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築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如果基地面積和建築密度不變,該項目計劃總用地面積14622.275平方米(約合21.93345畝),建築佔地面積2990.07平方米(約合4.485105畝),建築密度36.64%,容積率5.05,綠地率20.19%,停車位330輛。與容積率密切相關的單個指標就是建築密度,術語釋義爲:建築密度是指某一基地範圍內,所有建築物底層佔地面積與基地面積的比率(%)。項目容積率2.99,建築密度33.0%,綠化率35.0%。項目總用地面積30674㎡,總建築面積96701㎡,容積率2.1,項目用地範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綠地率30%,用地性質爲商住用地。

  容積率: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多層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容積率1.6,居民舒適度較高;綠化率達到了48%,綠化面積大,凸顯生態健康氣息,住戶居住起來會比較舒心。超千萬豪宅升龍桃花園著計劃出爐,預計年中首開按照公示,項目分爲a、b兩個地塊,本次公示方案爲a地塊,用地面積40836.9㎡,容積率≤1.22,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建築密度≤40%,綠化率≥30%,總建築面積爲92062.6㎡。房屋容積率概念: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比值樓房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計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分爲實際容積率和計劃容積率兩種。在城市計劃區的某一宗地內,容積率是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程度的差異。決定小區空間是否通透的兩個重要指標是建築密度和容積率,美好和居的建築密度只有20%,容積率2.8,容積率是城市區劃管理中所採用的一項重要指標。

  按照宗地的計劃設計指標及最有效利用原則,本次評估設定:宗地的建築容積率5.8,建築密度34.73%。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鴻溝、有確定權屬的,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在城市計劃區的某一宗地內,容積率是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才能反映土地的具體利用強度。容積率介於1至3.2之間,綠化率最小爲30%,建築密度最大爲30%,目前地塊已達五通一平條件。建築覆蓋率又稱建築密度,是指建築物基底佔地面積與總面積的之比,除特別註明外,計算時一般包括附屬建設物。

  咱們常常用綠化率、容積率來衡量單個樓盤是否宜居的標準。人們購置土地使用權的目標是爲了對土地進行開闢,成立房屋。隨着住宅層數的增加,單方造價係數在逐步降低,即層數越多越經濟。宗地位於雙流區黃水鎮長溝社區集體,佔地面積約70.2畝,爲純住宅用地,起始樓面地價6100元/㎡,計算容積率2.0004。目標地塊所屬板塊一年內成交的可比地塊每畝地價、容積率及樓面地價。在一般情況下,由於佔地面積是必然的,地價確定後,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土地成本也是固定的,提高容積率允許提高土地的效益,但建築容量的增大,會帶來建築環境的劣化,降低應用的舒適度。爲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調和,城市計劃中的容積率物質客觀上的最合理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