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創造出很多奇蹟,但是對於那些大企業家來說,他們創造的奇蹟是能夠決定人生命運的。例如華為的任正非,43歲才創辦華為,如今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科技公司。而王健林創辦萬達集團,如今300家萬達廣場遍佈各地,每年僅收租就達300億,這兩個人都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奇蹟。

不過有一位大佬卻創造過兩次奇蹟,這個人不是別人,他正是漢能集團創始人李河君。1994年,三峽工程開始動工,隨後中國掀起了建設水電站的浪潮,很多人都紛紛進入這個新興領域內撈金。不過水電站的工程是十分巨大的,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的投資讓很多企業家望而卻步。

曾經一天內損失1千億,好在他還有個生意,每天有1千萬現金進賬 新聞 第1張

1998年,李河君僅花了1000萬元在廣東東江地區買了一座規模較小的水電站。很多人對於水電站這種我們平常接觸不到的事物感覺很神祕,但實際上運營水電站的方法和投資房地產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前期也和房地產一樣需要資金充足,而當一切運營到正軌時,便可坐收源源不斷的財富。

而李河君恰恰就是看中了投資水電站收入能夠細水長流這一優勢,所以他才會想到做水電站生意。雖然李河君只投資了1000萬,但他的想法是等到水電站做大後可以抵押出去,進而收購更具規模的水電站。靠着這個方法,李河君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擁有了13座大大小小的水電站,身家財富一下猛漲至上百億。

曾經一天內損失1千億,好在他還有個生意,每天有1千萬現金進賬 新聞 第2張

2002年,李河君在海拔2000米的金沙江上,開始建造著名的金安橋水電站,整個工程耗時9年投資200億,最後一座裝機總量達300萬千瓦的水電站終於建成,金安橋水電站也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水電站。李河君看着這個巨大工程,內心充滿了自豪。

2015年,金安橋水電站的價值已經達到700億,而如果不算上百億負債的話,李河君的凈資產已經達到了600億元。除了固定資產之外,這座水電站每天的現金流量高達1000萬,而這些財富全部源源不斷地直接進入了李河君的口袋中。這不能不稱得上是商業中的奇蹟。

曾經一天內損失1千億,好在他還有個生意,每天有1千萬現金進賬 新聞 第3張

李河君創造的第二個奇蹟就是創辦了漢能集團。漢能集團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奇蹟。值得注意的是,李河君剛開始對太陽能發電的前景並不看好,因為太陽能電的價格為3元錢,而水力發電的價格僅為1毛錢。直到光伏危機爆發後,太陽能電力價格才降到1元。而這個時候李河君才意識到做光伏行業的重要性。

熟悉太陽能的人都知道,太陽能技術分為晶硅和薄膜,而施正榮曾經就是在李河君之前靠着晶硅成為首富的,不過後來光伏產業危機爆發後,施正榮的企業開始走向下坡路。但是李河君卻不一樣,他走的是成本和技術要求更高的薄膜太陽能路線。2009年,李河君在國內幾乎同一時間修建了8個薄膜太陽能工廠。

曾經一天內損失1千億,好在他還有個生意,每天有1千萬現金進賬 新聞 第4張

​但是讓李河君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薄膜太陽能產業竟成為了他商業道路上的又一個奇蹟。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5年,漢能集團的股價突然暴跌47%,公司的市值瞬間蒸發一千多億,李河君的個人財富也在一天內損失了1000億。漢能集團自2015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都處於停牌狀態。而李河君隨後也漸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

曾經一天內損失1千億,好在他還有個生意,每天有1千萬現金進賬。最近李河君正考慮將漢能集團私有化,而這正得益於每天給他帶來上千萬現金的水電站。或許靠着這個產業,李河君會創造第三次奇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