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企業員工前腳剛更新簡歷,後腳就被單位人事部門叫去談話,背後是第三方平臺在向用人單位泄露員工動向等信息。

而在今年2月,一款名為小魚HR助手的小程序就因為可以給企業提供人才流失預警信息,被疑侵犯個人隱私,在媒體大範圍報道後被下線。

此前,紅星新聞也曾報道過大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利用網絡爬蟲抓取簡歷等數據,用於為企業預報員工離職前動態的相關新聞(鏈接:沒有簡歷也能算出你的信息,宣稱手握8億人信息的公司疑被查)。

雖然小魚HR助手已被下線,而巧達科技也因為涉嫌侵犯隱私被查封,但紅星新聞調查後發現,市場上還有很多這種給企業提供員工離職預警服務的產品和公司。

這些公司不但可以給企業提供員工“跳槽動向”,更關鍵的是這些公司用以判斷員工離職傾向的數據大多涉及員工個人信息,很有可能涉嫌侵犯隱私。

不但有“告密者”

蒐集的員工信息還很多

近日,工人日報等媒體報道稱,有企業員工剛更新完簡歷就被單位約談,背後是第三方平臺在給用人單位“告密”。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有類似的案例被廣泛報道,湖南晟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的小魚HR助手因為提供人才流失預警,被質疑侵犯個人隱私而下線;大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則因為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利用爬蟲抓取招聘網站簡歷等數據,涉嫌侵犯個人隱私而被相關部門查封。

時隔不久,又有第三方平臺向企業“告密”員工跳槽動向的消息傳出,紅星新聞對此進行調查後發現,這樣的“告密者”不但有,而且蒐集的員工信息還很多。

在某搜索引擎輸入“離職預警”等檢索關鍵詞後,搜索結果頁第一條就是一家名為深信服的科技公司的防離職預警產品廣告。

剛更新簡歷立馬被單位叫去談話 你的離職傾向被泄漏了 新聞 第1張

↑某搜索引擎輸入“離職預警”等檢索關鍵詞後的結果

在這家公司的主頁記者看到了“離職風險分析”的項目介紹:“提前發現潛在離職風險的員工,便於組織及時安撫或妥當處置。”

該業務所配的簡介圖片顯示,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除了可以看到離職傾向部門、離職傾向人數、離職傾向比例外,甚至可以看到離職傾向員工的名字和職位以及離職概率。

剛更新簡歷立馬被單位叫去談話 你的離職傾向被泄漏了 新聞 第2張剛更新簡歷立馬被單位叫去談話 你的離職傾向被泄漏了 新聞 第3張

↑“離職風險分析”的項目介紹

隨後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了該公司的售前,該售前稱,上網行為的監控以及分析泄密和離職動向這塊,需要結合他們公司的上網行為管理設備實現。

隨後他給記者發來了相關產品的介紹,其中,上網日誌數據分析平臺的描述是:通過海量的上網行為數據分析,提供高價值的業務報表,如工作效率報表、離職風險報表等。

在詳情頁最後,還附上了免費試用的鏈接,試用詳情顯示,只要填寫需求和相關聯系方式,公司就會聯系客戶給客戶定製並提供相關服務。

此外,名為“上海人才啊”的用戶還在搜索引擎發布瞭如何使用其旗下一個叫“人才啊”的招聘平臺的離職預警功能的介紹文章,詳細說明瞭用人單位如何使用“跳槽預警”選項預防員工跳槽。

剛更新簡歷立馬被單位叫去談話 你的離職傾向被泄漏了 新聞 第4張

↑“人才啊”的招聘平臺的離職預警功能的介紹文章

該介紹文章稱,員工離職往往都是有跡可循的,而這裏所說的“跡”,則指的是“公司哪些成員在網上頻繁的投遞簡歷”等信息。

而記者在企業信息查詢平臺發現,“人才啊”正是上海人才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管理工具。

隨後記者聯繫了上述兩家公司,針對記者提出公司是否有這樣的產品、產品的市場如何以及外界質疑這樣的行為涉嫌侵犯隱私的問題時,上海人才啊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會找相關負責人員回復記者,但截至記者發稿時都未收到回復;而深信服科技公司接線工作人員則稱,監控員工動向這塊業務不是他們在管,現在具體也不知道是誰在負責。

背後“黑手”涉嫌侵犯個人隱私

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列入立法規劃

“挺過分的,這種泄露員工動向的小程序/APP/第三方平臺挺不人道。”在成都某公司工作的穗穗(化名)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明了自己對這種行為的態度。

穗穗表示,合適時機的跳槽對於公司和員工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她認為,員工會成長,時間長了能力可能就會與原崗位不匹配,在現公司無法提供更合適的崗位的時候,員工跳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我覺得,現在這個社會,很少有人能從大學畢業一直做一份工作直到退休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跳槽都是人生必經的人生路徑。”但是如果公司“以這種方式限制員工跳槽,挺無恥的,而且侵犯了隱私”。

江律師表示,這些都屬於私人信息,不是可以隨意被公開、知悉、收集和利用的:

1、從行政處罰層面,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有偷窺、偷拍、竊聽、散佈他人隱私行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上述這種行為屬於散佈他人隱私了。

2、從是否構成犯罪層面,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條:“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董事長魏明就提議加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強對某互聯網平臺“越界”收集信息的治理。據紅星新聞瞭解,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列入了本屆立法規劃中。

紅星新聞記者 白兆鵬

編輯 陳艷妮

剛更新簡歷立馬被單位叫去談話 你的離職傾向被泄漏了 新聞 第5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