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大強快成全民公敵的時候,仍然看不出編劇有一點心軟的跡象,就是要讓他走向招人恨的絕境中,不僅不和劇中的子女們和解,也不和劇外的觀衆們和解。

《都挺好》劇照

倒是恨不起來他,總覺得這人熟悉,像周圍的長輩,且就是我們這代人的長輩。並不是遙遠的陌生人。

說起來,蘇大強絕不是個案,反倒是上一代人的縮影——按照劇中人的年齡估算,他應該是建國前後出生,沒有接受民國的教育,標準的“紅旗下的蛋”。

這一代人的生存環境並不順遂:他們的父母在一場場的政治風暴中艱難生存,他們自己的幼年教育並不紮實,更多是隨波逐流,在尚未成人的時代被動進入到上山下鄉的洪流中,終於能返回城市的時候,新一輪競爭中又開始了各種傾軋。

《都挺好》劇照

蘇大強和妻子似乎沒有受到下崗的影響,因爲他們的工作單位的性質。一個是學校,一個是醫院,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狀態比較平穩,因爲平穩,也就平庸。

尤其是蘇大強,一個可有可無的崗位,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在弱肉強食的社會,幾乎是看不見的角色,這一切,導致了他此生的窩囊和委屈。

有窩囊,一旦能反抗,就特別兇殘。有一幕特別能顯示他的小人得志,誤以爲要被大兒子接到美國,蘇大強邀請了一桌老同事,敬酒一輪下來,故意不給早年的領導,在他心目中,現在終於翻身了,一定要在過去欺負他的人的頭上踩上一腳。

《都挺好》劇照

倪大紅盯着大眼袋,雙眼賊忒兮兮地亂轉,他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裏的黑社會大佬的氣度蕩然無存,只剩下輕——整個人都很輕。輕浮有之,骨頭輕有之,自輕自賤有之。

倪大紅太厲害了,這種表演能力,超越了很多所謂的戲骨,別人演會覺得概念化,他演就是這麼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壞人。

《羅曼蒂克消亡史》劇照

覺得他整個人是個氣球,癟的時候踢不爛,飽滿的時候,隨時爆炸。都不讓人愉快,開始看蘇大強,也覺得不太像一個蘇州人,蘇州男人是有種市民氣的,但那種氣息裏,還包含着體面,包含着適可而止。

可是後來看進去了,也就忘記了蘇大強的籍貫。蘇大強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濃鬱的自私和猥瑣,還真的像上一代某些人的行徑。

沒有過過好日子,也就不知道好日子需要的體面,尊嚴這回事。

《都挺好》劇照

沒有自尊,才能變成了天地之間,只有自己。蘇大強和每個子女的關係,都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必須要照顧的位置上,他在每個子女身上,都顯露出頑固的剝削之風:長子是他去美國的必需品,即使去不成美國,也是提供金錢的取款機,次子沒錢,但是有體力,又近,是他安身立命的所在,壓榨不出大的款項,每天四五十的喫飯錢也是要的。親密關係在他看來,正是去除自己不安全感的必須紐帶。

他圍繞着這兩個關係,一直在索取,不間斷,不看場合,不考慮別人,不斷衝破最基本的底線。沒有任何主體性的人,纔會這麼貪婪的要抓住一切,虛弱,不足,時時刻刻都只有自己。

《都挺好》劇照

哪怕兒子在監獄裏,他最恐懼的,還是自己會不會被趕走,沒有地方住。他的自體,是建立在徹底喪失自尊的基礎上的。

他們夫妻倆其實是一樣的。表面上蘇大強懦弱,逃避,實際上,他們都是保護自我的能手,強迫子女在自己的分配系統裏討生活,是重男輕女,更是利益算計——女兒可能要嫁出去,帶不來回報,所以投入要減少,要控制;男孩是值得長線投資的。兩人一搭一檔,看着維護了一個家庭的運轉,也像那個時代多數家庭一樣,但其實是沒有情感流動的,是假的自我。

因爲沒有真自體,只有假自體,就只能追逐社會大流,追逐利益,陷落於苦海,毫無能力反抗。子女們的錢,就是他的茫茫苦海的救生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都挺好》劇照

是不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在極端情況下,這種假自體特別容易顯露:醫院急救室外,多少家庭子女爲出錢多少炒成一團? 在決定父母贍養的家庭會議上,多少計較精明浮泛於外?在儒家教化被徹底打倒的年代,唯一可依靠的,無外也就是自己那點算盤了。這一代父母親,很少受到這樣的批判和揭發,所以我們一直在影視劇裏看到的,都是兒女不孝,不理解父母親的辛苦付出,最後大團圓,哈哈哈。

中國推翻了儒家教化,五四運動開始算是對“父親”開了炮,那時候父親是和政治系統緊密相聯繫的,父權也是威權之一,是整個運動的反擊對象。巴金的《家》,魯迅的《我們今天怎樣做父親》都是名篇,之後的女作家們其實走得更遠,蕭紅的《生死場》裏寫父親的貪婪邪惡,張愛玲的散文則延續五四精神,父親是吸鴉片,娶姨太太,不事生產的“孩屍”,整個三十年的文學創作,實際都在五四精神的影響下。

1949之後,中國官方宣佈推翻了三座大山,附加其上的父權,夫權,表面上也不再有人提起,加上新政權需要家庭的秩序穩定,對父權的質疑,暫時銷聲匿跡。文化大革命雖然破除了四舊,也鼓勵親屬們之間的互相揭發,但宏大的階級命題籠罩了一切,父親如果是反動派,當然應該揭發,而父親是老革命的話,則要“接過革命的槍”,其實還是一個穩固的父子相承的體系。

改革開放之後,父權還是沒有受到質疑。反而需要重新鞏固,當時湧現出大量宣講和睦,孝道的電影,著名的如“喜盈門”。也可以理解,可能任何國家都需要家庭穩定才能鞏固,八十年代重新批判“不孝”,放在“五講四美”的冠冕堂皇的詞語中。

但是這個權利體系的合理性真是脆弱,揭開來看真相,所謂的父母養育之恩,遵奉孝道之必要,都是不堪一擊。蘇大強,只不過是這個體系的寄生蟲,他和大哥都算是遵奉者,仗着流行的意識形態的餘威,一次次對子女命令,索取,盤剝。

《都挺好》劇照

《都挺好》是一部蓄意討好女性觀衆的電視劇,這次鋒芒畢露聲討着父權,看着還是很過癮,有什麼大不了的?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