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記者 趙燕華

圖/通訊員 穗規資宣

繼本月廣州花園相關規劃公示之後,《廣州花園及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日前召開的廣州市規委會上審議通過。

記者瞭解到,廣州花園的建設將對標世界一流的國際名園,打造“花城名片”,打造依山傍水、高低錯落的山水花園景觀。全園散佈49處花園景點,可全年開放,擁有8個月以上的超長觀花期,預計每年可以接待1600萬人次。最值得期待的是,“雲道”還將把越秀山、花果山和白雲山之間的8公里路徑聯通,從中山紀念堂可以一路直上白雲山,實現“青山全入城”。

規劃背景:

對標國際名園

大部分位於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內

四季花開,爭奇鬥豔,廣州素有“花城”之美譽。不過,與國際著名花城比較,廣州缺乏世界級的著名花園。2017年廣州市政府在《廣州市花景建設規劃(2016-2020)》提出彌補花城名片的空缺,形成北有白雲山、廣州花園,南有廣州塔、海珠溼地的“一塔一園”格局,比肩加拿大布查特花園、荷蘭庫肯霍夫公園等國際著名花園,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的國際名園。

2018年2月,市林業和園林局組織了廣州花園國際競賽,共5家國際聯合體參賽。結合競賽方案形成了本次深化方案。根據該方案,廣州花園選址位於白雲區、越秀區交界,包括北邊白雲山全域、南到恆福路、東到永福路、西到下塘西路,規劃面積151.8公頃。規劃區大部分在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內,面積145公頃。而根據白雲山總規,廣州花園涉及白雲山柯子嶺景區、三臺嶺景區和麓湖景區三個景區。

在廣州花園周邊地區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白雲山、麓湖、越秀山及周邊還綠於民工程三年環境整治行動計劃》的要求,將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及周邊區域的建築及無關單位遷出,拆除違建,實現白雲山南入口的還綠於民。金貴村在白雲山紅線範圍內用地範圍約2.95公頃,在白雲山規劃用地中是交通與工程用地,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推進。

設計方案:

49個景點散佈全園

擁有8個月以上超長觀花期

據悉,廣州花園設計方案緊扣“雲山珠水花世界”的主題構想,充分依託白雲山-麓湖的自然山水環境,着力打造依山傍水、高低錯落的山水花園景觀。全園散佈49處花園景點,充分展示本土花卉和世界各地花卉精品,並提供花文化、花景觀、花旅遊、花產業、花生活等的多樣化體驗。花園可全年開放,擁有8個月以上的超長觀花期,彰顯廣州四季花城的城市名片。

規劃還將廣州花園分爲三大功能區。具體而言,前置區包括部分麓湖公園及橫枝崗地塊,用地面積約76.5公頃,水體面積達到了22.17公頃;核心區包括鑼鼓坑(雲蘿花園)、雲臺花園、雲翠谷、白雲山南門入口與部分麓湖公園,用地面積約54公頃。綜合服務區包括部分白雲山南入口、金貴村及城投集團白雲雙燕實業公司地塊,用地面積約21.3公頃。三大功能區的分工定位亦有不同。

核心區分兩期建設,將成爲世界級精品花園,獨一無二的專類公園,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載體,配套建築面積30924平方米。前置區定位爲鳥語花香的城市休閒公園,體現市民日常休閒活動與花的緊密聯繫。依託現狀優化麓湖景區,重點對道路、濱水空間/植物花卉、功夫設施進行提升,現狀保留建築面積25445平方米。

綜合服務區打造廣州最大的花卉產業展示、展貿基地及花文化體驗區,展示花卉博覽這一花城文化名片。該區由北至南劃分爲:酒店度假區、花文化體驗區、臺地花園區、生態湖區(泄洪區)、集散演繹區、交通樞紐六大功能區,將建設一座20000平方米的未來花窖溫室。區內配套建築面積69605平方米,原廣東省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搬遷後可配套建築面積39337平方米。

梳理交通:

未來以公共交通爲主

雲山南路實現人車分離

廣州花園的建設必定會帶來巨大的交通流量,因而本次規劃重點進行了交通梳理。目前該片區的年均客流量爲936萬人次,其中白雲山南門760萬人次/年,廣州花園範圍內的雲臺花園+麓湖公園爲176萬人次/年。規劃客流則近乎翻倍,增加到年均1600萬人次。白雲山南門客流平穩,按年均800萬人次來考慮,廣州花園每年也將吸引800萬人次。預測普通週末日均客流達到4.6萬人次,節假日(重要活動日)日均客流達14.3萬人次。未來,廣州花園片區的地鐵設施供給大幅增加,11號線設雲臺花園站、田心村站,12號線設恆福路站。

