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007又要回来了!自第一部改编英国作家伊恩佛莱明(Ian Fleming)的作品《第七号情报员》(Dr. No)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风靡全球,观众不仅见识到詹姆士庞德执行任务时机智勇敢的一面,一方面又被他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个性所吸引。007系列历经50多年长盛不衰,而且每回只要Eon制作公司(Eon Productions)公布继任人选,就会引起大众的热烈讨论,并抢占各大媒体的头条版面。在最新007电影《恶魔四伏》(Spectre)即将上映前夕,笔者从历年来的007电影中选出了个人心目中的十大佳作,希望可以跟大家介绍。

 

10. 《八爪女》(Octopussy,1983)
Octopussy
第13部007电影《八爪女》是典型的罗杰摩尔(Roger Moore)风格,虽然在当时口碑不一,但个人认为本片是最被人低估的007电影之一,虽然故事有少许松散及堆砌之感,但整部片维持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即使部分的情节与动作场面过于夸张也不会让人太介意,而且影片里展现的印度风情能令观众眼前一亮,其中庞德大闹街头的情节甚至让笔者想到《法柜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如果真的要说出会让笔者抱怨的地方嘛,那就是罗杰摩尔真的太老了。假使各位不介意幽默搞笑的007,《八爪女》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9.《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1967)
You Only Live Twice  
基于本片的成功,Eon之后又拍摄了角色与情节几乎一模一样的《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1977)与《太空城》(Moonraker,1979),不过笔者认为还是这部1967年的007比较有原创性,但也很不幸的,多年之后的《王牌大间谍》嘲讽最多的对象也是这一部。本片是第一部完全抛弃佛莱明原作,并开始把反派的基地越做越大的007,出自德裔设计家肯亚当(Ken Adam)之手的布景在至今看来仍令人叹为观止。噢,还有一件事:神秘的魔鬼党首领恩斯特布鲁菲尔(Ernst Stavro Blofeld)终于露面了!

 

8. 《黎明生机》(The Living Daylight,1987)
The Living Daylight
第四任007提摩西达顿(Timothy Dalton)首次登场的007电影走的是较为扎实的间谍电影路线,由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杀开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同时也结合了当代世界现况(苏联入侵阿富汗),这在007系列里是很罕见的。提摩西达顿带有沧桑感的特质很适合影片的风格,不仅扭转了前任007罗杰摩尔的幽默调调,至今也仍是个人最喜爱的007。

 

7. 《黄金眼》(GoldenEye,1995)
GoldenEye  
由于一场版权诉讼,导致了007电影制作长达6年的停摆以及第四任庞德提摩西达顿的辞演,Eon最后决定采用曾经是007人选之一皮尔斯布洛斯南 (Pierce Brosnan),这无疑给影片添加不少分数,皮尔斯布洛斯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拥有先前007演员的特质,融合了史恩康纳莱(Sean Connery)的阳刚,罗杰摩尔的风趣和一点点提摩西达顿的沧桑。《黄金眼》故事内容相当紧凑,成功地为007注入90年代的摩登感觉,让人不难理解为何Eon在9年之后再度赐予导演马丁坎贝尔(Martin Campbell)让007重获新生的大任。

 

6. 《金手指》(Goldfinger,1964)
Goldfinger  
史恩康纳莱第3部007,影片当时大受欢迎,引发了间谍电影的潮流。《金手指》也被许多影迷认为是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影片里的许多元素最后都变成每部007固定的元素及套路模式,比如说越来越依靠稀奇古怪的道具(影迷们熟悉的奥斯顿马丁战车首次亮相),趣味十足的反派副手(带著铁帽子的哑巴随从奥德贾伯),以及宏大的动作场面(结尾的诺克斯堡金库大战);不过,《金手指》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被涂上金漆的金发尤物雪莉伊顿(Shirley Eation)。

 

5. 《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1973)
Live and Let Die  
或许不少的007迷对于《生死关头》排名第五并不认同,不过笔者喜欢罗杰摩尔第一部007的原因在于其噱头:007系列闻名的惊险特技场面就是由从这部开始的,其中鳄鱼逃脱及快艇追逐都是最经典的场面;因为当年盛行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生死关头》里有不少黑人剥削电影元素,让庞德跑到纽约哈林区与黑人帮派打交道;巫毒与塔罗牌等超自然情节,则带给影片意想不到的诡异气氛。虽然被批评政治不正确,不过稀奇古怪的情节发展、最年轻帅气的罗杰摩尔拍摄本片时已经45岁,不过外貌仍未显老态)以及温柔清纯的庞德女郎珍茜摩儿(Jane Seymour),《生死关头》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4. 《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1969)
On Her Majesty  
对于许多007迷来说,将整个系列脱胎换骨的《皇家夜总会》或许是他们最喜爱的电影,但是Eon其实在多年前就已多次尝试把007从日渐夸张、卡通化的风格导回较为写实的路线,而《女王密使》就是最早的一次。之前在007系列担任剪接及第二副导岗位的彼得韩特(Peter R. Hunt)首次执起导演筒,他的剪接才能使得动作戏变得更加凌厉可观乔治拉赞贝(George Lazenby)虽然无演戏经验,不过与女主角之间火花不错,几场近身肉搏的动作戏也颇有活力。最后不能不提的,自然就是由爵士歌手路易斯阿姆斯壮(Louis Armstrong)所演唱的〈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了,绝对是整个007系列里最动人的歌曲。

 

3. 《皇家夜总会》(Casino Royale,2006)
Casino Royale  
基于《谁与争锋》(Die Another Day,2002)所受到的批评与嘲讽,Eon选择了第一本007小说《皇家夜总会》,决定以重启的方式让007返璞归真,保留了许多情节和庞德在原作里的性格特征(如缺乏经验、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性格等),并且减少对CGI特效的依赖,以传统方式完成特技镜头。Eon的力求突破得到广泛的赞誉,认为本片摆脱了系列原有的俗套,成功突破了以往007电影的视野,自《女王密使》以后观众终于又看到了庞德脆弱、感性的一面,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也以自己实力反击了许多影迷在《皇家夜总会》开拍前的质疑,塑造出尚未成熟、等待蜕变的007。

 

2. 《空降危机》(Skyfall,2012)
Skyfall  
对笔者来说,《空降危机》与《皇家夜总会》的整体成绩其实不分上下。《皇家夜总会》无疑拥有较为完善的剧本,而《空降危机》的剧情则充满许多小缺陷,其中一大段情节更因为受到《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2008)把反派能力过度神化的影响而缺乏说服力,不过就像许多的007电影,《空降危机》的优点足以遮盖其缺点,金奖导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完美地融合了自《皇家夜总会》开始的真实丰富角色刻画以及以往007以场面取胜的大型动作片风格,多次金奖提名摄影大师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的画面构图更是让观众大饱眼福,如果撇开剧本因素,《空降危机》的质感与精采度绝对更胜一筹。

 

1. 《第七号情报员续集》(From Russia with Love,1963)

From Russia With Love  
这部古色古香、改编自美国总统甘迺迪最喜欢的小说之一的007至今仍是笔者心目中的第一,在悬疑、浪漫及动作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而且相当具有希区考克的风味,在火车上的斗智斗力攻防战令人想起《贵妇失踪记》(The Lady Vanishes,1938), 007与直升机的追逐戏则明显效法《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劳勃萧(Robert Shaw)饰演的魔鬼党杀手瑞德葛兰是个不论智力与身手都与007不分上下的反派,一场与庞德在狭窄车厢里的决斗仍是电影史上最佳打斗场面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