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到#2

延禧攻略

Story of Yanxi Palace

#1~8心得分析、經典臺詞

2018-07-28 (70).png

深橘色字為經典臺詞,黑字為心得分析

2集分1頁,跳頁可以在網址尾端直接打上斜線+頁數

還沒看過的話,劇情大綱點我


#1 第一集

【片頭】

  片頭是簡單的音樂和哼唱聲,畫面多是拼貼的形式,宮中好似個娃娃屋。層層堆疊的景象、物品,像是要層層剝開宮中面紗。

2018-07-27 (1).png

2018-07-26 (1).png

2018-07-26 (2).png

2018-07-28 (4).png

2018-07-26 (9).png

2018-07-26 (10).png

2018-07-26 (13).png

  還有,不難發現導演構圖很喜歡把重點放正中間,是一般戲劇很少見的。正片裡頭也有很多這種構圖,下文還會再提及。

  從「嗚嗚嗚……嗚嗚嗚…」悠悠的哼唱,再到京劇唱腔:

  看鏡中人,朱顏瘦,

  看愛與恨,新又舊,

  看燈如晝,淚溼透,

  看誰來約,黃昏後。

2018-07-26 (12).png

  畫面、聲音全配合得當,憂傷卻又美麗,現在正要娓娓道出這段令妃與乾隆的故事。故事從乾隆六年開始──

 

【魏瓔珞妙計】

步步生蓮

  剛入宮,吉祥就被錦繡所牽累(錦繡還裝沒事),水潑到今日要接受殿選的秀女烏雅.青黛的衣裳,烏雅.青黛直接怒罵,腳踩吉祥的手,踩出血來。魏瓔珞連忙請小主高抬貴足,在她的鞋底鑲入香粉。

  「南齊潘妃金蓮貼地,行走其間,腳下宛如步步生蓮,美麗得不可方物……」

2018-07-26 (21).png

  (烏雅氏得意洋洋)

2018-07-26 (22).png

  (魏瓔珞心事重重?)

2018-07-26 (23).png

  正當我也在懷疑魏瓔珞為何要幫助壞人時,她說了一句:「我常聽說宮裡的事福禍相依,到底是好事還是禍事,現在還不一定呢!」

2018-07-26 (26).png

  果然,皇上看了震怒,知書達禮的他一下子就通旁典故:「潘玉奴是妖妃,蕭寶卷是昏君,你今日學她,是要禍亂朝綱嗎?」

  蕭寶卷(西元483年~501年)是南朝齊的第六位皇帝(死後被廢,封東昏侯),潘玉奴為其寵妃。蕭寶卷癡迷潘玉奴一雙小腳,《南史》記載:「(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蕭寶卷以黃金打造貼地蓮花,讓潘妃赤腳步行在金蓮上,婀娜多姿的姿態被蕭寶卷讚嘆,稱之「步步生蓮華(花)」。故後世以「步步生蓮花」形容女子走路姿態曼妙。

  蕭寶卷因寵愛潘妃,以至於不理朝政、驕奢荒淫,導致蕭衍發動政變遭弒。即位的蕭衍(諡號梁武帝)聽聞潘玉奴美貌,想納為妾,而將軍王茂阻止之。後來,有位軍官田安啟請求蕭衍賜予自己當妻子,潘玉奴不願意,哭道:「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死而後已,義不受辱。」自己從前受君主恩遇,如今怎能匹配給下人?到死也只屬於蕭寶卷一人,絕不受辱。蕭衍便下令讓她自縊而死。潘玉奴死後屍體被擡出去,還遭獄吏非禮。潘玉奴被後世視為紅顏禍水,也是美人代稱詞。

  據說,後來裹小腳被稱為「三寸金蓮」的「金蓮」也來自於「步步生蓮花」典故。《延禧攻略》這位烏雅.青黛真正被拖出去的原因,也剛好是她腳上三寸金蓮,此舉正違背皇上禁止漢軍旗秀女纏足。纏足是漢人特有的文化,滿清入關以後,許多滿人婦女也纏足。清朝對於纏足此風可不贊同,頻頻明令禁止,效果卻仍有限。烏雅氏身為滿人,她的「步步生蓮花」剛好讓皇帝注意她的一雙小腳,被皇帝斥責「學此等糜爛頹靡風氣」,連她父親也須一併究責。

2018-07-26 (33).png

  第一個Game Over的人出爐,不到20分鐘。回想魏瓔珞事前所說的話,魏瓔珞是有心還是無意的呢?

