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病友都知道要吃魚油來保健,而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針對全球Omega-3相關的研究報告資料庫也有好幾千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魚油。

 

  Omega-3脂肪酸=EPA+DHA,已被醫學界證實的功效族繁不及備載,整理一些重點提供大家參考:

 

* 有效幫助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因此可以降低血液濃稠度、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代謝,保持心臟健康,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腦栓塞、高血壓、降血脂、改善動脈粥狀硬化等等,因此被醫學界暱稱為「血管清道夫」。

 

* 有效幫助幼兒腦部發育及視網膜光感細胞的成熟:美國FDA在二十幾年前開始允許在嬰兒配方奶粉裡添加DHA,後來追蹤顯示喝母乳或喝含有DHA配方奶粉的嬰兒,智力發展比喝一般嬰兒奶粉的孩子好很多。

 

* 對大腦功能具有保健功效:阿茲海默症、憂鬱症、躁鬱症、過動兒、產後憂鬱症

 

* 改善痛風、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 改善過敏、氣喘。很妙的是,醫學研究顯示,如果孕婦食用足夠的好魚,還可以降低新生兒未來遺傳過敏性體質的機率,或者大大降低新生兒未來過敏的程度。

 

* 消炎:免疫系統(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的晨僵等)、文明病、關節炎、腎炎等等的身體慢性發炎

 

* 眼科疾病:視網膜退化、青光眼、白內障、乾眼症、黃斑部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紅斑性狼瘡患者而言,DHA可以減少抗DNA自體抗體的生成數量,也可以減緩蛋白尿的症狀,而由於在臨床上Omega-3具有極佳的抑制發炎效果,所以對於病友們身上許多相關的發炎反應都有很好的助益。

 

  順帶一提,台灣現在的飲食習慣嚴重西化,外食人口又占大宗,造成了普遍Omega-6攝取過多的現象,因此許多注重養生卻對養生一知半解的人或者網路文章,就會一面倒地鼓吹多吃Omega-3而不吃Omega-6,其實是不正確的!Omega-6主要負責啟動發炎反應來抵抗病菌,如果只是一昧的攝取Omega-3來抗發炎,而關閉了Omega-6的血液凝結及細胞發炎防禦能力的保護機制,身體就會處在一個嚴重失衡的狀態!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1:1,才能使身體的反應機制達到平衡。只是個人覺得這是個根本不需要擔心的問題,因為以現在國人的飲食習慣看來,Omega-6只會攝取過多,不可能攝取不足!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文明病、肥胖、癌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又年輕化的原因。

 

  • 哪些食物含有Omega-3?

  Omega-3很少見於一般食物,人體也無法自行合成,含量最高的首推深海魚:尤其是油脂較多的魚,第一名是鯖魚,每100g含有7.36g;依序為:秋刀魚(每100g含有4.5g)、鮭魚(每100g含有2.3g),其他來源還有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部分深綠色蔬菜,但含量極低且不易吸收。

 

  • 到底吃魚好還是吃魚油好?

  答案當然是吃魚好!原因很簡單,因為魚肉當中還含有其他可以和Omega-3相輔相成的營養素,所以絕對比只補充魚油的功效來得大!而且魚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多吃多健康,就是不要油炸、煎及燒烤,因為高溫烹調會讓Omega-3的油脂變質,我們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其實也不適合吃油炸/燒烤的食物。

 

  • 每日攝取量要多少才夠?

  目前建議的有效攝取量為:

  • 一般健康人士保健:約1000mg
  • 孕婦/哺乳期媽媽:2000-3000mg
  •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症:約2000mg
  • 自體免疫系統患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症、僵直性脊椎炎):3000mg以上

 

  • 魚油怎麼挑選?

