。但只喝1995年的拉圖紅酒,並且是用吸管喝以「不弄髒牙齒」。

  有富二代坦言:「我爸的信用卡就是我的男朋友。"

  中國的網路上,對海外富二代的「炫富」罵聲不絕於耳。而在「與世隔絕」的海外,富二代們似乎體會不到巨大的財富差異可能給他人帶來的不公感受。

  被指責的富二代們特別不屑一顧:「我知道有很多人罵我們,說我們炫富。其實我們也沒炫什麼富,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啊,我們想買什麼就買咯。」

  咳咳,竟無言以對…

  對於那些從小移居國外的華裔富二代來講,他們對於中國究竟抱著一種怎樣的感情?

  海外的富二代們大部分都還生活在華人「富二代」的亞文化圈子裡,並沒有依靠「資金」實力,進入當地主流精英階層。

  而對於中國,他們似乎也是回不去了!

  很多中國富豪剛開始來到國外,感嘆「好山好水好無聊」,只當這裡是臨時避風港。但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二代移民並不這樣想,這裡是伴隨他們成長的家。

  一位生活在溫哥華,名叫Pam的富二代說道:

「其實我也根本不適合在中國工作了。我不像父母那樣老成,至少有在國內經商的經驗。西方人都是直來直去的,但是中國人不一樣,要學會周旋、學會言外之意、說話要繞彎子。我在中國簡直就像個外星人。」

  中國的血統和文化已經離他們漸行漸遠,重回故鄉,恐怕早已「相見不相識」。

  在海外,華人一代辛苦建立起來的「華人文化圈」似乎也不是這些「富二代」的歸宿。移民二代對中國傳統文化似乎一點也不感興趣,曾經興盛一時的唐人街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衰落。

衰落的紐約唐人街

店鋪凋敝的溫哥華唐人街

已經在海外經營了一輩子武館的老闆說,

不久自己的店可能就會倒閉

  這羣富二代如何處理個人事業和家族事業等問題?

  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事實上,生活在海外的富二代們,真正子承父業者寥寥。

  也許是因為不願涉足又苦又累的行業,又或者是因為父輩不放心將擔子交接給沒有知識、能力和人脈儲備的二代,在大部分面臨「接班」問題的家族企業中,父輩們還在中外兩地來回奔波,苦苦支撐著。

  不繼承家業的富二代,也並不會安於進入一般白領的工作路線。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Ta們有的是資金,奢侈品、傳媒、模特、時尚等光鮮亮麗的行業也正是Ta們的興趣所在,於是開始從這裡試水創業......

  根據胡潤百富網《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80%的中國大陸富豪都希望讓子女到海外留學,比例是全球最高!

  這些富豪在悉尼,倫敦、紐約、溫哥華等地搶購房產,認為這不僅能安置財產,更是為了將來可以把後代送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

  然而這羣富二代們似乎並沒有珍惜他們的父母為他們打造的這一切,每天紙醉金迷,揮霍不止,他們所炫耀的奢侈生活會給他們帶來滿足感,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將會遇到的危機。根據統計,85%的私營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在未來10年,這些企業中有75%都要面臨繼承問題,只懂得揮霍玩樂的這羣富二代是否能夠承擔這份重任呢?不禁讓所有人感到擔憂。

英國貴族後代

提起「貴族學校」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大概就連沒有邁出國門半步的爺爺奶奶,腦海都會自動彈幕般浮現「奢侈」倆字。不單一個「貴」字非常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它的字面意思,「貴族」倆字也很難不與王公子弟、皇族聯繫起來。

  眾所周知,英國目前依舊有王室存在,皇室成員一般都會選擇貴族學校,比如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是伊頓公學的學生。很自然地我們也會想到,貴族學校是階級劃分的象徵,只有貴族纔有資格上貴族學校,享受貴族教育。加上貴族學校動輒一年幾十萬的學費,無情地把工薪階層拒之門外,讓許多普通家庭望塵莫及,怎一個貴字了得!作為貴族教育的發源地,英國貴族學校究竟以何為「貴」?

 全球最正統的教育在哪裡?

