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提要   第十八章   主題:神對付祂聖民的目的  

壹、詩歌書的第一卷

一、約伯記是詩歌書的第一卷。聖經中被稱為詩歌書的有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五卷。耶利米哀歌本來也是一卷詩歌,可是牠被算為耶利米書的附錄,也有古卷稱之為「耶利米書卷二,」所以不列在詩歌書中。

二、詩歌書的內容是神的子民在生活中所得的各種屬靈經歷,受聖靈的感動,藉著詩句,向外傾吐。所以聖經中的詩歌並不是抽象的、空想的、不切實際的。

三、約伯記不全是詩歌體裁。一章、二章、和末章七至十七節都是散文。

 

貳、希伯來詩歌的結構

希伯來詩歌是非常特別的,牠的結構並不注重在音韻、音節或音調等,乃是特別注重在意義的並行、重複和重疊。例如:

一、同一個意義從正面和反面的詩句並行的說出來:

你要全心信靠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三5)

二、同一個意義從類似的詩句重複的說出來:

耶和華要給受欺壓的人作高臺,在急難的時候作高臺。(詩九9)、

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識,使聰明人得著智謀;(箴一5)

三、相對的意義從相對的詩句並行的說出來。

義人的記念被稱讚;惡人的名字必朽爛。(箴十7)

四、不同的意義從並行的詩句像砌甎一般重疊起來,進展到最終最高的意義:

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雛鷹所喫。(箴三十17);

你們要從地上讚美耶和華,大魚和一切深淵,火與冰雹,雪和煙霧,執行祂話的狂風,大山和一切小山,結果子的樹木和一切香柏樹,野獸和一切牲畜,爬物和飛鳥,地上的君王和萬民,首領和地上一切審判官,少年人以及處女,老年人並孩童,都當讚美耶和華。(詩一四八7~12)

五、此外,有的詩歌是上述幾種的結構方式所合成的,極為錯綜複雜,尤其在譯文中很難看出牠詩的結構: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死前,不要不應允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求你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我需用的那分飲食,求你供給我,免得我飽足了,就否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又免得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三十7~9)

也有的詩歌是以一句特出的詩句一再作詩歌中的重複句:

你們都要讚美祂!(詩一四八。);

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三六。)

也有的詩歌是以希伯來文的二十二個字母,順著次序,作詩歌中每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耶利米哀歌一章首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奧拉夫」(A),二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培史」(B),三節首字的第一個字母是「祈梅耳」(G)…以下類推。

 

叄、書名和著者

一、本書中的主要人物當然是約伯,所以名之為「約伯記。」

二、「約伯」的原意即「遭痛恨」或「受逼迫。」因為他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所以他遭受了撒但的痛恨和逼迫。

三、有些不信者不相信約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可是神自己就曾兩次證實約伯確有其人:『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在其中(結十四121420)聖靈也證實約伯記中的記載是正確的,祂藉著雅各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五11)

四、本書著者是誰,解經家對此意見各異。有的說是先知以賽亞,有的說是神人摩西,有的說是約伯自己。但根據三十二章十五至二十二節的語氣看來,本書著者極可能是以利戶,因為在那記事的情形中,他自稱是「我。」

 

肆、時代時間和地點

一、約伯所處的時代,解經家一致認為很早,極可能是在亞伯拉罕、以撒或是雅各的時候,而最遲也絕不能在摩西之後。因為:

()他在他的族中好像是一位祭司,向神獻祭,為人贖罪,(5)這種事如果在神賜律法之後是不可能的。他所獻的是燔祭,這是在律法時代之前早有的一種祭。(比較創八20,二二13,三一54)

()他與幾位朋友辯論時,從沒有題到出埃及時的神蹟,又論到罪的問題時,也從沒有引用神的律法。

()他的年齡可能是二百一十歲,因為他在受試煉之後,又活了一百四十歲,而這是「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四二1016)這樣的高齡,是在列祖的時期裡纔有的。

()他有大羣的牛、羊、駱駝、驢以及僕婢,(3)這正是列祖時期的情形。(比較創十二16,十三5,二四35,三;14,三十43)

()他在本書三十一章二十六、二十七節中題起拜日、月的事,這是最早、最原始的拜偶像的形式。

二、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大約不到一年。

三、約伯所住之地是烏斯,在以東的南部,亞拉伯曠野之西,與迦勒底相連。烏斯是屬以東。(哀四21)

 

