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皇帝,就是站著的皇帝。劉瑾是明武宗時期,武宗寵信的"八虎"之一。

他深得明武宗朱厚燳的信任,任職司禮監掌印太監。從正德元年到五年,一直操縱朝政,惡貫滿盈,是明代擅權亂政最嚴重的權宦之一。當時,就被稱為是「立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坐著的皇帝,他是站著的皇帝。

劉瑾死的也慘,被判凌遲3357刀,分三天割完。負責凌遲的儈子手,絕對是祖傳的手藝。一刀就殺死一個人不容易,但是,割這麼多刀才殺死一個人,更了不得!

這讓我想起了網上的一個故事,一個護士插了渣男友幾十刀。沒有一刀傷到要害,渣男輸了點血就沒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欺負學醫的女孩子。

回歸正題,凌遲手法很有講究,一般人真的來不了。

先從其胸脯割10刀,然後對著他大聲吆喝,怕他昏過去,等醒過來,再割10刀,如此反覆。

劉瑾總共割足3357刀,他的每一塊肉,都被人花一文錢買走吃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立皇帝」這個說法來自於林俊的《急除權宦以御大亂疏》,其中提到:「今近而京師,遠而天下,皆曰兩皇帝:朱皇帝、劉皇帝。又曰『坐皇帝』、『立皇帝』,謂陛下居皇帝之位,而劉瑾實秉皇帝之權。陛下朱姓,朱皇帝,劉瑾劉姓,謂劉皇帝也。陛下時不視朝,劉瑾西南面倨之,鴻臚唱各官叩頭,而題奏下某部,與某某酒飯,皆其言語。各官起身,鴻臚喝,向東作揖。故謂陛下『坐皇帝』,劉瑾『立皇帝』也。」林俊講得很清楚:如果說武宗是在金鑾殿上坐著的皇帝,那麼站在他旁邊的司禮監太監劉瑾就是站著的皇帝。

劉瑾這位「立皇帝」取得了明朝的中樞決策權,並通過控制國家安全及偵察、監察等權力,使自己的心腹去伺查各個部門,深入道中央、地方的司法、財政、監察、軍事等領域,以至於「中外大權一歸瑾,不復知有朝廷矣。」

上圖京劇《法門寺》中的劉瑾,尚長榮飾演

劉瑾不但「威權日盛,狎視公卿」,「百僚被其竄逐甚多」,以至於百官畏之如虎,而且是「蠱惑朝廷,變亂祖法。屏棄忠良,收集凶狡。阻塞言路,括斂民財。籍沒公卿,封拜侯伯。數興大獄,羅織無辜。肆遣官校,脅持遠近」。

劉瑾不僅僅把握大權,而且濫施淫威,如讓東廠、錦衣衛使用重枷「以施御囚。其頭號者,至重三百斤,為期至二月,已百無一全」。其這樣做的原因,《萬曆野獲編》認為:「大抵皆因罪輕情重,設為此法以斃之;或得罪禁廷,萬無可活之理」。

在劉瑾看來,律例與朝綱不過是他的工具,只要是能夠操人生死,就是威權,就能逼迫官員及人民屈服於自已的淫威。


劉瑾在武宗朱厚照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侍奉左右了,所以在朱厚照登基後,馬上得到了重用,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八虎」之首。

八虎之首的劉瑾,通過各種手段引誘性格本就活潑的武宗各種玩樂。有名的「豹房」便是在八虎慫恿下建立起來的。

玩樂多了,朝政也便落在了劉瑾手裡,逐漸成為了一名權奸。時下里暗稱朱厚照為「坐皇帝」,相對的,站在旁邊的劉瑾就被人成為「站皇帝」。

史料記載,寧王朱宸濠之所以能反叛,都是因為賄賂了劉瑾,恢復了王府護衛所致。

劉瑾放權期間,其實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做出的一些改革,史稱「劉瑾變法」,最有建樹的算是懲治貪官污吏了,雖然他自己就是個貪官,但其開創的「罰米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貪污。

「戰皇帝」劉瑾,最終被查出私藏偽璽、黃袍等僭越物品,被朱厚照判處凌遲處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