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和泰德·休斯

前天,3月16日,我突然想起10年前的這一天,尼古拉斯·休斯死了,終年47歲。當時,他姐姐弗裏達·休斯宣佈這一消息後,在英國引起極大震動。

死者不過是阿拉斯加大學研究冷水魚類的教授,一個普通人而已;但他又不是普通人,因爲他有著名的雙親——父親是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母親是美國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姐姐也是英國著名畫家、詩人和專欄作家。

魚類專家尼古拉斯·休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是上吊自盡的。他似乎中了著名的“普拉斯詛咒”:他1歲那年,母親普拉斯在倫敦住所開煤氣自殺;6年後,他父親的情人,將休斯從普拉斯身邊奪走的阿霞·魏維爾(Assia Wevill),帶着4歲的女兒、尼古拉斯的同父異母妹妹再次開煤氣自殺。這兩起自殺,尤其是他母親的死法太著名了,著名得成了普拉斯的標誌。

普拉斯死於1963年2月11日(突然想起來,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也在2月11日自殺),倫敦還是冬天。尼古拉斯的公衆形象便凍結在那個寒冷的清晨——剛過1歲的他和將滿3歲的姐姐在小牀上熟睡,隔壁廚房裏,媽媽用溼毛巾把門縫堵住,以免煤氣泄漏傷害孩子,然後拿衣服裹着頭,伸進煤氣烤箱裏,擰開了煤氣開關;做這一切之前,媽媽爲孩子們準備好了牛奶、麪包。

普拉斯和女兒、兒子

人們還能從普拉斯和休斯的詩歌中看到尼古拉斯。普拉斯在《尼克和燭臺》一詩中稱尼古拉斯是她的救世主和生活的動力,休斯則在詩歌中讚美兒子的眼眸如“溫潤的寶石”。有了這些八卦,水產專家的自殺就不可能是普通事件。他的姐姐在訃告中說,弟弟多年來飽受嚴重抑鬱症的折磨,他死於抑鬱症;好友也竭力撇清他的死和詩歌的關係,但大夥兒並不想輕易放過他。“抑鬱症患者自殺”並不是人們想聽的故事,“普拉斯詛咒”纔是。

泰德·休斯和孩子們

普拉斯的著名,有多少是因爲她寫出了20世紀最優美的詩歌呢?普羅大衆大概更樂於談論她死於三角戀和強烈的嫉妒,津津樂道她丈夫、大姑子對她作品版權、日記、信件的陰險控制。自殺成就了普拉斯的名望。

普拉斯和休斯

普拉斯死的那個年代正逢女權主義運動高漲,在女權主義者看來,她的詩句“我吞男人如同吞空氣”和“女人不需要男人如同魚不需要自行車”這句口號異曲同工,可以激勵婦女解放。於是她被塑造成女權運動、詩歌的烈士,成了英語國家文學女青年的海報女郎,儘管她只想做賢妻良母。爲此,弗裏達極爲不滿,她在一首抗議詩《我的母親》中寫道,她的媽媽身不由己地成了“西爾維亞自殺玩偶”。

普拉斯

普拉斯的粉絲、女權主義者急需抓住某個人爲偶像之死負責,於是未亡人休斯成了“罪人”。

泰德·休斯肖像,由愛爾蘭藝術家Reginald Gray創作

休斯大概是英國當代文學家中最富有故事性的人。婚後第6年,他邀請加拿大詩人大衛·魏維爾夫婦來他位於德文郡鄉間的別業度假,愛上了詩人的妻子阿霞。阿霞是俄國猶太人,一頭黑髮,極富異國情調。他們的私情被普拉斯發現後,休斯離開了家。1963年2月,普拉斯死後,她的好友伊麗莎白·西格蒙前去弔唁,得知阿霞懷孕做了流產手術,她意識到這一情況成爲壓垮普拉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阿霞·魏維爾

1967年,在丈夫、情人之間遊移不定的阿霞終於帶着她和休斯的女兒舒拉來到德文郡鄉下,和休斯生活在一起。她很不快樂,覺得自己被所有人敵視,精神恍惚老說能看見普拉斯的鬼魂。40歲出頭的阿霞被自我折磨得老態畢現,身材暴肥。休斯對她沒有了熱情,跟每個人說她的頭髮已經灰白,全靠染髮劑維護形象。他從沒有證實過舒拉的身份,和她也不親;這孩子異常沉默,鬱鬱寡歡。

1966年,爲了躲避流言蜚語,休斯帶着阿霞、舒拉來到愛爾蘭這棟小房子裏隱居了幾個月

終於,精神出現嚴重病態的阿霞離開休斯,回到倫敦。在倫敦,人們仍然譴責她,甚至不屑跟她說話。1969年3月,她把牀拖到廚房,將安眠藥溶在水裏,喂女兒喝了幾口,剩下的自己喝了。然後她打開煤氣開關,和孩子躺到了牀上。

