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改變唐朝歷史的一件大事,甚至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心腹大臣在玄武門埋下伏兵,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發覺不對勁掉轉馬頭逃走,結果被李世民等人趕上擊殺。這件血案發生時,他們的父親李淵還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他見到李世民後,不得不默認了這個事實,並於不久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那麼,在此之後,李世民是如何處置他兄弟的妻子兒女的呢?

李世民繼位後,他搬到了李建成原來住的太子東宮,並把弟弟李元吉的家給抄了,家財全部贈給了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的尉遲恭。9月3日,也就是玄武門之變2個月後,李世民繼位。又過了一個多月,到了10月26日,他給自己死去的兄弟一個說法。

他追封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所以又叫息隱王。這個稱號不用多解釋,都不是什麼好詞。而他追封自己的弟弟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為剌,「剌」指的是「剛愎自用、忘恩負義」,很顯然,李世民對這哥倆仍然心懷憤恨,而且從名頭來看,他們的地位也已經下降了,一個由太子下降為了親王,一個由親王下降為了郡王。那麼既然他們死後仍然沒有得到原諒和寬恕,那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又怎麼樣了呢?

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叫鄭觀音,李世民進入東宮後,將她趕出了東宮,讓她到別館居住,最後以78歲壽終正寢。而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則要傳奇的多,她後來被李世民所納,還曾為李世民生下一子。李世民甚至有意立她為後,後來被魏徵諫止。許多後世人指責李世民,也多拿他霸佔弟媳這件事舉例子,不過,李唐本來就有北方鮮卑族的血統,這種事情在鮮卑族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說完了老婆,再說說兒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兒們,大都獲得了「縣主」的封號,而且大都嫁給了達官顯貴之後,可以說很少受到玄武門之變的影響。

但不同於對女人們的寬宏大量,因為害怕這些侄子們長大以後羽翼豐滿,對玄武門之變進行報復,李世民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痛下殺手。李建成的5個兒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一共10人,都被李世民殺死,其中最小的李承度當時還是一個襁褓之中的孩子。他們不光身死,甚至連名字都被從家族族譜中抹去。

李淵一口氣失去了2個兒子、10個孫子,即便沒有李世民的逼迫,恐怕他這皇帝也沒法再幹下去了,於是索性在玄武門之變當月就表態要做太上皇了,玄武門之變過後兩個月,他就真的退休了。

當然,因為殺戮太重,李世民也難免感到內心不安,經常夢到兩兄弟的鬼魂前來向他索命,嚇得他膽戰心驚,難以入眠。於是便命令大將尉遲恭、秦瓊到他寢宮擔任門前守衛。但後來這兩位也是年老體衰、不能擔任,李世民只好繪了二人的畫像掛在自己門口,用來驅鬼,這就演變成為了後世的門神。


兒子才有競爭王位和復仇的可能性。女孩子一般可以逃脫活命。

自古道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李建成、李元吉在皇權爭奪戰中失敗,史書將他們說的一無是處不說,最悲慘的是,他們的十個兒子立即被誅殺。他們被殺之時,建成三十八歲,元吉二十四歲。

史料記載,誅殺那十個年幼的孩子的詔書是李淵下的,但是李淵怎麼捨得殺死自己十個嫡親的孫子呢,那也是在迫不得已、自己的生命都遭到威脅的情況下下的詔書,更可能那詔書根本和李淵無關,當時李淵已被幽禁,李世民下任何詔書只要加上李淵的印章就可以了。

基本上沒有任何史書特意提到建成、元吉女兒的情況,乍看之下可能會認為他們沒有女兒。但是認真一想,他們有這麼多兒子,不可能沒有女兒,這只是因為李世民篡改歷史,又打壓他們的後人,有意抹殺那些女子存在的痕迹,因此給人造成了這樣的印象。又或者古代很少對女子做傳,建成、元吉的女兒們身份敏感,後來也只有縣主的封號,因此史家沒有怎麼記錄她們的情況。

查了很多書,最終才查到一點關於建成、元吉女兒們的情況,列舉在下面。身為勝利者的女兒不一定就會命好,例如晉陽公主、新城公主、高陽公主,這幾個都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不是夭折就是被氣死或者被賜死。那麼身為失敗者的女兒,命運就更悲慘了。

李建成一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夭折,其他五個兒子均在玄武門事變之後被誅殺。按照他死時的年紀,他的次子可能已經有十六到二十歲了,很可能跟他一起上過戰場,但是這一切都在史料中被抹殺了。

建成至少有兩個女兒,長女沒有記錄,可能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夭折,也可能在玄武門事變之後被沒入宮中,照顧不好因此沒有活到成年就死去。

建成的次女聞喜縣主李婉順是唯一有記載的建成後人,關於她的記載主要見於墓志銘和其他一些時人的文章。

後來唐太宗因為內疚過繼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給建成和元吉,但是在我看來,那並不算他們的後人。

李元吉有五個兒子,玄武門事變之時最大的應該也才六七歲,但是元吉被殺,這些幼子一個也保不住。

他有六個女兒,其中有四個能查到記載,比起建成的女兒,他的女兒命運略好一些,應該是因為他不曾是太子的緣故,又或者是因為他的妻子楊氏成為李世民的寵妃,因此他的女兒也有好處。

