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由三清祖師開創,它的歷史遠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而逐漸形成於周秦兩漢。

  三清祖師是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爲“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教並非是一人一時一地所創所生,乃中國曆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結合而成之宗教。

  1

  道教淵源

  道教思想淵源雜而多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係。

  1三大基本源頭

  道教有三大基本源頭: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黃老道家。

  鬼神巫術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宗先賢視爲神靈而加以祭祀,祈禱膜拜。

  黃帝時期有了對於天帝的祭祀,其內容有“封禪告天”、“郊祀上帝”、“接萬靈於明廷”等。

  這種由來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時形成了一個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靈系統和敬天法祖的信仰傳統。

  道教不僅承襲了這種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將這個神靈系統納入神仙體系。

  與鬼神崇拜密切聯繫的巫術信仰也由來已久,古人認爲,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凶。

  巫覡能夠溝通鬼神,轉告神旨;巫術可以爲人們祈福鑲災、醫治疾病。上古巫術直接被戰國神仙方士承襲。

  神仙方術信仰。戰國時期,北方燕齊和南方荊楚等地出現了宣傳長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形成了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亦稱方仙道)。

  方仙道宣揚長生成仙信仰,把黃帝和老子作爲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爲神仙祖師。

  提出了尋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藥的主張,並實踐祠竈祭神、行氣闢穀、導引吐納等修煉方術;尤其是倡導煉丹術,把服食丹藥作爲成仙途徑。

  荊楚地區的《莊子》和《楚辭》等對神靈仙境的屢見不鮮的描述,給神仙方士很大的啓迪和思考。

  燕齊地區流傳着海上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的傳說,驅動着帝王和方士前往尋訪。方仙信仰和方技術數被道教繼承,方士逐漸演化爲道士。

  道家黃老學說。道家哲學是道教最重要的思想源泉,老子把“道”作爲宇宙的本體,萬物的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祕“存在”,與宗教思想十分接近。

  道教便把“道”視爲天地宇宙、陰陽五行、萬物生靈的本源,以此爲基點建立道教神學理論體系;並且從宗教神祕主義的角度把“道”人格化,將老子看作“道”的化身。

  道家注重修真養生,追求長生久視,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爲、見素抱樸、專氣致柔、心齋坐忘、導引守一等修道養生方法。

  道家的養生思想和神祕主義所形成的修道成仙思想成了道教的核心,教理教義和修煉方術都圍繞着這個核心展開。

  戰國時期,齊國形成了以環淵、田駢、慎到爲代表的黃老學派,尊崇黃帝和老子,以道家的清淨養生、無爲而治思想爲主體,兼收幷蓄諸子百家的一些內容。

  西漢前期,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爲的黃老學說,輕徭薄賦,造就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了黃老道,由政治思想轉變爲宗教學說,活躍於民間的黃老道是道教的前身。

  2四大重要源頭

  道教有四大重要源頭: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學理論和陰陽學說。

  儒家思想。道教吸收孔子、孟子忠孝仁義的三綱五常思想,以此構成宗教道德觀的主體,並將這種倫理道德與長生成仙思想結合,以神仙的威力驅使人們去奉持踐行。

  《太平經》提出了“天地君父師”的倫理體系,後來發展爲影響深遠的“天地君親師”世俗倫理規範。

  董仲舒宣揚天人感應、陰陽災異、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學以及隨之而起的宣揚星象預言、經籍圖籙、呼神劾鬼的讖緯神學均爲道教所吸收。

  墨家思想。《墨子》提倡尊天明鬼,重申了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賞善罰惡的至上權威,借上天來推行兼愛非攻的主張;還將鬼的範圍由“人死爲鬼”擴大到天地山川鬼神。

  爲祭祀天地亡靈提供了依據;墨子站在小生產者的立場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也被《太平經》繼承發展;墨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繼承。

  易學理論。伏羲氏、周文王推演總結的《易經》,爲儒家五經之首,道家三玄之一。

  對《易經》所作的註釋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易學,道教人士把《易經》當做基礎經典而廣泛地探討、演繹和應用。

  《易經》的內容和形式都爲道教所吸收:以易解道的理論實踐貫穿於道教發展的全過程。

  陰陽學說。陰陽概念在《易經》、《老子》中都有論述,陰陽是“炁”的屬性,陰陽二氣具有化生萬物的力量;五行概念最早見於《尚書·洪範》,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物質及屬性。

  戰國時,鄒衍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創立了陰陽五行學說(即陰陽家),用來闡釋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給五行賦予社會屬性來說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趨勢。

  鄒衍的思想也被方士吸取,作爲神仙方術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充滿了神祕色彩,成爲道教修煉法術理論的重要來源。

  道教的產生還和醫家、兵家、法家、縱橫家有淵源關係,縱橫家祖師鬼谷子便被道教尊奉爲上古真仙。

  1

  道教創建

  元始創教

  道教的創建現存的史料和道教經書中的說法各不相同。東晉著名道教科學教葛洪認爲創建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即盤古,也稱“盤古大帝”“元始天尊”。

  是公認的道教鼻祖,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爲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首。

  3

  三大經典

  東漢時期三大道教經典——《太平清領書》、《周易參同契》和《老子想爾注》的出現,是道教信仰和道教理論形成的標誌。

  《太平清領書》又稱《太平經》,至少成書於東漢順帝時期,它以道家哲學、儒家倫理、陰陽五行、墨家思想、上古巫術爲基礎建立理論體系,宣揚天人合一、氣化天地、天道承負、三合相通、樂生好善等思想,以實現“太平世道”爲目標。

  《周易參同契》由魏伯陽創作於東漢中期,對以往的養生術和煉丹術作了總結和發展,借《周易》爻象論述煉丹修仙的方法,將“大易”、“黃老”、“爐火”三者參合,強調修煉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個道理,易道與丹道相通。

  《老子想爾注》傳說爲張道陵所作,用道教神學來註解《老子》,提出道氣長存、大道至威,老子是道的化身;君王按“道意”治國,則能太平福瑞;民衆按“道意”行善,則能仙壽天福,其主旨是佐國輔命、養育羣生。

  溫馨提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