  有目共睹,英國的基礎教育是非常出名的。在歐洲有種說法:You go to France for fine wine and luxury living,to Italy to see the ancient sights,but to a British boarding school to get a propereducation.(最醇美的紅酒去法國感受,最珍貴的古蹟去義大利拜訪,最正統的教育去英國體驗。)而英國最正統的教育,一定是貴族公學教育。

  正如多數的美國總統來自哈佛耶魯、多數的軍事將領來自西點軍校,歐洲也有自己專門出產精英的學府。近三百年來,絕大多數歐洲政界領袖、文化大師、科學家、藝術家乃至傑出的運動員和明星,都無一例外在英國貴族公學接受教育。

  從17世紀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18世紀發明蒸汽機的特里維希克、發明電話機的貝爾到20世紀發明萬維網的蒂姆·伯納斯·李;從大文豪莎士比亞、到編寫第一本字典的安德魯·韋伯、到經濟學家凱恩斯;從英國首相卡梅隆到查爾斯王子;從披頭士到阿黛爾,從《暮光之城》的男主角到「卷福」、到「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森;他們都來自貴族公學。

  公學指英國的私立精英學校。公學雖然稱為「public school」,但其實所有的公學都是私立學校。公學的學生大多住校,而且一般從13歲就進入學校學習,5年後畢業。就讀英國貴族公學的學生,如果他們利用所有的假期和父母呆在一塊兒,一年也只有4個月時間。聚少離多,那為什麼要讓那麼小的孩子離開家長,接收貴族教育呢?

  答案很簡單,英國的一些貴族公學是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給孩子最頂尖的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體系精湛的全人教育是家長選擇公學的不二理由。公學倡導的「精英」主要有三大特徵:學術精進、身心強健和道德高尚。這一理念延續至今。公學教育不僅重視數理科學,也重視人文歷史,更為學生安排了各種運動、藝術、活動,幫助學生成為豐富多彩的人。和作業繁重、考試刻板的中國學校比起來,公學畢業的孩子不僅學術紮實,而且具有很高的情商,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俱強,通古曉今、博覽羣書,男生體格強健挺拔、風趣幽默,女孩多才多藝、涉獵廣泛。

  除了學費貴,貴族公學最難能可貴的是什麼?

  如果您想將孩子送往公學學習,那麼您一定首先必須滿足這個條件:一個十分雄厚的家底。貴族公校一年的學費摺合人民幣約10萬-60萬不等,而九大公學的學習年限在5年-7年,所以到畢業之前,光是學費,就要至少準備200萬人民幣。這一硬性標準一下就阻斷了很多普通人通往貴族教育的橋樑。即便如此,卻阻攔不了人們對貴族公學的嚮往和好奇。

  為什麼九大公學既為人「嗤之以鼻」,卻又為人「趨之若鶩」呢?

  因為貴族公學不僅僅是打造貴族,更重要的是打造貴族精神。它並不意味與平民的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包括高貴的氣質、悲憫的情懷、承擔的勇氣、堅韌的毅力和人格的尊嚴與良知。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培養。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但是其實這不是貴族精神,而是暴發戶精神。

  其實學生在英國貴族學校過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貴族生活。在預備學校裏學生的手機會被沒收,並且他們不允許有自己的零花錢,而到了貴族公學,學生允許有自己的零花錢,但大家都以樸素為美。

  到底貴族公學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一起走進伊頓公學來感受一下吧。

  伊頓男孩:富家子弟的貧民生活

夕陽下的伊頓公學,這所學校坐落於伊頓小鎮,毗鄰英國女王居住的溫莎小鎮

  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是一座古老的學府,由亨利六世於1440年創辦,是英國最著名的貴族中學。伊頓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也素以管理嚴格著稱,學生成績大都十分優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是英國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迄今為止,英國53任首相中有20位畢業於伊頓公學,伊頓公學還培養了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大詩人雪萊和經濟學家凱恩斯,以及各界社會精英,因而被譽為「精英的搖籃」。

  貴族公學每年大約只有1.5萬個入學名額,比例不到適齡少年的2%。據統計,英國每400名男孩中,只有一名能進入一般的公學讀書,但要進入伊頓公學的,則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森嚴的入學門檻充分說明瞭伊頓的嚴格,不僅要有「財」,更要有「才」。

