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劉瑾,明朝士大夫,正德皇帝三個方面談。

1、劉瑾。

劉瑾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利?因為劉瑾在正德皇帝還小的時候就和其他七個太監一直服侍他,所以在正德皇帝15歲登基以後,就充分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其他幾人合稱「八虎」,手中的權利直追皇帝。民間傳出正德是「坐皇帝」劉瑾是「立皇帝」的說法,由此可知劉瑾在當時的權利有多大。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劉瑾因為皇帝的信任而得權,又因為失寵而敗落。

2、明士大夫

士大夫在明朝早期時,是最不受待見的,朱元璋把士大夫殺得膽寒,朱棣殺過士大夫十族。所以明朝在早期時期士大夫很老實,但是到了中後期,士大夫開始專權,也開始了作死之路。與內臣斗其樂無窮,與同僚斗其樂無窮,與政敵斗其樂無窮,與皇帝斗其樂無窮。明朝中後期的歷史就是士大夫窩裡斗的歷史。

在劉瑾時期,內臣的力量遠大於外臣。士大夫開始了與劉瑾的鬥爭,由於正德的信任,很多證據不能讓這個耳根子軟的皇帝相信。所以明朝士大夫開始對八虎挑撥離間,幾人反目。由八虎中的一人把劉瑾謀反的證據送到正德面前,才讓正德知道劉瑾的罪大惡極,才出手剷除他。

3、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有人說是明朝幾個不務正業皇帝中的一個,隨心所欲,不理朝政。但是,也不要小看他。看看他老爹,四十年不理朝政,每天修仙。但是政權還是牢牢在手裡把握著,明朝也沒出亂子,這是帝王之術。正德從小耳濡目染,難道沒有學過幾分本領?要知道正德登基時15歲,朝堂上都是老爹時期的舊臣,把持朝堂習慣了,已經不把正德放在眼裡了。這些正德都是清楚的,但是正德沒有明面上沒有和他們硬鋼。而是把劉瑾推出來,讓劉瑾把那些老骨頭殺得差不多了,正德在出來收拾爛攤子,再重新任用一批朝臣。這樣大臣還對他感恩戴德。

所以說明朝的皇帝從來都沒有失去過皇權。因為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到明朝,已經把皇權最大的思想牢牢刻在骨子裡了,一言可上九重天,一言可貶十八獄


劉瑾之所以權傾天下,以至於稱為「九千歲」,其本質其實是皇權的延伸。

明太祖朱元璋,通過廢相,將前代的相權收歸皇室所有,所以明代的皇權較前代更加集中。

明代至宣宗時,基本形成了內閣「票擬」、皇帝「硃批」的權力分工。

所謂「票擬」,即內閣先就某一問題用黑筆在一小條子上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送程皇帝。

所謂「硃批」,是指皇帝閱覽後,撕掉,用硃筆批複,形成正式詔命頒布。

這一過程一開始在內閣進行。之後,由於某些皇帝的懶惰,或是由於這些長在深宮中的皇帝們無法應付那些老謀深算的閣臣們。改由內閣送至宮中由皇帝批複。

皇帝和閣臣不見面,遂使中間又多了一層太監插手的機會。

明武宗朱厚照,明代歷史上最能折騰的皇帝。玩得太野,根本沒時間治理國家,便把政事扔給司禮監處理,「硃批」權得以落入劉瑾手中。

「票擬」說到底只是建議權,「硃批」才是最終決定權。所以劉瑾得以權傾朝野,全面壓制內閣。

然而,劉瑾的權力說到底仍是皇權。武宗如果是經理,那劉瑾只相當於武宗的秘書。

經理忙別的事兒,可以授意秘書代理。經理回來接管,難道秘書能說「你走吧,現在我說的算了!」部門其他人憑什麼聽你一個秘書而對抗經理呢!

所以劉瑾再權勢熏天,皇帝想滅他,也不費吹灰之力!

更多歷史品評、討論,請關注頭條號 - 探微閣主!


這其實是個很荒唐的故事。

先了解一下很少聽說過的詞「對食」:古代因為宮裡太監無性能力,宮女被長期幽禁在宮廷,太監就和宮女為了互相安慰接成對,不能同床,只不過相對吃飯,互慰孤寂。

大太監劉瑾其實並沒有掌握太大的權利,但他掌握住了皇帝朱厚照昏庸貪玩的特點,投其所好,依仗皇權為非作歹。

劉瑾手下「八虎」之一太監張永本來對食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宮女,不想被劉瑾看上,強佔為己有。張永懷恨在心。

大臣楊一清暗中策反了張永。

張永跑到皇帝朱厚照那告劉瑾謀反,不想朱厚照喝多了:他謀反做什麼?

張永:他想做皇帝。

朱厚照:想做就讓他做吧。

張永差點傻了眼:他做皇帝,皇帝你幹啥去?

此時朱厚照才清醒過來,抄了劉瑾的家,沒想到抄出了玉璽和劉瑾上朝經常帶著的匕首。

朱厚照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據記載劉瑾被凌遲了三千多刀。


劉瑾權再傾,傾不過魏忠賢,魏忠賢號九千歲,經營東廠十數年,朝野黨羽過半,權勢衝天。即便如此,也被一個十七歲的剛繼位的小皇帝三言兩語揮一揮衣袖就滅了個乾淨。大明自始自終皇權從未旁落,一直都緊攥在皇室。太監從來都只是皇帝用於制約大臣的爪牙,沒有兵權甚至沒有合法的行政權。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出於皇帝的授意或默許。所以哪天爪牙出格了,皇帝厭了,翦除掉自然也就一紙詔書三五個字而已。


明朝大太監劉瑾雖權傾朝野,號稱「立皇帝」,但畢竟只是一個靠忽悠皇帝開心起家的太監,其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在皇帝開心時能夠發揮作用,可以為所欲為,肆意貪污,一旦天庭震怒,其所依靠的的一切便即刻坍塌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滅掉這樣一個手無一兵一卒的太監,完全不同於滅掉一個政治集團或者是軍事力量那麼困難,何況劉瑾所作所為早已天怒人怨了,放眼望去,滿世界窮得只剩下錢了,那些金燦燦的死物除了給他帶來惡運和千古罵名外,在他面臨生死之時真的不如糞土了。


這從另一個層面也說明了明朝的太監劉瑾並非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一個集皇權於一身,權傾朝野的人。同時也恰恰說明了很可能是在替皇帝背黑鍋,把皇帝的所作所為推到一個替罪羊身上,即堵住了呦呦眾口,又給皇帝找了個台階下。這個即保全了皇帝的權威,又給足了諫臣御史們足夠的面子,唯一可憐的就是那個劉瑾,小心謹慎的陪皇帝高興,到最後來把性命也陪了進去,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伴君如伴虎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