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網路)

簋街的「簋」字音同「鬼」,指的是中國古代一種圓口兩耳的食物容器,以「簋」命名的街道,自然是吃飯的去處。簋街位於北京東直門內,在長達一公里多的大街上,各式餐廳坐落在大街兩側,又被稱為北京的「餐飲一條街」,是越夜越熱鬧的場所,有許多餐廳都主打24小時全天營業的,因此也稱得上是北京夜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圖片摘自網路)

這裡的餐廳習慣以大紅燈籠作為裝飾,所以一提到簋街,腦海裡所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夜幕低垂之時,滿街大紅燈籠高高掛,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

簋街最大的特色在於:餐廳的同質性很高。這幾年簋街的代表性食物是麻辣小龍蝦,所以整條街走下來所看到的餐廳幾乎都主打麻辣小龍蝦。所以你要說簋街的經營是以市場流行為導向也不為過。

雖然餐廳密度很高,但用餐時間經過這裡,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出各家餐廳生意好壞的差別。生意好的,在餐廳外的等候區可以坐滿了人,位子甚至排到了人行道上來,給客人打發時間吃的瓜子殼也丟得滿地都是,大家還是樂此不疲,非等到不可。而生意差的,餐廳裡有時連一兩桌客人都看不到,然後兩三個員工百般聊賴地或坐或站在店門外,有的會很熱心地跟路過客人推銷,有的也就是意興闌珊地問你:嚐嚐道地的麻辣小龍蝦不?

由於朋友推薦的餐廳是屬於上述生意好的等級,看到外頭那種排隊的景象,我們是立刻打消念頭,轉而找到這一家小漁山餐廳,一進去才發現餐廳之大,像在走迷宮一樣,也是座無虛席。



來這邊肯定要嚐嚐招牌-麻辣小龍蝦的,小漁山的小龍蝦有分5元、8元、10元三個檔次,我們點了一隻10RMB的,共10隻,雖然外表看起來碩大肥美,但撥開後發現其實很瘦小,說穿了就是小龍蝦嘛,主要還是為了享受那種動手吮指的樂趣,光是那麻麻辣辣的味道就很令人滿足了,特別是對我這種重口味的人來說。



另外我們還點了彝山梭邊魚,似乎是在當地很常見的一道料理,梭邊魚又叫鉗魚,其實就是鯰魚的一種,天知道我最害怕鯰魚那看起來黏黏滑滑的皮膚了,但是餐廳以這種型式料理出來的鯰魚還蠻好吃的,不過對於牠的皮,我還是敬而遠之啊。(68RMB/一道)



再來是辣炒海瓜子,吃起來也是鹹辣鹹辣的,很對味很下飯。不過根據身邊見多識廣的老饕說法,這海瓜子好像小了點?(28RMB/一道)


(圖片摘自網路)

還有一道來不及拍照的扇貝蒜茸蒸,味道也不錯,看這網路上截取下來的圖片,看起來多美味!(36RMB/一道)

餐間也點了一兩道青菜均衡一下,還有酸梅湯一扎。天生怕酸,從來不喝酸梅湯的我卻在北京克服了這項障礙,甚至愛上了酸梅湯。不管是老龍齋的酸梅湯,或是一般餐廳點的酸梅湯都好棒,幾乎每頓大餐都要點個酸梅湯才過癮。



北京地道小吃「驢打滾」,又叫「豆麵糕」,外皮是用糯米做的,裡面包的是紅豆餡,表面再沾上黃豆粉,就很像小毛驢在地上打滾後,身上沾滿了黃土一樣。這樣的由來是不是很可愛呢?這家的驢打滾不會死甜,比我想像中好吃喔!(18RMB/一道)

整體吃下來,可以感覺出這家店走重口味路線,該油、該香、該辣、該鹹的一應俱全,對味的人就會吃得很滿足。最後結帳總金額為338RMB,也算是很划算又有飽足感的一餐囉!其實簋街還有很多名氣響亮的餐廳,如果有機會去的話,真的可以去不同的餐廳感受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