伍、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沒有人像他完全且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一8)神的兒女的生活和神的榮耀有關。像約伯那樣的正直、敬虔、聖潔,正是神在撒但面前的無上榮耀。

二、撒但在神面前晝夜控告信徒,(9,二4,啟十二10)他過去如此,今天亦然,直等到有一天他「被摔下去。」他對於那些冷淡的和退後的信徒們,認為在神面前根本不值一題;惟獨對於那些愛主的和追求的信徒們,他從不肯放鬆,晝夜控告。神為要證實祂的兒女們的忠誠,有時許可撒但攻擊他們,只是加以限制。(伯一12,二6)所以,一個跟隨主走十字架窄路的信徒遭遇了歧視、患難和逼迫,本不是希奇的事。正當受試煉的時候,他應當一面注意隱藏在人、事、物背後的仇敵-撒但,一面從中尋找「效力」和「益處。」(羅八28)

三、神的目的是要約伯經過試煉,信心更堅固、更寶貴。撒但的目的是要約伯遭受患難而棄絕神。神終於得到勝利,因為約伯經過試煉和教育以後更認識神。(伯四二5)撒但從始至終是失敗的,因為約伯雖然經過剝奪和擊打,加上他妻子的催逼,他仍守住純正,沒有棄絕神。(21~22,二10)他曾明確的表示:「祂雖殺我,我仍信祂。」(十三15,直譯。)這是約伯一生中最可貴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可是約伯在他學習功課的過程申,也有他失敗的一段。當他的朋友來了,為他悲傷,放聲大哭,想給他安慰,他卻開始可憐自己,並且覺得他受苦是冤枉的,因此就厭世而咒詛自己。當他們堅持約伯是一個偽善者,受苦是因著隱藏的罪,需要悔改,他卻開始辯護自己是無罪的,並且自義,因此還以為神無故的苦待了他。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是應該的,可是出乎肉體的溫情和天然的體貼,反使人生出自憐和自怨。給人勸慰和幫助是應該的,可是若不依照神的心意而一味堅持自己的見解,反使人自高和自義。多少的時候,我們對人作了約伯的朋友,不只沒有解決人的難處,反而使他增添錯誤。

五、約伯的朋友的話語,可以說動機都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可是不能應用在約伯的事上,所以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也不能解決他的難處。

以利法所說的話是根據於他超然的、非常的經歷。(西12~16)他以為別人(特別是約伯)沒有遇見靈,身上毫毛沒有直立起來,沒有得到默示,那只有低頭領受像他那樣有經歷的人的斷案和指示。當他斷定約伯受苦的原因時,他認為約伯理應謙卑折服。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有了一次屬靈的經歷,就看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能彀憑他那次所學的解決一切的事。這樣的人多半是主觀的、武斷的、忍心的、剛硬的,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的。

比勒達的話語是根據於一些普通的遺傳和古諺。(8~10)他以為前人所說的智慧和敬虔的話都是天經地義,能彀解決一切的事。誠然,他所說的都是真理,但那是人所共知的,並沒有甚麼特出的亮光,也沒有甚麼醫治的安慰。(參讀九1~2,十三24)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熟悉了一些「教」的遺傳和聖經的知識,就看自己是一位超越的拉比,可以隨便教導人。這樣的人多半是重知識過於生命,重道理過於屬靈的實際。

瑣法的話語是相當粗暴的,(十一2~3)也是帶著咒詛的,(5~6)並且也是高壓的。(7~12)他說了這種話,可能使一些無知識的、浮淺的人折服,無言可答,但是對於像約伯那樣明理的人並無半點功效。今天我們也會看見,有的人往往想以屬靈的地位、無禮的態度、責備的話語、甚至以「神的旨意」來壓倒人,要人接受他的幫助。(參讀三三7)這樣的人多半是滿有成見和屬靈的驕傲,並且自命為認識神的,以屬靈的權威自居。

以利戶比約伯的前三個朋友好得多。他的話語是比較公正的,因為他認識神遠勝過他們。(三三12~30,三四10~30,三五5~8,三六1~16)他雖然像那三個朋友一樣,說到約伯的遭遇與罪有關;(三四1137,三六9)但他更能說明神的恩典,(三三29~30,三六16)和神在約伯身上教育的目的。(101522)所以神不把他列在前三個朋友中。(參讀四二79)可是他的話語仍帶著年輕人急躁和自滿的態度,(三二5~91214)而且也沒有說得完全,因此並不能幫助約伯甚麼,需要神親自來說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