  能讓孩子上伊頓的家庭既富且貴,但學校對這些名門子弟卻一點不手軟。比如一年級學生入學,校方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家長前三週一律不準探望,「這是為了要把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扳』過來。」伊頓學生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著正裝去教堂,以端莊的形象迎接一天的開始,冬天也要在寒風中晨跑,每晚都要睡硬板牀,喫粗茶淡飯,還要接受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即使是英國威廉和哈里王子也被王室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

  據說,哈里王子在參加完伊頓公學畢業典禮之後做出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雙手握成拳,並且高呼:「棒極了!」除了這位英國王室成員,其他伊頓畢業生也會用一個詞描述這所寄託了複雜情感的母校——監獄。的確,伊頓公學的上課作息時間極為嚴格,近乎于軍事化管理,時間會精確到分鐘,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樣日復一日的作息確實是一項極大考驗,甚至有伊頓的老師也在抱怨這種嚴苛的作息時間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自虐。

  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也能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牀,喫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其實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的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上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要實行如此嚴格和艱苦的軍事化訓練,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  

 伊頓公學也確實用這種方式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打敗拿破崙的那個威靈頓將軍,就是伊頓公學的高材生。威靈頓是世界軍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崙進行決戰的時候,曾經留下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當時他冒著炮火在前線觀察敵情,他的參謀人員多次勸他早點撤下去,因為前線太危險,可是威靈頓就是不動,參謀人員只好問他,您萬一陣亡了有什麼遺言?威靈頓頭也不回地說,「告訴他們,我的遺言就是像我一樣站在這裡。」  

 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睡的是硬板牀,喫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裏,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 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英國二戰的時候有一張照片流傳得非常廣,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的貧民窟進行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裡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一個行將被處死的囚徒,上斷頭臺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對殺氣騰騰的劊子手,留下的則是如此坦然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幾分鐘後,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異處。兩個世紀之後,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在紀念法國大革命200週年的慶典上真誠地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歲高齡的老人,為了拯救備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隨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著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託爾斯泰。多年後,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評價託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為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麼列夫·託爾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  這幾位主人公儘管命運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貴族。

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的爵位、封號。(中國的貴族階層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就整體消失了。)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到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採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英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為,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紀的戰爭好多跟中國春秋戰爭非常相似,戰場上是對手,下了戰場仍然還是朋友。所以那個時候的好多戰爭,在今天看來就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公元1135年,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孫亨利二世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國,就捷足先登,搶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歐洲大陸,聽到這個消息後憤憤不平,在歐洲大陸組織了一支僱傭軍前來攻打斯蒂芬。那個時候亨利二世很年輕,經驗不足,出兵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籌劃,所以大兵千里迢迢開到了英倫三島一上岸,就發現錢已花光了,沒糧食了。   

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個咱們中國人絕對想不到的選擇,給對手斯蒂芬寫了封求援信,說我出征準備不周,沒了糧草,您能不能給我點接濟,讓我把這些僱傭軍遣散回歐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給了亨利二世一筆錢。可後來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發動了同樣的戰爭來爭奪王位。   

人家當初接濟你,你現在又殺回來了,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忘恩負義。歐洲的貴族認為對手的寬容是理所當然的,該競爭的還是要接著競爭。所以過了幾年之後,亨利二世再次率領大軍,捲土重來。這時他年齡大了羽翼已豐,所以在戰場上打敗了斯蒂芬。雖然他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卻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簽訂了一個條約,就是這王位還是由斯蒂芬來做,把亨利二世立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來繼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贏了,卻只得了接班人的名義,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國皇位爭奪,非殺個你死我活不可。另外還有一場戰爭也非常有戲劇性。   

英國愛德華三世兩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的後代,他們都對英國王位感興趣,於是兩個家族間發起了一場內戰。戰爭的結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兩大家族後來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聯姻之後,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宣告合併,開創了都鐸王朝。  

 在歐洲的政治中,有一個特殊傳統,就是一個國王,即使是被從王位上推翻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也是騎士精神的一種體現。所以在歐洲的權力鬥爭中,很少有像中國那種斬草除根的想法。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3ea3000ab6874feb1e43", "vname": "", "vid": "036b6a9783d04be4984a0c9bf243eb06", "thumb_width": 360, "src_thumb_uri": "45160008de39a8f940aa",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ea3000ab6874feb1e43", "video_size": {"high":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857472}, "ultra": {"h": 960, "subjective_score": 0, "w": 540, "file_size": 1243794}, "normal":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564387}}, "md5": "eb98e2003f67017c54e6602dfa4712ee", "duration": 10.08, "file_sign": "eb98e2003f67017c54e6602dfa4712ee", "thumb_uri": "3ea3000ab6874feb1e43", "vu": "036b6a9783d04be4984a0c9bf243eb06"} --}

