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期末接到導師提供的比賽資料,  「為什麼要叫我參加?」,當作是苦差事,是小王子一貫的態度。

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小孩尤其不會掩飾,最好天天喫喝玩樂,好不快活。

但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就算有,真的好嗎?

起先小王子便鎖定寫新詩,圖的就是字數少,可以不用再贅字冗文一堆湊篇幅。

心想反正是三月纔要交件,他還有整個寒假可以慢慢構思,尋找題材,不必時時提醒。

日子一天天過去,玩的沒少,就是不見小王子有任何關於寫稿的舉動。

眼看寒假已近尾聲,過完年接著就是開學,需要一段時間收心及回歸常軌,哪有餘裕寫作。

孩子經常是「屎到腳倉頭才欲放」,完全沒寫過新詩,這樣子搞下去還得了,不開天窗纔怪!

大年初一南下,晚上塞車景象,突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於是跟小王子提起,例如此景也可好好發揮,做為寫詩的題材。

他竟答:妳怎麼和我想的一樣?就這樣敲定題目。

我不是文青媽,更不是蠶寶寶,可從沒吐過絲,要怎麼教小王子?

手邊有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席慕容世紀詩選,左看右看,怎麼都看不出個名堂。

但孩子似乎在確定題目後,開始嘗試寫出來。但缺乏經驗值,每行幾個字,極短的,似乎想藉以擴充行數。

坦白說,無中生有,難為他了。

即使課本上過許多新詩,若教師只是帶過,不曾教導賞析,除非孩子有家學淵源,否則霧裡看花很正常。

孩子把詩的雛型給我看,要我評分、給意見。前者我自認沒資格,後者倒可行。

我說把塞車看到的、感受的寫下來,先多寫一點,再來慢慢刪、修改。

過年走春時,看他隨身帶著小本子,偶爾等待用餐時就拿出來寫,似乎有認真在進行,漸漸進入狀況。

原本屬意小王子寫三段,最後一段是感受,第二段描寫夜晚的部分大約完成七成,但第一段他陷入苦思。

開學後的一個禮拜,參加校內硬筆書法,隔幾天又參加校內作文比賽。孩子大剌剌的,都是當天才想起,我當然也是事後得知。

當作是比實力吧,反正也沒時間準備。這些比賽平常不練習,賽前再怎麼臨時抱佛腳,幫助有限。

交稿前一週,小王子寫出第一段,頗令人驚喜,竟能想像出這種內容。

而白天夜晚的對比,光是其中的描述,便足以教人忘卻煩憂,若加上第三段的情緒感受,就顯得畫蛇添足。

要他謹記提早寫完,纔有時間修改,拿給老師看,便不致手忙腳亂,趕著交件。

交件前二天,老師只在一處修改。回家後請小王子再仔細斟酌字句,果然呈現出更好的結尾。

交出新詩後,我一直告訴他,沒寫過新詩,做到這樣就很好了。

過程中有用心,得到真實的學習,留下了經驗,下次想再寫就比較容易,這次參賽有沒有得獎不是那麼重要。

參加比賽,哪有人不想得獎?也就是想得獎,才讓人想卯足全力,爭取成功。

但若是過於執著,把心力用錯地方,想得獎卻害怕失敗,因而裹足不前,可能就此與獎項失之交臂。

在參加校內作文比賽隔天,學校給孩子一封信,要轉交家長。

內容大概是推薦孩子參加閱讀寫作競賽,要填好一張授權同意書。

又來了,小王子認為這是悲劇,又要參加比賽。

我知道他怕的是沒得獎,他將沒得獎定義為失敗,當然沒意願。

我曉以大義,若害怕而不試,你怎知自己會不會得獎?

以前的學校沒給你機會,閱讀寫作競賽必須透過校方推薦才能參加,現在機會來了,要懂得把握。

再說參加比賽,沒得獎也不會被怪罪,除非老師覺得你漫不經心。若你已用心盡力,師長們必能感受到你的努力,豈會再落井下石?

