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江西南昌)、嶽陽樓(嶽陽)、黃鶴樓(武漢)、蓬萊閣(山東蓬萊)並稱四大名樓。

滕王閣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 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 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裏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閣乃仿宋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範坦重建,比唐閣範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羣,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1989年10月8日,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勝利落成。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誌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峯」。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佔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勝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王勃 滕王閣滕

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蓬萊閣

蓬萊是中國古代民間和道教傳說中著名的神仙住所和人間仙境。創建於宋嘉祐六年(1061年),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巡撫李戴於其旁增建了一批建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知府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主持進行擴建,使其大具規模,後又得以多次修繕,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載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為尋求仙藥先後來此,傳說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東海去求仙丹,著名的「八仙過海」神話故事傳亦在此,自古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歷來是道教煉士修真之境,閣之附近現存留歷代文人雅士觀海述景題刻二百餘處;登臨閣廊,舉目遠望,長山列島時隱時顯,東北海疆碧波連天,春夏之際,海市蜃樓時時光臨登州海上,使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七絕·蓬萊遠眺李祚忠人間仙境是蓬萊?遠道而來景自開。碧海平明無幻影,丹崖山外起樓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