阿霞和女兒舒拉

阿霞自殺後的那段時間,休斯的母親剛做了膝蓋手術,偶然得知消息,無法承擔兒子的罪責,突發腦血栓,昏迷3天后就死了。

普拉斯和休斯短暫的婚姻早已演變成現代神話。在1955年的劍橋校園裏,他們一見鍾情,休斯的吻“猛烈地砸在”獲富布賴特獎學金來英國上學的美國姑娘的脣上,她狠狠咬他的臉頰,咬出了血印。4個月後他們祕密舉行婚禮,旋風般走進婚姻,7年後以希臘悲劇謝幕。他們的愛情故事敘事完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7又是個玄妙的數字,況且主人公還是詩人!這樣的角色和情節,當然是出版業和電影工業偏愛的題材。

在劍橋大學的紐納姆學院,兩位年輕的詩人相遇

普拉斯和休斯,1958年

1960年,第一個孩子弗裏達出生

1962年,兒子尼古拉斯出生

普拉斯和休斯在倫敦的家

普拉斯生前發表的作品並不多,絕大多數是她去世後由休斯整理、編輯、出版的。有了“殉難者”、“朱麗葉”的光環,1971年,她的自傳體小說《鐘形罩》(The Bell Jar)在美國出版,連續數月居於暢銷書排行榜之首,詩歌在同類圖書中銷售成績最好。1981年,休斯出版了普拉斯的詩歌全集《詩集》,獲當年普利策詩歌獎,已故作家極少獲此殊榮,於是普拉斯真正成爲熱門。

普拉斯在這棟房子裏自殺

普拉斯最重要的作品《鐘形罩》

即便如此,她最重要、最出色、自殺前最痛苦時期創作的詩集《愛麗兒》(Ariel),遠不如以她爲主角的書、悲劇電影有商業價值。她死的時間越久遠,家屬對她作品版權的控制越薄弱,她就越是書商和製片商成功的保證。尤其是68歲的休斯1998年因癌症去世後,先前由他掌握的檔案被公開,“普拉斯-休斯”熱潮更加開了鍋,關於他們的傳記、論文、小說多不勝數。普拉斯的好友,詩人兼評論家艾爾·奧弗瑞茲(Al Alvarez)曾經說過:“我常常忍不住想,普拉斯是個偉大的詩人,但在‘迷戀文化’中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醜聞和流言蜚語有毫無節制的、野蠻的興趣。”

2001年,第一本休斯的傳記出版,同年英國通俗小說作家艾瑪·泰寧德(Emma Tennant)出了兩本紀實小說《西爾維亞和泰德》、《西爾維亞和泰德的悲歌》,後一本以普拉斯、休斯、阿霞爲三條線,講述了他們的三角戀。評論普遍認爲這本書蒼白無味,但引人注目。

作家艾瑪·泰寧德

作者泰寧德曾是休斯的情人,休斯去世後她出版了《燃燒的日記》,講述她和休斯的婚外情。她毫不留情地揭露休斯偏好洛莉塔式的小情人,和她盡享牀笫之歡時還不忘表白對普拉斯的“忠誠”。由於特殊的身份,她在這本小說中對休斯的刻劃可能比較真實。小說中的休斯責怪普拉斯有戀父情結(普拉斯的父親在她8歲時去世),將妻子的死因歸於她妒忌、歇斯底里的性格缺陷,而不是自己的感情出軌。泰寧德把普拉斯塑造成天才詩人休斯的犧牲品,濃墨重彩地鋪陳了“普拉斯詛咒”,阿霞正是中了魔咒,才難逃死亡噩運。這種言情小說的俗套路子很對讀者的胃口,加上同一年休斯的傳記片上映,二者互相借力,市場業績相當不俗。

《燃燒的日記》

2003年,普拉斯自殺40週年,好萊塢聯手BBC推出傳記片《西爾維亞》,號稱好萊塢最有書卷氣和貴族氣的明星格溫妮斯·帕特羅穿上粗花呢裙裝扮演女詩人。評論說帕特羅根本不像詩人,但她當時正和西班牙王儲相愛,有可能成爲第二個格蕾絲·凱利,選她做女主角非常具有宣傳效果。

格溫妮斯·帕特羅扮演普拉斯

因爲不滿影片對父母的濫情表現,弗裏達寫詩《我的母親》,提出嚴肅抗議。《西爾維亞》上映後不久,斯坦福大學英語系教授黛安·米德爾布魯克(Diane Middlebrook)出版休斯傳記《她丈夫》,副標題是“休斯與普拉斯的婚姻”,看得出作者的興趣還是兩位詩人彼此折磨的感情生活。緊接着,厚達1376頁的《休斯詩集》適時登場。