建成唯一有歷史記錄的女兒聞喜縣主李婉順。事發後沒入宮中,可能是李淵和其后妃撫養。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所以他的女兒一生都被打壓。後來嫁得小官劉應道,夫妻感情不錯,但是其父的仕途也受到打壓。李婉順四十歲過世,比李世民活的略長几年。

元吉的四個女兒,其中2個是楊妃所生。事發後可能部分被楊妃撫養,部分沒入宮廷。都封為縣主。命運各異,但是沒有受到李世民的打壓。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成功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這十個小孩當時都未成年,最大的估計十歲左右,最小的可能還在襁褓中。

相反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兒們,則都沒有被殺,並且享受了正常的宗室女待遇,得到了縣主封號,婚姻對象還挺不錯。

按當時的一般處置,即使抄家滅族,一般也不會殺女性親屬,只會把女性親屬沒為奴婢。典型的就是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是武則天政敵,後來被武則天羅織罪名所殺,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之也一起被殺。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和母親一起被沒為奴婢,成為宮廷里的奴僕。

(上官婉兒)

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作為皇室血脈,自然不可能被沒為奴婢,沒有被殺只能當做正常宗女對待。

李元吉有六個女兒,現在有資料的有5個,分別是新野縣主李令,字淑絢,嫁河東裴重暉,和靜縣主,嫁薛元超,壽春縣主,嫁楊豫之,文安縣主,嫁段儼(高密公主與段綸之子,段文振之孫),歸仁縣主,嫁天水姜氏。

李元吉的女兒,婚姻對象都很不錯,可以說不比公主差,有可能與李元吉妻子楊氏被李世民納入後宮有關。楊氏對李元吉女兒的婚姻,肯定有一定的照顧。

(齊王妃楊氏)

李建成有5個女兒,目前只能確定第二女為聞喜縣主李婉順嫁劉應道,第五女封號為歸德縣主,其餘女兒缺乏資料。李建成有資料的第二女婚姻對象比李建成的女兒差些,但也算不錯。


.

原創:蔚風清雲

皇權爭霸,刀光閃電,血流宗室,歷史上演著,各個朝代數不清的皇權鬥爭,皇孑們互相殘傷,為奪江山,各皇孑英勇對戰,展開了驚心動魄的兄弟手足自相冷血殘爆的真兄弟似目成

仇。

玄武門政變發生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和李建成日益形成戰隊互相抗衡密密組織內抗,李世民雖不是太子,但在很多戰績中李世民戰功卓越而手下又有精兵強將能人輩出,從太原起兵之時到李淵稱帝,離不開李世民勞苦功高,而做為太子的李建成此時也感覺不妙,二弟秦王手握重兵,對太子之位形成了充份威脅,李建成意識到形勢對自身不利,所以形成了太子黨與秦王府倆黨紛爭。李建成加有李淵支持,所以秦王不發動政變,很難稱帝,與是這場皇位的爭奪中分分秒秒註定流血對壘,死傷隨時如影隨形,政變既

將來臨。

唐武德九年農曆六月四日,李世民為了皇位寶座發動了親情流血政變,在政變中,唐王英主李世民不惜借日手足之情,親自射死皇長子,隨後李元吉也喪命與此次政變中。

之後世民稱帝,.唐太子李建成之女,貞觀十三年嫁與開國功臣兒孑劉應道為妻同安共苦。

玄武門之變,

大唐太子命喪黃泉,一夜之間,全家煙滅,只剩李婉順一人在世的印跡,為何李世民沒對建成與元吉之女下手,我想因為女性不會對李世民政治產生危害,故李世民也像歷朝封殺男士。而女性往往能善保自身。加之世民乃明君之主,沒有造成對李世民政治威脅的幼小侄女,相信內心深處李世主對侄女也疼愛有加,李元吉之女還被李世民領養,充份肯定了李世民對血液親情還是保留了美好的給與和釋放。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的六個兒子,但是沒有殺他們的女兒,後來他們的女兒大多以王室身份被安排和親。另外,古代的時候,兒子會繼承父親的爵位,而且李建成的六個兒子均被封王,所以必須殺掉除後患,而保留女兒,李世民是為了不讓這場政變顯得過於血腥,不好洗白,為剛建立的唐朝王室留點顏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不比男性。

當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後把兒子都殺了只留下了女兒,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留下兒子等著長大造反?殺父之人就在眼前你是殺還是不殺?男的死完了留下女的無關輕重。留著女的還能和親,好歹也是皇親國戚,在賞賜一個郡主的稱號,嫁去出那也是跟皇親國戚做親戚。

李婉順是李建成的次女,在十七歲的時候被封為聞喜郡主,後來嫁給了唐朝開國重臣劉林甫的兒子。

李令是李元吉的第六個女兒,玄武門之變後不但沒有被殺,還被李世民親自收養,後被封為新野縣主,成年之後嫁給了河東的裴重暉。

李元吉的另一個女兒文安縣主,在玄武門之變後也沒有被殺,而是下嫁給了工部尚書駙馬都尉的世子段儼。

李世民對他的這些侄女都還不錯,讓他們嫁給那些人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可以看出她們嫁的都跟公主沒有多大的區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