簡單點說吧 真正的富豪千金對錢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 大把人擠破頭皮的送錢 平常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家裡沒有缺什麼買什麼的概念 只要好看 好玩 能引起興趣 不管多少錢都買


最明顯的就是我幾多年不捨得買的包包,她有一屋子。她兩個小時就可以決定換一輛車,我得用十年。她的衣服沒有很多,但件件都可圈可點,不喜歡的隨時扔掉更新很快。鞋子多多多得數不過來,有專門的儲藏間。她家的廚師是在米其林二星幹過多年的,每週必須在家喫兩次晚餐,算是家庭聚會或討論重要事情的時間。她平時低調不奢華,上班職業裝,下班襯衫牛仔褲或休閑裝。但一談話就能看出不同,語音語調語速眼神,和端莊的儀態……


沒見過,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富家千金,只可想想咯,或從影視劇裏找點影子。無聊啊


我妹妹有個朋友就是個千金小姐,每天嘴上掛的就是到哪喫飯啊,什麼牌子又出新品了,出去旅遊都不重地的,衣服可不是每天一身,而是朋友一個電話一身,上次去給她幫個小忙,請客喫飯,賬單一看,乖乖兩千五,那把我給心疼的,早知道就多喫點了。呵呵,跑題了。酒店門沒出呢,一個電話,說是接朋友,開個車就沒人了,後來才知道,她同學給她買了個布娃娃要送給她,硬是一個人開車來回跑了近五百里就去取個娃娃,有錢任性,沒辦法,誰叫人家有個好爹呢!


說說我認識的幾個千金吧。第一個女孩是在健身房認識的白富美,開捷豹跑車(據她說二百多萬,我不太懂車的),她和我媽都是在一起練瑜伽的,比較熟,這個女孩很聰明,談吐確實不一般,追到了一個健身教練,大帥哥,本以為能多處幾天,沒過兩個月就分手了,後來在健身房沒見過她了,可能她就是來釣凱子的吧。第二個是初中同學,她家在我們當地開傢具城的,人長得漂亮,個子還高,大學考的中國傳媒,現在在江蘇衛視,上一任男友是南京一個富二代,剛分手沒半年呢。她算是比較努力那種的吧,大學期間自己打工,不花家裡錢,也挺低調的,但就是喜歡帥哥。第三個是我表妹,家裡人做買賣的從無到有,並不是一夜暴富。她挺多才多藝的小時候就鋼琴八級了,父母比較注重教育吧,她英語很好的,七月份全家移民加拿大了。最後一個,比我大好多,她兒子都八歲了,她爸是開發商,這些人裏算最有錢的了,能有個幾億吧,人很樸實,脾氣很好。暴富家的孩子大多脾氣不太好,而那些父母是高知識分子家庭裏的孩子大多平易近人。


F4之一吳建豪的老婆石貞善,吳建豪也因為娶了身價100億的超富二代石貞善而一°成了熱門話題,石貞善(Arissa Cheo)1982年生,新加坡籍華人。藝名姚之寧。家族富裕,早期赴臺出演電視劇《吐司男之吻2》、《甜檸檬之戀》,後赴美讀書。她的Mv作品有吳建豪的單曲《我的王國》和《Never Let You Go》。2013年11月7日,石貞善與丈夫吳建豪前往婚姻局完成宣誓,情路走7年的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我家樓下附近那棟紅色的大別墅裏就住著一位千金大小姐,家裡有三位廚師,三位保姆,還有司機,她們家從不開火,固定在本市一家五星級酒店喫飯,每天想喫什麼就去酒店,喫完不用給錢,酒店記賬,月底有管家去酒店結賬,她每天什麼都不用做,只負責喫飯、睡覺、購物、旅遊,想學什麼就請家教上門,她還有一位門當戶對雙方父母是世交的高富帥男朋友…


