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互鏈脈搏·梁山花榮

  本文首發騰訊新聞平臺

  花光1200萬最快需要多久?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只需5分鐘。

  “我爆完了,1200萬清零。”3月30日下午5點多,BitMax某微信交流羣裏,一位投資大戶一語激起千層浪。

  就在半個多小時以前,這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的BTMX平臺幣期貨在5分鐘內瘋狂下跌了500%,短時間內的巨幅波動導致了大量合約用戶爆倉,用戶資產直接歸零,甚至是負數。

  “我也沒了,60萬,想死了。”

  “我都想跳樓了,(虧了)130萬U(USDT穩定幣),1.4倍槓桿……”

  “0.5倍都爆,羣裏虧了幾百萬的不下10個人,幾百萬一千萬就這樣沒了。”

  ……

  3月30日這一晚,成了衆多BTMX大戶的不眠之夜。

  而讓更多投資者感到驚恐錯愕的是,在爆倉之後,BitMax交易所發出爆倉通知,暫時限制借貸加槓桿賬戶的一切功能和現貨賬戶的買入及提幣功能,並要求借貸用戶在48小時內付清所有貸款和利息。

  (BitMax發佈價格異動數據分析的部分公告內容)

  在爆倉後不久,BitMax發佈官方公告,將此次幣價暴跌歸結爲用戶交易和強制平倉訂單導致,但對於處理穿倉情況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不少損失慘重的投資者認爲,BitMax割韭菜內幕太明顯,完全把投資者當傻子。

  “國外有一家很大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所叫BitMex,期貨交易量一度超過OKex和火幣的總和,BitMax模仿BitMex的名字,年初在多家區塊鏈媒體瘋狂打廣告,讓人誤以爲和BitMex是一家交易所。”某BitMax投資者爆料稱,BitMax其實是山寨版的BitMex,“BitMax割韭菜可以,但是把用戶當傻子就過分了。”

  事實上,BitMax交易所收割韭菜並不是個案,平臺幣也並非加密貨幣交易所割韭菜的唯一方式。身處幣圈的金字塔頂,加密貨幣交易所割韭菜手法早已花樣百出,臻至“化境”。

  就在本週,比特幣暴漲似乎又拉動了新一輪的牛市,大量幣圈的韭菜再次蠢蠢欲動,但據路透社消息,比特幣此次大漲背後有可能跟一位神祕買家1億美元的訂單有關,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誰做了這筆交易,動機又是什麼?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們應提高警惕,防止再次被“割”。

  頻頻“爆雷”的平臺幣

  作爲加密貨幣交易所直接發行的數字資產,平臺幣最初由幣安發行的BNB崛起而快速走紅,OKex、火幣等多家明星交易所和大量小型加密貨幣交易所也競相效仿,通過交易費減免、定期回購等方式吸引大量散戶入場。

  互鏈脈搏從非小號查閱發現,當前市場上的平臺幣種類多達100餘種,其中還能正常交易流通的平臺幣數量將近50種。

  (截至2019年4月4日全球部分平臺幣市值及流通量)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平臺幣曾一度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割韭菜屢試不爽的手段。相較於其它加密貨幣,平臺幣由交易所直接發行,因此交易所自身不僅手握大量的平臺幣,同時還能通過釋放消息對平臺幣的價格形成操縱。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Fcoin的FT幣,Fcoin交易所爲了快速獲取用戶,將長期發展紅利在短期內集中釋放,在熊市之下,FT在極短時間內逆勢上漲百倍,成爲2018年罕見的百倍幣。但與此同時,在Fcoin採取不設硬頂的交易挖礦模式,導致刷單團隊成爲平臺主力羣體,惡化了交易所平臺的生態系統,由於Fcoin後續新增資金流入速度趕不上用戶拋售速度,整個交易所陷入負反饋模式,導致幣價大跌,對投資者造成嚴重傷害。

  而前一段時間,幣安、火幣等平臺幣價格大幅上漲的背後,也有投資者發現其通過釋放利好消息,炒作操縱幣價的跡象,後續由於沒有實際的新增價值作爲支撐,引發平臺幣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

  如果說通過釋放利好炒作操縱平臺幣幣價,是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心照不宣的割韭菜手法,比之更嚴重更狠的是,交易所直接“爆雷”跑路。