2018-07-27 (8).png

牡丹錦雞圖

  吉祥因手受傷,刺繡時沾上了血,求助一同長大的玲瓏遭拒,魏瓔珞主動幫忙繡,兩人交換繡作,最後形成一幅牡丹錦雞圖。瓔珞稱與吉祥兩人共同合作完成,都成功選入繡坊當繡娘。

2018-07-26 (36).png

2018-07-26 (37).png

 

【一耳三鉗】

  納蘭.淳雪:「臣女的阿瑪說,女子一耳戴三鉗、穿花盆鞋,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若是一朝拋棄,效仿漢女一耳一墜,那就是忘了祖宗。」

  皇上:「說得不錯!大清入關多年,這滿州舊俗都漸漸沒落了,朕讓他們學漢文、識禮教,可沒叫他們連自個兒是誰都忘了。」

2018-07-27 (4).png

  上面提到纏足是漢人傳統,大清皇朝一直都有禁令要求漢人不準纏足,更遑論滿人纏族了。滿漢的文化交流之下,還是有不少滿人學習漢人纏族之風,原來「一耳一墜」是漢人婦女纔有的傳統,滿人是「一耳三鉗」(鉗,穿孔式耳環俗稱)。

2018-07-27 (5).png

  筆者拙見,第一次聽見與看見「一耳三鉗」,是在如懿傳海報發布之時,原來這纔是真正還原歷史啊!過去的清朝古裝劇,並不是每一部嬪妃都有一耳三鉗裝扮。據立故FB貼文:「《皇朝禮器圖式》卷六、卷七中,清楚地記錄清朝婦女的禮服,其中從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皇太子妃以及七品以上的民公夫人,耳飾均『左右各三』。」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選秀女時還曾降旨:「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若滿州婦女不遵循一耳三鉗傳統,可能會遭受懲罰。

  《延禧攻略》還原歷史,劇情也特意說明,可見其用心。

 

【十二《宮訓圖》】

  皇上御賜個宮一匾額一幅畫,長春宮《敬修內則》匾額以及《太姒誨子圖》、儲秀宮《西陵教蠶圖》……等。完整十二匾額與圖分別如下:(宮:匾額/圖/《延禧攻略》劇中時居者)

  景仁宮:《讚德宮闈》/《燕姞夢蘭圖》

  承乾宮:《德成柔順》/《徐妃直諫圖》/嫻妃

2018-07-26 (46).png

  鍾粹宮:《淑順溫和》/《許後奉案圖》

  延禧宮:《慎贊徽音》/《曹後重農圖》

  永和宮:《儀昭淑慎》/《樊姬諫獵圖》/怡嬪、愉貴人

  景陽宮:《柔嘉肅靜》/《馬後練衣圖》

  永壽宮:《令儀淑德》/《班姬辭輦圖》

  翊坤宮:《懿恭婉順》/《昭容評詩圖》

  儲秀宮:《茂修內治》/《西陵教蠶圖》/高貴妃、嘉嬪

  啟祥宮:《勤襄內政》/《姜後脫簪圖》

  長春宮:《敬修內則》/《太姒誨子圖》/皇后

2018-07-26 (38).png

  鹹福宮:《內職欽奉》/《婕妤擋熊圖》

  這些畫中故事都是歷史上受讚頌后妃之傳說,乾隆賜予個宮一幅《宮訓圖》,意在勉勵后妃們,學習古代賢梁后妃們的美德。(《宮訓圖》的資訊很少,若筆者有查到較正確並詳細的資訊,再另外寫完整文章。)

  《敬修內則》的「內則」源於《禮記》內則篇,是最早講述婦女禮節的文章,尤其是嫁人為婦所須遵守之禮節。《敬修內則》大概就是期勉皇后做好協理後宮之則。而《太姒誨子圖》典故源於周文王的正妃太姒,周武王之母。太姒替周文王誕下十子,從小便嚴加管教,無人做出傷天害理之事。在皇后眼裡,認為這都是皇上對於自己喪子無法釋懷,所做出的提醒,讓皇后更加喪氣。

2018-07-26 (42).png

  《西陵教蠶圖》源於嫘祖,嫘祖為西陵氏,相傳她「教民育蠶,治絲蘿以供衣服。」(《通鑑外紀》)。高貴妃收到《西陵教蠶圖》,原本氣得要死,聽了嘉嬪的解釋才息怒,但仍留下一句:「你的意思,皇上是既希望我們賢良淑德,又要美貌出眾,又要勤儉持家,又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他這是要女人?還是神人啊?令人莞爾。可噴笑的還在後頭呢!