眼下,「子承父業」的傳統被悄然打破,越來越多「女少主」接二連三登臺,挑戰並顛覆了人們對「女兒家」的刻板印象。她們以女性獨特的手腕與風格,接手或時刻準備著接手父輩數以億計的財富與未來。

「我從來沒有交過男朋友。」

「從來沒有?怎麼可能?」

記者大喫一驚,30歲的宗馥莉再次重複:「從來沒有。」

在2013年1月號《嘉人》雜誌專訪她的報道中,記者這樣描述:家裡太有錢了,後果之一就是難以分辨追求者的動機,似乎每個接近她的人都想和她談生意。

事實上,宗馥莉家不是「太有錢了」,而是中國最有錢。2012年9月,宗馥莉父親宗慶後以一個非上市(百科)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和800億元資產再次登上胡潤百富榜榜首;10月,他上了福布斯富豪榜榜首。

宗馥莉不在時尚雜誌談論愛情時,她的另一個身份更令人好奇—娃哈哈集團少當家,宗慶後的「接班人」。

財經作家吳曉波將以宗慶後為代表的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成功企業家稱為「新財富家族」。凡家族企業,都希望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家族」,但吳曉波認為,這些企業剛傳到第二代,沒有可借鑒的經驗,而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官商大環境又不利於西方價值觀的生存。二者共同作用,直接導致新財富家族的如何傳承成為難題。

關於這一類難題,麥肯錫曾發布過一項研究數據:約有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7%未能傳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業在第4代及以後還在經營。看來,家族企業安全度過權力更替的唯一方式,就是傳給一個合適的人。

並且,速度得加快。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億萬富豪平均43歲,未來10到15年,中國家族企業將迎來交接班高峯。

在中國,企業家選擇接班人的方式都比較傳統:傳給兒子。康奈集團總經理鄭秀康就在女兒更早進入公司,做出不菲成績的情況下,依然把企業交給了小兒子。在他看來,「女孩比男孩發育早幾年,到了50歲,女兒就要走下坡路,弟弟那時候精力還正旺盛。」在中國民營企業中,鄭秀康代表財富一代的主流意志。

但眼下,「子承父業」出現越來越多例外。過去兩年,宗馥莉們接二連三登臺,挑戰並顛覆了人們對「女兒家」的刻板印象,以女性獨特的手腕與風格,接手或時刻準備著接手父輩數以億計的財富與未來。

為什麼是她們

「女承父業」,原因有二。

對宗馥莉這樣的獨女來說,接班,沒有選擇餘地。新希望(行情 股吧 買賣點)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宗申集團總裁左宗申則是因為兒子年紀實在太小,只好先培養女兒接班。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兒子早夭,大女兒又因幼時發燒,智力受到損害,因此,接班的重擔就落到了二女兒楊惠妍身上。儘管她最初的人生理想,是當一名教師,並曾鼓動父親「為窮人的優秀孩子辦一個最好的免費學校」。

另外,兒子不願接班,或能力不濟,家族的未來只好由女兒來扛。

匯源集團朱新禮的公子朱勝華,只在家族企業上了一年班,就感到興趣索然,改去打高爾夫,成績還不錯,再也不願接班。

兒子靠不住,女兒得趕緊上。2011年10月18日,尹索微跟著年過七旬的父親第一次以「力帆集團董事」身份公開亮相時,只有24歲。

像尹索微一樣,大多數女繼承人都是80後,這意味著她們30歲前就被決定了未來50年的人生道路。有的甚至更早。碧桂園的繼承人楊惠妍自13歲就開始旁聽父親的董事會會議。父親會在會議結束後對年幼的女兒講解管理技巧。

事實上,在30歲以前,女繼承人們能做的事也相差無幾:出國留學,攻讀管理、金融或者與家族企業主營項目相關的學科,回國後被安排入讀商學院,廣結人脈,接通地氣。除了匯源的朱聖琴和華為的孟晚舟,宗馥莉、楊惠妍和宗申集團的左穎都是在美國上的大學,甚至高中。新希望劉永好的女兒劉暢在美國完成高中學業後,回國唸的大學。尹索微則是在英國讀了管理專業本科。

