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人,無論他是提問者還是回答者,都應具備起碼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起碼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起碼應當知道自己所使用的字或詞的真正含義。 明白了以上道理,再來看看你的兩個所謂問題。如果你知道真正的知識就是人類在實踐中得到的認識和經驗,就不會提出第一個不知所云問題了。如果你知道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或道理,就不會提出第二個不著邊際的問題了。


知識是通過了某種特定過程才會形成的,即是已被人們所接受,才能成為知識


建議你去學一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與認識」這部分,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我覺得一種信仰非常重要

不知道是什麼動搖了你對學習的熱愛

從一方面來說:知識就是力量

人類社會就是在對所在世界的探究,對深奧知識的搜索與自身定義中產生的從實際一點的角度來說,我們身為中國人,九年義務教育是一種權力,更是義務(as the name suggests)

而對於實踐這一方面的質疑

我認為的是: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前人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總結出我們如今學習的知識,使我們這些後輩們少走了非常多的彎路只要你細緻觀察生活就一定會發現生活處處是知識,是奧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活在世上就有生活,生活又與知識息息相關,為什麼不選擇去相信呢?當然啦,人不可以強求

倘若有人確實不認同的話

可以自己去親身探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花上一輩子也探索不透)【捂臉】


學以致用。想必這句話不陌生吧,但是背後的意思呢?學習的目的是用來實踐的,實踐後才能真正的改變你的生活…


聽說把熟睡中的人的身體接觸溫水,會使其尿牀/尿褲子

事後不了了之了,因為我比他壯


必須實踐,不然你沒有從實踐中嘗到樂趣,你是不會那麼認真的踐行理論的。


他人做過的實驗確實沒有漏洞幾乎 但是有條件 誰都可以試試


實踐過。事實及理性啊!


不要想太多,有些東西是因為相信纔去做,而有些東西是做了之後才相信的


既然實踐了 ,那知識是否真實可信,自會有結果來參考判斷

如果沒實踐的話,依據常識經驗和知識儲備,及邏輯思維去判定是否應該相信。

問題太過寬泛,建議舉例說出你對某個知識存在的思考疑惑,從而討論。


沒有實踐過,但是它成為能讓我們學習的知識點,肯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況且不是所有的事情,我們沒有去實踐,它就不是真理,不真實存在的,如果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實踐,那麼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相信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少的,你學習到的東西也會很少的。


知識分兩種:

第一種是專業性的,比如信息技術類,會記類等等;

第二種就是理論性的,比如管理,這種類型的知識當時看可能覺得對,但很難用上。最好就是邊實踐邊帶著問題在知識裏找答案,不然先學後做,很有可能使白費力氣。


知識,必須經過反思、實踐、印證,才能拿來使用,但人受限於自身條件,沒法逐個實踐所學,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我的態度是,首先根據目標限定關注的知識範圍,比如我關注「思維方式」,其次對書籍很挑剔,比如作者本身就是科學家,書裏的理論他都講了是如何驗證的,再次對梳理出的知識,聯繫現象、史料、或自身經歷,進行驗證,這也是個內化的過程,是「用」的前提。最後,知識之間不是孤立的,要發現其內在聯繫,讓知識因結構而成體系,讓「能力生長成一棵樹」,而不是一堆草、一盤散沙。這全部過程,都有個共同基礎,就是獨立思考,或叫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可以參考《學會提問》,我也做過梳理提煉(我主頁裏)。預警:有了獨立思考,哪怕只是常駐這個意識,你的思維路徑(很可能)就和身邊的人區分開了,可能會增加分歧乃至爭論,至於如何處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不好回答,估計也不會有絕對的答案。

記得一位教授說過,信到差不多就行了,在信下去就是迷信。那個度由你自己來掌控。


實踐基礎就是認知吧,不然你怎麼知道去實踐,實踐又會得到新的知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