實在想不到,扮演休斯的居然是007丹尼爾·克雷格

2004年底,普拉斯的好友,作家吉莉安·貝克(Jillian Becker)沉默幾十年後寫了本只有96頁的回憶錄《放棄:西爾維婭·普拉斯最後的日子》。之後,凱特·摩西(Kate Moses)的小說《過冬》(Wintering)面世;小說有41章,每一章以《愛麗兒》中的一首詩爲主線,細緻地再現了普拉斯生命的最後一個冬天。2009年是休斯的情人阿霞·魏維爾自殺40年紀念,趕在這之前,阿霞的傳記也出版了。

普拉斯去世後,休斯保持了35年的沉默。他的沉默引起諸多猜疑、批評,休斯在給他“欽定”的普拉斯傳記作者,詩人兼評論家安妮·史蒂文生的信中表達苦衷:“我知道我的沉默可能會讓人們以爲是證實了某些對我的指責,但我寧可這樣,也不願被扯入鬥牛場中,爲了取悅成千上萬的英國文學教授及研究生們被逗弄,被刺激,被激怒,直到我吐盡與普拉斯生活的所有細節。”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他的緘默不語更刺激了旁觀者對他們夫婦的興趣。

休斯的詩歌裏寫盡大自然的冷酷,他熱愛大自然,晚年還在德文郡湖裏釣魚

1998年,休斯去世前幾個月,他出版了平生最後一本詩集《生日信札》。集子中收錄的88首自傳體詩歌都寫於普拉斯死後,傾訴了他對普拉斯的愛,首次流露出對婚姻生活的感受。

休斯說,詩集是獻給女兒和兒子的。封面由他們做藝術家的女兒弗裏達設計。《生日信札》獲1999年惠特筆獎,難得地成了暢銷書,僅精裝本在英國就賣出15萬冊。暢銷和獲獎並無關係,它具備了大衆認爲暢銷的一切元素:35年後的辯解,性愛,通姦,死亡,臨終前的懺悔——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能激發偷窺欲?

傳媒業形成了“普拉斯-休斯產業”,需要不斷髮掘新的賣點。弗裏達在《我的母親》中寫道:“我那已被埋葬的母親/一次次被挖出來做表演”。如今普拉斯和休斯不幸死於抑鬱症而非死於詩歌的兒子,又一次讓人們記起了他的詩人父母。

1971年,休斯帶着孩子們在蘇格蘭的荒原上

休斯千方百計保護子女免受與日俱增的公衆興趣的傷害,直到孩子們十幾歲才告訴他們母親死亡的真相。但是在公衆的暗示下,陰影註定要妨礙他們正常生活。

弗裏達患上了抑鬱症、肌痛性腦脊髓炎、厭食症,她寫兒童讀物、繪畫,寫文章回憶雙親,講述她和疾病做鬥爭。這是一種宣泄,不失爲積極的做法。她結過三次婚,每一次持續的時間都不長。她也沒有孩子。

弗裏達·休斯

尼古拉斯一直逃避。他在牛津大學上了本科,1991年獲阿拉斯加大學的水產博士學位,此後一直生活在阿拉斯加,只爲參加父親的葬禮短暫地回了趟英國。葬禮上他沒有發言。

尼古拉斯和弗裏達與繼母出席父親的葬禮

休斯家族的一位朋友說:“尼古拉斯不僅僅是普拉斯和休斯的兒子,如果把他看成悲劇中的角色實在是大錯特錯。”他在專業領域內頗有建樹,很有生活情趣,喜歡園藝、划船、陶藝、木工、騎自行車,還會烤好喫的核桃派。去世前2年,他辭去部分教職工作,在家裏建了個陶藝作坊。他也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曾經有過女朋友。

尼古拉斯年輕的時候也寫過詩,弗裏達說,弟弟之所以選擇研究魚類,乃深受父親的影響;泰德·休斯熱愛大自然,喜歡釣魚,詩歌中不乏謳歌自然之美的作品。

尼古拉斯·休斯也曾是個年輕人

此外,也有不願和詩歌扯上關係的想法吧。阿拉斯加當地媒體的一位專欄作家科爾說,他曾經多次與尼古拉斯協商,想把他和他家庭的故事寫出來,都被委婉地拒絕。善於沉默這一點,他也很像父親。阿拉斯加遠離美國和歐洲大陸,他在那兒完全有自由和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在這兒,他不再是文學角色,”科爾說。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