少小留學海外的直接結果是:女孩們見多識廣,思維西化,行事做派常常迥異於學歷普遍偏低,白手起家的父輩。

每天早晨的家庭餐桌上,宗慶後喫大餅油條,坐在對面的宗馥莉喫麵包牛奶。從中學就開始留學美國的左穎與修摩托車起家的父親「左師傅」左宗申更是格格不入。她毫不忌諱在微博上高調曬自己的生活方式:愛玩,愛度假,愛泡夜店,愛自拍著裝奔放的派對照與比基尼照;吐槽某些女星「整容只能改善外表,不是智商」;甚至自曝比起接班,她對一邊週遊世界一邊玩股票更感興趣。

但眼下,她不得不天天坐在父親旁邊的辦公室,「經常挨罵,說話不到位、考慮事情不全面都會被罵」,被罵的理由包括在辦公室修眉和天天盯著電腦。

劉暢則熱愛時尚,不但為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做了形象代言人,還逼著喜歡以「農民企業家」自居的父親劉永好給某時尚雜誌拍了一組時裝大片。

接班前的「功課」

在確認繼承以前,女繼承人們多保持低調,這多半出自父輩的要求。他們認為,自己需要一手安排女兒上位的節奏,才能避免節外生枝。

劉永好曾就在劉暢2002年回國之初立下規定:「10年之內,不許出現在媒體面前!」為了保證百分百低調,劉永好還一度讓劉暢隨母親李巍姓,改名李天媚。2008年,地產商楊國強女兒楊惠妍的名字突然出現在胡潤百富榜與福布斯富豪榜排行榜第一位時,外界對這位碧桂園二小姐幾乎一無所知。楊惠妍至今未接受過任何採訪,媒體甚至找不到一張有關她的合乎發表規格的照片。

女繼承人們的接班準備工作,低調而有條不紊地進行。她們被安排進家族企業,通常會從基層做起。

2005年回國後,宗馥莉開始擔任娃哈哈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副主任,4個月之後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裝有限公司與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開始進入到奶粉、香精、機械、包裝、進出口等行業。2007年,宗慶後為女兒設立了杭州宏勝飲料集團「練手」飲品的國內銷售。2010年,宗馥莉才開始出任新成立的娃哈哈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管理集團所有進出口業務。

而孟晚舟剛讀完高中就進了華為,崗位是前臺接待員。此後,孟晚舟歷任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香港華為財務總監、賬務管理部總裁、銷售融資與資金管理部總裁等,直至公司的CFO職位。其間,孟晚舟還在繼續進修,先後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與南開大學博士學位。

聚集著政商高端人脈的商學院是更受女繼承人—更確切地說,是她們的父輩青睞的進修之地。劉永好在劉暢大學畢業後,並不著急將她召回新希望,而是讓她報讀了北京大學國際MBA.

朱新禮唸完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CEO班後,立即推薦女兒朱聖琴報了長江的EMBA.

接班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接下來的事情也很有講究—女繼承人們如何第一次「公開亮相」。

有的經過精心鋪墊。2010年,尹明善就開始有意讓女兒尹索微在公眾面前曝光。他帶女兒在證交所參加了力帆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上市儀式。這也是尹索微首次公開亮相。次年,尹索微陪伴尹明善登上主席臺,成為力帆高端乘用車基地開工儀式上的貴賓之一。幾天後,父女一起高調出席一個商業峯會。當天,尹索微迴避了所有媒體的採訪,尹明善向媒體直接表示:「我也希望女兒能夠接過我的班」。

有的比較低調。2005年,楊國強就決定將碧桂園70%股份轉讓給剛留學回國的楊惠妍。招股書中,楊國強明確表明:「將股權轉讓給女兒楊惠妍,是希望訓練她成為碧桂園繼承人。」還有孟晚舟。2011年,華為財報首次公佈公司董事會成員,出任華為CFO一職的孟晚舟出現在名單上。

有的尤顯高調。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劉永好來京開會,帶上了女兒劉暢,其「十年內不得出現在媒體面前」的禁令自動過期,女兒接班的意願不言而喻。

不過眼下,家族大事,乃至女繼承人的地位,還是當爹的說了算。「左師傅」家大小姐左穎,奢侈的生活方式一度讓父親左宗申感到不滿。2008年,26歲的她與美國男友在海南完婚,僅製作婚禮請柬一項,就花掉上百萬元。2009年,左宗申忽然收回女兒的大部分公司股權,要給她「降降溫」。事後,左穎曾對媒體表示:「這次收回去和父親當初給我的時候一樣,沒有和我商量,我也不反對。」