  在2018年下半年,發生了多起平臺幣暴跌,交易所直接跑路的事件。最早跑路的是86BEX的平臺幣,從5月22日試運營到“破產重組”前後時間都不到1個月。

  平臺幣86BEX的跑路掀起了多米諾骨牌效應。6月14日,正式運營不滿一週的Cattleex交易所宣佈破產,用戶的資產也將暫時鎖定不能提現,同時暫停一切交易。

  2018年7月跑路的平臺幣更多,包括滿幣網推出的平臺幣coni,一天漲幅逾六倍,但一週後價格暴跌,最後只剩一地雞毛,而爲了割韭菜搞了兩套挖礦階段的BigONE也相繼關停。

  到了8月份,平臺幣更是玩起了花式割韭菜的套路。比如Bitforex交易所在讓用戶將SDT充值到平臺後,直接鎖定代幣,不僅不能提現,甚至連交易對和代幣資產都不見了。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割韭菜大法”

  一直到如今,交易所因平臺幣暴跌直接跑路的事件仍然時有發生。而爲了扭轉平臺幣下跌的頹勢,繼續割韭菜,交易所們又開始不斷升級平臺幣的玩法。

  (製表:互鏈脈搏)

  互鏈脈搏將加密貨幣近兩年來的割韭菜的手法劃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ICO。在2017年9·4禁令之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盈利模式比較傳統,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項目發行方上線新幣的上幣費和投資者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交易費。

  彼時,大型交易所幾乎每天都有新幣上線,上幣費用標準雖然不同,但都在百萬元以上,而幣安的上幣費用門檻一度達到兩三千萬元人民幣。而海量短線交易帶來的鉅額手續費更是頗爲可觀,比如在火幣上100萬元交易一次,手續費就高達4000元。

  第二階段,發行平臺幣。2017年7月,幣安正式發行平臺幣BNB,幣安放棄了持幣分紅機制,採取利潤回購機制,同時用戶持有BNB可以抵扣一定手續費以及參與上幣投票,將自身利益與用戶利益相綁定,在2017年底行情瘋漲之際,BNB價格較發行價上漲了100多倍。

  而隨後在2018年1—2月,火幣、OKex等老牌交易所都不約而同地上線了平臺幣,在比特幣行情正值巔峯之際,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狠狠地割了一把韭菜,但在慘淡的市場行情下,平臺幣也首當其衝。

  第三階段,交易即挖礦。2018年6月,幣市行情低迷下行的情況下,Fcoin交易憑藉交易即挖礦模式登場,其交易量一度躍居世界第一。而Fcoin的平臺幣FT也在極短時間內創造了百倍幣的神話。

  緊接着,OKex、幣安和火幣等也相繼在1個月之類相繼加入了“交易即挖礦”的大軍,但Fcoin“交易即挖礦”的模式設計,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短期羊毛黨和機器人,無上限釋放和不斷地拋售也使得FT價格出現暴跌,一時之間,Fcoin團隊人去樓空,而大量跟隨Fcoin“交易即挖礦”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淪爲了韭菜的重災區。

  第四階段,IEO模式。在“交易即挖礦”模式曇花一現後,IEO模式成爲了交易所盤活平臺幣的新玩法。交易所作爲發行方,直接向該交易所用戶發行代幣、幫助項目方直接募資,與ICO模式不同的是,IEO跳過了提前向大衆“公募”的環節,直接將資產份額放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

  目前,由於市場尚未出現跌破發行價的情況出現,IEO尚處於火熱階段,比如幣安的首個IEO項目BTT,開盤即翻5倍,最高上漲到10倍。

  但有業界人士指出,儘管IEO看似有平臺的信譽和平臺幣作爲新的融資擔保,但仍未脫離 ICO 本質,IEO模式實質上是交易所直接越過“中間商”賺差價割韭菜。

  從ICO、平臺幣、交易即挖礦到如今的IEO,加密貨幣交易所看似在進行模式創新,但實際上仍然是抓住散戶投機心理,變換着戲法割韭菜,並且越來越簡單、粗暴。

  曾經,韭菜們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期許是,“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努力茁壯成長。”但如今,交易所已經淪爲屠宰韭菜的修羅場。

  4月2日,比特幣出現大幅上漲,不少投資者再次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從價值創造角度來看,大部分加密貨幣仍然沒有爲實體經濟創造價值,而交易所爲了生存,會千方百計創造熱點,鼓勵大家交易。未來可能還會有新模式,以及第五代韭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