公交首末站擴大至6000平方米,並增設3000平方米的旅遊大巴停車場。均衡佈局5處停車場,提供1700個泊位。出行方式向地鐵、公交方式轉移,以公共交通爲主:軌道交通(31%)和常規公交(16%)佔到了將近半成,小汽車約佔3成左右。儘管規劃中區域路網沒有重大提升,但交通設施將進一步完善。新增廣園路隧道,優化廣園路轉換節點。同時優化綜合服務區路網,新增雲泉南路等進園通道。拓寬橫枝崗路,紅線由15米調整爲26米,並規劃預留麓湖路隧道條件。

針對現狀雲山南路交通混雜,規劃優化了交通組織,實現人車分離。一方面,雲山南路、麓湖路慢行化改造,在廣園路設置大型花橋連接這兩條路以及地鐵站、綜合服務區等,在西側形成人行交通主軸。另一方面,在東側新增跨廣園路車行隧道,連接橫枝崗路與綜合服務區,作爲進園的主要通道。

新增隧道與橫枝崗路隧道可以形成交通循環,實現進園(山)交通與過境交通適度分離。提升後的道路系統可以滿足進園小汽車、公交車、大巴車等高峯小時約1110標準車/小時的交通需求。

配套設施:

打通8公里路徑

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手拉手”

除了跨廣園路的大型花橋,本次規劃還提出了更爲“宏大”的慢行方案。

通過雲道(空中步道)的打造,實現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三個地區的8公里路徑聯通,從中山紀念堂可以一路直上白雲山。8公里路徑包括: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1.7公里,越秀公園-麓湖公園(雲道)3.4公里,麓湖公園-白雲山2.9公里。全長3.4公里的雲道又包含三段:越秀雲道連接越秀山和飛鵝嶺,定位“山融於城”,全長0.8公里;飛鵝雲道爲飛鵝嶺-麓湖高爾夫段,定位“飛鵝綠道”,全長1.3公里;麓湖雲道爲麓湖高爾夫-麓湖段,定位“雲臺覽湖”,全長1.3公里。

根據白雲山保護條例,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內新建的工程項目,塔、閣的建築高度應當控制在25米以內,其他建(構)築物的高度應當控制在12米以內。在外圍保護地帶,新建的建(構)築物控高15米。此外,因橫枝崗路拓寬改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淨用地面積減少,越秀區提出將醫院地塊納入廣州花園及周邊地區控規中,落實醫院指標。此次在符合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保護條例的前提下,按照發改和衛生部門審覈的建設量預控地塊指標,容積率從1.4調整爲2.5,建築面積從45094平方米調整爲81820平方米。安扎人大代表建議和越秀區政府訴求,廣州花園範圍內還將增設一處200平方米用地的垃圾轉運站。

此外,在廣州花園範圍內,地上共有6處不可移動文物,主要爲墓葬。1處市級文物冼星海墓位於麓湖旁星海園內。2處市級文物姑嫂墳、陳莘隱墓位於雲臺花園內。呂母羅太夫人墓等3處區登記文物位於白雲山大鳳崗。本次規劃也明確要原址保護,新建建築全部避開文保單位。

專家聲音:

廣州花園要融入嶺南特色

通過“雲道”連通三大片區,不少規委會專家都“點贊”,表示很有創意。有專家提出,曾經的廣州城格局是“六脈皆同海,青山半入城”,廣州花園的規劃則實現了“青山全入城”,白雲山變成了中央公園,各個方向的市民都能進入。他還進一步提出在廣州花園延伸段白雲山設置架空的馬拉松步道。“廣州花園的定位是什麼?要區別於其他花園,融入嶺南特色。”有專家委員指出,雖然雲道連通了三大地區,但各區的文化內涵不同,要突出特色。規劃通過後,還要做一個專項的園藝規劃,打造精品,不能大而空。

片區交通規劃也是本次議題審議階段的焦點。不止一位專家建議再仔細研究周邊交通。有專家建議把停車場設置爲地下,並提倡立體車庫。還有人指出,從高架橋下來到雲臺花園有大量汽配小店,廣園路、恆福路都是如此,帶來了大量貨流交通,甚至佔用人行道停車甚至維修,周邊產業狀態不改變的話,交通很難改善。跨廣園路花橋也引發了不少討論。有專家指出花橋兩側高差大,建設難度較高。也有人建議花橋不能只是單純的硬底橋,要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橋上做個花臺,把廣園路想象成下穿道路。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