「女少主」的駙馬們

剛接班或被宣佈將接班的女繼承人,絕大多數都很「乖」。一次被媒體問到,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什麼,宗馥莉脫口而出「等於零」。即使是相對叛逆的左穎,雖然曾經因為逃避接班而出逃美國,但2009年經濟危機來襲,家族企業所在的製造業不景氣時她果斷選擇回國,與父親共渡難關。

對於企業,「女少主」會更傾向於注重維繫一種大家庭的感覺。由於女性的敏感特質,她們即使發起改革也是和風細雨,讓人易於接受。不論是在管理併購企業還是接班的過程中,這一點都顯得尤為重要。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06年,立白家族併購高姿公司,兩年後,大小姐陳丹霞被父親陳凱旋派往接管。剛去時,高姿的員工並不信任她。陳丹霞於是把銷售人員全部召回公司,逐個找鬧情緒的員工面談溝通,建立歸屬感。她的姿態和誠懇,贏得了人心。這場企業變革過程綿密、細膩,最終,高姿與立白順利合併。彼時,陳丹霞28歲。

柔中帶剛的女繼承人,楊惠妍再典型不過。在碧桂園內部,她的口碑頗佳。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二小姐行事低調,勤奮務實,是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但2005年楊國強赴美治病期間,楊惠妍不動聲色杯酒釋兵權,用從美國帶來的管理團隊替代了楊國強時代的創業團隊,將碧桂園曾經混亂不堪的賬目和採購程序平穩理順。

另外,與男性接班人不同,她們不必時刻去和父親比霸氣、比決斷。父親在兒子面前的威嚴感也很難在女兒身上起作用。浙江企業家們私下說,別看宗慶後在下屬和經銷商面前霸氣十足,可在女兒宗馥莉面前就是沒辦法。

女兒接班後,往往不會苛求自己超越父親。她們繼續過著「公主」的生活。劉暢熱衷社交。她是「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的主席,這是一個有名的「富二代俱樂部」。她在四川「富二代」圈子中頗有號召力,人稱「暢姐」。左穎仍然經常泡夜店,還在微博上傳過一張與朋友集體豎中指的party合照,附文:我隆重地告訴你們:我要接班!我願接班!我能接班!不過仔細想想我接不接班關你啥事呀?難道我不接還會輪到你?

也有宅「公主」。宗馥莉自稱生活基本上都被工作佔據。由於出國太早,她在國內甚至沒什麼朋友。至於那些高級派對,只是「變相地聚在一起,談談最近有什麼項目可以投」。所以她「從來不去」。

作為女繼承人,她們與父輩共同面對的人生大事還包括嫁給誰。相比男繼承人,她們的婚姻更受關注,也更有壓力。有人戲言,讓女兒接班就等於有了兩次機會,女兒不合適還有女婿。

「駙馬爺」當然需要很優秀,並且最好能幫助女兒操持家族王國。楊國強在女兒楊惠妍的戀愛和婚姻上有過明確的指向:事業與愛情需要兼顧,所以在戀愛時就要尋找有能力、進取的人。楊惠妍的丈夫是個「官二代」,畢業於清華大學,曾赴美留學。據媒體報道,楊國強對女兒的這樁婚事,「覺得非常有面子」。婚後,女婿確實還利用上自己的化學專業,幫助老丈人開拓了新業務。

高勇,在娶了朱聖琴後,也很快成為匯源集團的核心成員,曾經深得朱新禮器重,甚至一度傳出被指定為接班人。朱新禮送女兒入讀長江商學院念EMBA時,也一併將女婿送了去。不過,在他被匯源內部爆出涉嫌利用匯源的廣告業務牟取巨額利潤後,慢慢淡出了匯源。

徐偉文,華為高管,在覈心管理層中排名最末。不過這個格局在他娶了孟晚舟之後就改變了。也許對任正非而言,將女兒直接嫁給自己的能幹下屬,比起嫁給旁人再讓他慢慢熟悉並參與公司管理,也更為經濟快捷。

宗坤集團「左師傅」的女兒應該是最另類的女繼承人了。她和一個叫麥克的美國人相識不久,便閃電結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