  李玉:「要求集萬千美德於一身,這個到哪兒去尋啊?」

  「朕是看她們太閒了。閒,則生事。朕給後宮賜了宮訓圖,夠她們琢磨一陣子的。」

  李玉:「琢磨一陣子?它也沒什麼用啊?」

  「因為她們呀,大多都跟你一樣笨,只會覺得是朕在提醒她們,要懂得賢良淑德。那為了符合朕的暢想,做一個賢良的嬪妃來討好朕,那豈不是要安生幾日嗎?那朕就可以清靜幾日了。」

  李玉:皇上,弄了半天,您這是在耍她們呢!

  (眨眼)

2018-07-26 (54).png

  「……」

2018-07-28 (35).png

  天啊,皇上也太可愛!!!而皇上的可愛之處可不只這項,回顧選秀時他的毒舌,嫌人瘦、嫌人胖、嫌人黑,還用不同語句諷刺:

  嫌人瘦的時候,皇后就瞥了皇帝一下,但他還是繼續毒舌XDDDDD

2018-07-26 (29).png

 

【儀駕?儀仗?彩杖?】

2018-07-28 (2).png

  錦繡:「那就是妃嬪的儀駕呀?」

  方姑姑:「沒見識的東西,只有皇后用的才叫『儀駕』,剛才過去的是高貴妃,那叫『儀仗』。」

  玲瓏:「那其他嬪妃呢?」

  方姑姑:「那叫『彩杖』,不過只有一宮主位才能用。」

  這段解釋了後宮出行時的陣仗,分階層有「儀駕」、「儀仗」與「彩仗」。但重要的是呈現魏瓔珞對於後宮的榮華富貴毫不羨慕,她入宮的原因可非錢財。

2018-07-28 (3).png

 


#2 第二集

【老孃不是好惹的】

  錦繡看不慣魏瓔珞,說不過魏瓔珞便灑一茶壺的水到她被褥。瓔珞閉口不言,提水桶復仇。

2018-07-28 (9).png

2018-07-28 (15).png

  「都鬧夠了沒有?吉祥她完不成繡作,就只能安排下差,因為我幫了她,受到了誇獎,你們個個就眼紅。自己不幫人,還不準別人幫,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原本我不在乎,因為我入宮也不是為了交朋友,但我今天必須警告你們:我,魏瓔珞,天生脾氣暴、不好惹,誰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對她。

2018-07-28 (16).png

2018-07-28 (17).png

  (揪著錦繡要去見姑姑,威脅要死一起死XD

2018-07-28 (19).png

  瓔珞只是威脅威脅罷了,最後還是算了。

  吉祥:「瓔珞,你好厲害啊!」

  瓔珞:人心存良善,更應懂得自保。你要記住。

2018-07-28 (22).png

 

【姐姐魏瓔寧】

  瓔珞當初劈棺,欲親眼見姐姐屍體,雖然她發現姐姐脖子上有瘀痕、是被掐而死的,但是家族早已認定姐姐是不真節之人,一味指責魏瓔珞的行為。瓔珞不管父親反對,也要入宮替姐姐沉冤得雪。

2018-07-28 (24).png

2018-07-28 (26).png

  瓔珞入宮時,帶著一個小甕,她向方姑姑稱是家門前的土,但應該是姐姐的骨灰?

  「姐姐,對不起。」

2018-07-28 (47).png

  /

  張嬤嬤:「你剛才說的那個人(魏瓔寧),名字當中第三個字是高貴妃的閨名(高寧馨),宮女都得避諱。后妃的名字,下人不配叫,你說的那個人,在這兒應該是已經改了名字。你以後千萬不要拿她的名字到處去詢問,萬一被別人聽見了,肯定是要喫瓜落兒的。」

  「避諱」是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上,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取名上甚至同音也得避免。避諱的方式主要以他字代換,或是將該字缺筆。張嬤嬤在此提及嬪妃之名也得避諱,筆者沒有查到相關史實,不過下人們出於尊敬或害怕之心主動避諱,也不無可能。《延禧攻略》在此用了「避諱」,讓瓔珞找尋姐姐魏瓔寧的死因更加難了,誰會知曉魏瓔寧一人是誰呢?(註:「落瓜兒」是北京話「受牽連」之意。)

 