得獎的獎勵也是鼓勵性質,榮譽大過於實質獎勵。

我想,接下來他只要好好面對月底的投稿,月初的比賽就好了。

新詩交出隔週一,放學時看到小王子,他說有壞消息,導師拿資料給他時,一副很疑惑的神情。

一看,是溫世仁文教基金會的中小學作文比賽。

我說:這個比賽很有名耶!以前到處幫你物色適合參加的比賽時就看過,也是得透過學校推薦。

能夠獲得學校的推薦,孩子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被肯定。但信心不夠,害怕失敗,令他卻步。

這個全國性的比賽,獎勵十分優渥。但人才濟濟,想要脫穎而出,難度不在話下。

儘管嘴上叨唸,小王子在拿到簡章,顯然看到作文題目時就已在思考,因此上車後忍不住問我:妳猜我想寫什麼好習慣?是跟妳平常一直提醒我的事有關哦!

唉!我平日身兼書僮、安親班老師、廚娘、管家…,現在正擔任在馬路奔走的快遞騎士,腦筋轉不過來,一時也沒猜著。

原來是拖拖拉拉的習慣,要懂得善用時間。有大方向和概念,要下筆就有著力點。

而孩子只有三個晚上的準備時間,只能用迫在眉睫來形容。

幸好導師近來施行德政,作業很少,不然孩子就要蠟燭兩頭燒了。

交件前一晚,孩子忙到快十二點才上牀。連日的比賽壓力,擔心他會應接不暇,體力透支。

我提醒他現在努力,春假就可以好好放鬆了。他則說希望四月以後就可以休息。

平常給他很多留白時間,一下子他大概難以適應,免不了會偷過多的閒,平衡自己。

寫作需要靈感,適時休息絕對有好處,能收「下筆如有神助」之效。

但若是基於逃避不想面對,到時候下筆恐怕只會六神無主。

人性都一樣,不想做的就說我不會,做不到,都是藉口,要不要做而已。

找理由推拖不面對,短期間看起來比花心力投入、準備來得輕鬆。長期來看,浪費掉的時間拿來培養能力,絕對是值回票價。

每週與稿奮戰,孩子需要一點回饋,忍不住問我,新詩有沒有得名。

我說纔不過十來天,可能沒那麼快。睡前看校網,果真週一便公佈了。

我既期待又怕失望,真心認為那首新詩很特別,絕非「母不嫌子醜」的心態在作祟;但多校參加的小型比賽,也會派菁英參加,勝負有時得看天時、地利與人和。

得獎名單先從美展得名者表列,也許是這樣的安排,讓我有沒得名的念頭出現。

往下看,得獎作品名稱一瞧,得到第二名耶!

每每孩子得獎得名,腦中總會出現「孩子,我以你為榮!」的字眼。

我可以想像孩子得知有多高興,能夠感受到這對孩子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

身為陪伴者的父母,見到孩子的成長,內心的激動決不亞於孩子。

儘管夜已深,頭痛又累了一天,上牀時竟有些失眠。有點衝動想搖醒孩子,告知他這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其實這些搖筆桿的比賽,雖然得獨自面對,卻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比較喜歡可以自己做的東西。」小王子有感而發。

一個從寒假便開始的小組研究,因為溝通,因為性不平,顯然已經影響到他的情緒。

而當這個校內比賽,變為跨校,甚至以他的名義來參賽,拖到快五月底,成為連日被稿追殺的他,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小組研究啟動時,我一直都在旁邊觀察。從小王子回家的陳述,我就可以感覺到不對勁。

老師不介入,放手讓孩子們做自己的研究,要有很大的勇氣與決心。如果老師要孩子們從失敗中學習,那麼這麼做肯定能達到效果。

本來我也抱著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心態;不要獎項的光環,要的是從中學習到的經驗,纔是帶得走的能力。

但我看到了孩子的舊習,因為調性不合,不積極參與,消極抵制;我感受不到積極參與學習,卻看到破壞性的批評不斷增加。

小組原是陰陽融合,可能腦力激盪出的火花,卻變成陰盛陽衰,諸多盲點的一言堂,實驗荒腔走板的一面倒,實在可惜。

我相信孩子們的能力經過統整、協調,一定可以做出一份有看頭的報告。而關鍵在於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們,能否達到有效溝通,才能讓他們在智識上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遇到問題,學會提出,尋找資源,尋求諮詢與協助,其實也很重要。

要徹底達成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師長不宜直接插手,但陪伴與傾聽,適時給孩子打氣、鼓勵,我相信孩子必能勇敢的面對,生出必要的能力,來解決現有的困境。

我不再只是「志在參加」,而是極度看好這個研究,因為,我堅信孩子辦得到,孩子若通過這次考驗,能力必然大躍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