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都說錯了娃哈哈銷售下降原因?

娃哈哈的問題具有標杆意義,對大多數中大型食品企業都很有借鑒意義。

中國大部分企業在起家初期,品牌只要有知名度,並快速實現品類佔位,就能勝出。經驗主義和路徑依賴,讓娃哈哈等很多大中型企業在做大後仍然沿襲品牌早期的打法「明星+富有記憶點的廣告語+衛視聯播」,巨額的營銷和廣告費仍然只是再提升一點點知名度,繼續混個臉熟,沒有在更高水準的品牌戰略統帥下升級為深度品牌。但企業做大後,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質變,就必須構建品牌聯想(品牌核心價值、個性、聯想)、品牌忠誠度、品牌溢價能力等這些深層品牌資產。如果不培育深度品牌資產,品牌一定沒有未來。(本段為娃哈哈遭遇史上第一次銷售下降的深層原因一的核心觀點)

翁宰相把娃哈哈此前的成功概括為「品牌延伸做大單一品牌+聯銷體+超大規模成本優勢」。娃哈哈的品牌延伸當年幾乎被所有專家否定,成為只會在書屋窮經皓首的教授博導們批評的靶子,翁宰相的《娃哈哈不拘一格打品牌——娃哈哈的理性批判延伸》在中國經營報發表後,止住了機械思維和定位原教旨主義的批判聲。

然而,任何戰略的成功都是基於一定的前提條件,早先娃哈哈的品牌延伸是正確的,那是因為在財務實力一般、單一品牌還未成為大品牌的時候,企業應該傾盡一切資源培育一個大品牌。

從本質上講,品牌延伸是個性與財務實力之間的妥協,品牌的第一屬性是個性,為了彰顯個性,理想狀態下每個新產品都應該發展一個新品牌,但沒有一個企業有這樣的財務實力,連寶潔和聯合利華都在壓縮品牌數量。所以,基於財務實力和投入產出比的綜合考慮,在品牌定位於新品的屬性兼容的前提下,企業會進行品牌延伸。

但隨著企業實力財務實力的提升,新產品和老產品之間的關聯度越來越低,新品品類的屬性及顧客購買新品的驅動力與品牌定位不一致,再進行品牌延伸就很難推動新品。 大中型企業初期擴張,要儘可能通過品牌延伸來推新品。因為初期,新品往往與老產品的門類接近,關聯度高,品牌聯想兼容新產品,品牌延伸能較快較好地拉動新產品。

但進一步擴張後,產品越來越多,新產品門類與老產品越來越遠,品牌延伸就會力不從心,因為:

第一, 因為母品牌的既有品牌聯想和資產往往無法包容新產品。

第二,母品牌只能傳遞不同產品共性的價值和聯想,如品質卓越,品質信賴,如溫馨、浪漫等情感價值,無法彰顯新產品的個性。

第三,新產品領域有往往有強勢的專業品牌,如喜之郎延伸到奶茶,香飄飄這個專業品牌已經佔位了顧客心智。

第四,每一個品牌能進入顧客心智的產品數量是有限的。母品牌不可避免地與早期產品關聯更緊密,如雀巢就會和咖啡、奶粉關聯很緊密,和礦泉水、冰淇淋、調味品等關聯較鬆散,產品多了以後,在提及新產品時,品牌就很難進入顧客心智的前列。這就意味著,如果單純地品牌延伸來推新品,新品很難進入行業前三。·

可見,是品牌延伸還是發展多品牌,由很多變數決定,主要是在品牌個性和財務實力之間、新品的購買驅動力與品牌定位的一致性這三大要素之間進行均衡。

但我們也很難要求一個企業家有品牌戰略的專業深度,宗總個人素質再高,他也忙不過來啊。

此外,品牌延伸的主要出發點是為了節約成本,但企業有足夠實力後,如推一個戰略新品,營銷和廣告預算超過2億,足以推成功一個新品牌了。就應該適時推出新品牌形成多品牌的格局,因為多品牌更能彰顯不同產品的個性。

也就是說,以娃哈哈的實力,娃哈哈的格瓦斯面對秋林等專業品牌,正確的戰略選項是推新品牌,面對紅牛的顯著個性和強勢,啟力沒有必要用娃哈哈來背書,茶飲料要有突破,必須發展新品牌。從長遠看,娃哈哈需要對產品線進行歸類,形成品類品牌,彰顯個性,併科學規劃娃哈哈和子品牌之間的架構關係。


【軟信幫你答】這個問題不少媒體編輯們多次問過我。其實,企業家有侷限很正常,但新人不見得成長這麼快。所以,我們看第一代優秀企業家的長處就好了,有時,經驗更珍貴,更是無價之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