【枇杷膏有毒?】

  高貴妃一懷疑嘉嬪懷有身孕,便急著到永和宮逼嘉嬪喝下枇杷膏,表面上是要幫嘉嬪治好咳疾,誰知道藥裡有何傷害身體之物?嘉嬪雖然沒有喝下琵琶膏,但太醫卻不察有異,讓心急告狀的怡嬪被冠上汙衊之罪,被罰當眾掌嘴,動手的人是高貴妃身邊的宮女芝蘭。

  張嬤嬤:「宮裡歷來的規矩打人不打臉,如今貴妃這麼做,分明就是羞辱怡嬪,叫她顏面掃地。說起來身居嬪位,有的時候,竟連最下等的宮女都不如。

2018-07-28 (54).png

  魏瓔珞聽聞嘉嬪喊著高貴妃給的枇杷膏分明有毒,直說新葉纔有毒,老葉無毒。嘉貴人慾拉著魏瓔珞找皇后,遭張嬤嬤阻止,嘉貴人自己前往也喫閉門羹。

2018-07-28 (65).png

  (明玉真不是普通的欠揍……)

2018-07-28 (99).png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反正我說的每一個字,都對得起天地良心。無錯卻要認錯,恕瓔珞辦不到。

2018-07-28 (75).png

2018-07-28 (76).png

  張嬤嬤氣到把瓔珞帶去永和宮,結果……

2018-07-28 (77).png

2018-07-28 (80).png

  「怡嬪為什麼要死?如果她不死,尚有一搏之力。就是怡嬪太懦弱了,別人羞辱她,她就要去死,憑什麼?」

  張嬤嬤:「不去死,難道活著自取其辱嗎?」

  「換成了我,千萬人的唾液,我也能唾面自乾,哪怕就是讓我跪著等,我也要等下去,直到真相大的那一天。

2018-07-28 (82).png

  張嬤嬤:「行勢比人強,一顆雞蛋怎麼敢去碰石頭?」

  「嬤嬤說錯了,我不是雞蛋,我纔是那塊臭石頭。

  張嬤嬤:「當有一天真的倫到你了,你就知道到底有多可怕了。」

  「碰得頭破血流,大不了一死。

2018-07-28 (85).png

  瓔珞跑去揍一棵樹,殊不知是「靈柏」,還讓皇上看見!天啊天啊,令妃與皇上初見面之日要來臨了!(很興奮XD

  回到怡嬪之死,她成了第二個GG的人(其實#1也有一個宮女因亂告發瓔珞與吉祥作弊被除名,但那女的連名字都沒有XDDD),一集一個人掰掰真的滿刺激的,不過那麼漂亮的怡嬪才幾幕就掛了,有些可惜呀!飾演怡嬪的是徐百卉,曾飾演《羋月傳》的孟昭氏。

2018-07-29 (5).png

 

【中間構圖】

  片頭一開始就是漂亮的對稱圖,一羣鳥兒從左邊飛至右邊。還有很多人物置於正中間,建築對稱的漂亮畫面。

2018-07-27 (1).png

2018-07-26 (2).png

2018-07-26 (12).png

  正片中也採用很多這種中間構圖,呈現宮中的華麗壯闊。

2018-07-28 (36).png

2018-07-28 (44).png

2018-07-28 (38).png

2018-07-28 (70).png

2018-07-28 (75).png

  但最特別的莫過於讓人物直接對著鏡頭說話,如高貴妃從暗處走到亮處,直勾勾盯著觀眾道出不滿,更顯霸氣。

2018-07-26 (45).png

  或是魏瓔珞死不認錯。

2018-07-28 (67).png

  《延禧攻略》色調上採「高級灰」,加上大量的置中構圖,讓畫面更為復古,也讓《延禧攻略》這現代化的片名有些反差萌。

  關於「置中構圖」,執導《歡迎光臨布達佩斯大飯店》、《犬之島》的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就是著名使用「置中構圖」為極致的導演。

  (Wes Anderson // Centered from kogonada on Vimeo.

  再補充一下,下面這一幕筆者觀察有些久,有種說不出的美,總覺得宮女們的包袱顏色也有設計過?

2018-07-28 (6).png

  再仔細看一下才發現,顏色是從魏瓔珞和她左手邊宮女開始,紅與藍分別向畫面左右延伸的漸層!

 

【特別人物】

魏清泰/沈保平

2018-07-28 (28).png

  他就是甄嬛的爸爸甄遠道啊!

2018-07-28 (97).png

 

第1頁|全文共2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