  挑選安心魚油首先要注意看看產品是否附有「重金屬檢測報告」,而且最好選購生物鏈低端的魚類(10公分以下的深海魚)所製造出來的魚油,比較不會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根據研究顯示,生物鏈高端的大型魚(鮪魚、鮭魚等)比較會有重金屬殘留問題。

  其次再看每顆魚油總體EPA+DHA劑量的多寡(通常會標示在瓶身上的成分表內),然後檢視是否有添加足量的維生素E(維持魚油的穩定),確認是否使用自然蒸餾技術萃取,若是使用化學有機溶劑萃取,恐會有溶劑殘留或污染的疑慮!

  如果真的難以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選購具有歐盟認證的知名大廠品牌。通常魚油的型態、有效成分濃度、身體吸收率與價格都大有關係。

 

  因為Omega-3脂肪酸的特性是屬於不安定的,所以在製作魚油時必須把EPA跟DHA鍵結在其他化合物上,才能達到安定的狀態,而常見的製作型態有:

  1. TG Form~人體的吸收率約為60%,目前市面上有80%的魚油都是這種型態的,此類型的魚油DHA+EPA的濃度約為30%,此類型魚油加工最少,價格也最便宜。
  2. EE Form~人體的吸收率約為20%,此類型的魚油DHA+EPA濃度約50%。

一般來說,世界知名大廠生產的魚油,除了會清楚標示EPA跟DHA的各別含量之外,還會標示製作型態。

 

  提供大家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假設一顆1000mg的魚油,EPA+DHA就是1000x30%=300mg,意思就是我們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每天建議量3000mg的話,等於要吃10顆,而且劑量不足效果無法顯現!所以需求劑量高的族群會建議購買高單位高濃度的魚油,當然價格相對的會高許多。

 

  話說每天要吞這麼多顆的魚油,不但非常辛苦又傷荷包,還可能連呼吸打嗝都充滿魚腥味,與其如此,何不選擇每天吞一顆高單位的魚油就好,其他不足的用吃一些魚肉來補足呢?我的建議是每天吃一塊手掌大小的當季鮮魚,可以分散在三餐食用,也可以集中在其中一餐,超過也不用擔心,因為我們不太可能每天都攝取過量的魚肉,而且因為一定會跟其他食物一起食用,這時候其他食物內的動/植物纖維質會影響魚油的吸收,所以不會有過量的疑慮,需要擔心的反而是不當的高溫烹調方式!

 

  • 食用魚油要注意哪些事?
  • 服用魚油時最好與動植物纖維間隔開來,以免影響吸收率
  • 不要跟鈣片一起服用,這樣也會降低吸收率
  • 不要選擇複方的魚油,因為複方魚油內所添加的其他營養素不見得是天然的,還會降低每顆魚油內EPA跟DHA的含量,造成必須吞服更大量魚油的問題。
  • 台灣氣候高溫潮濕,魚油開罐後務必冷藏保存,以維持品質的穩定及安全。
  •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低血壓患者,請先諮詢過您的醫生,千萬不要自行決定以免發生危險。
  • 美國FDA有建議每日攝取魚油量最好不要超過3000mg(約10顆1000mg魚油),雖然愛斯基摩人平均每人每天都超過7000mg,但畢竟我們的食物極為多元又過量,而且他們吃的是魚、我們吃的是魚油,所以千萬要留意!以免出現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LDL上升等副作用。

 

  最後跟病友們分享一個我個人實驗的成果新發現:其實我不會天天吃魚,因為食量小、飲食又必須多元組合,所以不可能天天吃魚!而是平均每週至少有3天以上會吃魚,每次的量大約是1.5-2個手掌大小,偏愛魚皮、魚肚跟魚頭,沒有吃魚的那天才會用魚油補充,停藥三年多以來,每個月回診驗血的發炎指數都保持在正常值,也沒有任何三高、肥胖的問題,因為乾燥症而零淚水的狀況,很神奇地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太需要眼藥水的幫助,幾乎不太會發生眼睛刺痛的問題。即使滯留乾冷的美國長達2個月也沒有任何的不適!我覺得這跟我喜歡吃魚以及幾乎不外食有很密切的關係。

 

#此文刊載於104期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期刊

 

本文章享著作權法保障,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複製、轉貼或盜用,作者保留法律追述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