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与你分享!

前几天写了一篇妈妈如何和孩子亲密的文,收到了很多和妈妈相处不愉快的留言和简信。?有人说,我妈妈一直很消极,悲观,不是批评就是谴责,根本没法好好相处,实在无法贴心。母女之间矛盾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爆发,家里常年都是乌云密布。?也有人说,从小母亲就是唠叨嘴,生病怪我不听话,考不好就说我没用,笨。在这样毫无温暖的家庭里长大,我特别的自卑胆小。逐渐长大后,我自己走出了心情低谷,就是无法和妈妈好好相处。我特别羡慕那些手牵手亲密无比的母女,有几次想要和妈妈亲近,她一脸的厌烦让我打消了念头。

从这些文字中,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的妈妈是天生消极的人,很容易情绪化,一句话不对头就不开心,伤心难过很久。再加上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心情愉悦的时候特别少,大多数时候她都是拉长著脸。

每次妈妈不开心板著一张脸,我就会觉得自己欠了她似的,总担心自己会惹到妈妈了,不敢开心。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什么比让妈妈心情好起来更重要。

偏偏我妈妈特别的固执,很多时候无论你怎么问她就是不说,只顾著自己生闷气,流眼泪。问多了她更烦躁『我已经很烦了,你就别问了行不行?』

如果真的不再问,她就会越想越伤心委屈,觉得没有人关心她。你继续问,她就是一直板著脸,总之无论她为何生气,你永远也没有办法让她开心起来,必须等她自己消气。

因为妈妈太过情绪化,消极,我们家常年都是乌云密布,时间久了,年复一年都一样,真的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对于妈妈太喜欢情绪化,姐姐可能觉得没有办法了,干脆不闻不问,弟弟又小还不懂事。偏偏我从小得到妈妈的遗传,喜欢多愁善感,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总是害怕自己会惹到她,想讨好她,想要努力表现自己,让她开心。

那时候农村人经常有人会因为家庭争吵而想不开自杀,我特别害怕妈妈也会想不开会不要我们。

妈妈和爸爸闹情绪后经常都会整夜哭泣,我都要偷偷去看几次,防止她想不开。我妈妈还有一个习惯,心情烦躁睡不著时喜欢一大早就出门,害得我也不敢睡,每次她出门后我就悄悄跟在后面。

我家后面的山上有一片坟,穿过去有几块地是我家的,妈妈心情不好时不想从院子前面路过,都会从山后去到这块地里。我要穿过坟地才能远远地看见地里,天生胆小的我每次转身回来时都会吓得一身的汗水,经常都是边跑边流泪。

十五岁那年我爸爸因病去世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原本消极的妈妈更消极了,整天都在哭泣,痛苦全写在脸上。在那个大家都还不能解决温饱的年代,别人想要帮也是手长袖子短,有心无力。??

爸爸去世后,姐姐中专又快要毕业了,弟弟还小,我便外出打工,承担姐姐和弟弟的学费。?

宿舍里姐妹们收到的家书和电话,内容都是「闺女,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过得开心就好,只有你生活得好,我和你爸就安心了。」

?我妈妈的书信,打电话给说的最多就是「弟弟可怜,知道家里穷,从不敢乱要东西,非常认真刻苦的学习。?挣钱不容易,你一定要节约一点,弟弟的学费还指望著你。」

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宿舍的人,有那么爱自己的父母。

记得有一次我鼻子发酸:「妈,我比我弟才大一岁多,我出来打工时个子还是中学生,很多人以为我是童工呢?你怎么从来不关心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妈妈的回答除了哭还是哭。

这样不亲密的关系一直到我决定远嫁时,在我出嫁的头一天夜里,妈妈跟我说,从小她就觉得亏欠我,本想著如果嫁到附近,她会尽最大的能力给我嫁妆作为补偿。

她还告诉我,屋后面山上的松树一直是留著准备给我做嫁妆的。小叔叔修房子要砍她不同意。姑姑家修房子想砍两颗做楼梯扶手,她也不同意,她坚持留著给我,那是她唯一所能补偿的。

出嫁那天,车子走出很远了,妈妈追著车子赶落寞的背影,一直盘踞在我脑海中久久无法散去。在坐上火车后闭上眼睛让眼泪肆意流下,先生紧紧握著我的手,让我感觉到他的力量和安全感。??

现在我们三姐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后,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可是妈妈脑子里记住的永远都是那些痛苦和不开心的事情,一些开心的事情很容易被过滤掉。

我劝过她很多次,过去的就翻篇了,不存在原谅与不原谅,试著用宽容和微笑拥抱曾经伤痕累累的自己,也会是一种幸福。?

妈妈依旧会很容易情绪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把家弄得乌烟瘴气的。

他们那代人习惯早起,很看不惯年轻人睡懒觉,她老人家经常都是早起一边干活一边叨念。

有一次早上,我和儿子穿好衣服走出房门就听见她又在叨念「我刚拖干净的地步,看看你们踩得两排脚印,不帮忙就不要添乱。」?

妈妈一发火强势和霸气就特别明显。六岁的儿子马上对我做了一个嘘嘘的手势,意思就是外婆又发飙了,千万要小心点。

从小被念叨也就算了,我都为人母还这样。心瞬间就掉进冰窟窿糟糕透顶,敏感的内心和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心中积攒的过往种种不满,此刻就像点燃了导火线爆发了。我冲过去从妈妈手里接过拖把,虽然不是嘶吼但语气也很重:「谁让你干这些了,我自己有手,我会干。

对于我的气急败坏,妈妈显得有些惊讶,而我使劲的拖地板,遇到凳子很不友善的踢一脚。吓得妈妈一句话不再说,她坐在沙发上继续看著我。大约三分钟后,妈妈叹息一声后默默地出门了。

我继续拖地擦洗家具,表面上看若无其事,实际上一直在盯著时间看,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的心变得五味杂陈。

由于妈妈消极又喜欢数落,在我婚后和她相处的几年时间里,很多时候我都是不吭声,知道她本意是好的,刀子嘴豆腐心。

但也会有忍不住闹得不欢而散的时候,每次妈妈不是躲进房间就是出去,再见她时,眼圈一定是红肿的,明显伤心的哭泣过。

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的纠结,甚至会因此而心口发闷,脾气暴躁。直到我自己当了妈妈后,才逐渐明白这种纠结和烦躁就是心酸的味道,因为牵挂和爱。

饭菜都摆好了,妈妈依旧没有回来,我越来越觉得心慌,恐惧,我一边去找妈妈一边自责。我的眼睛越来越湿润,妈妈的种种好浮现在眼前。

妈妈年轻时晕车很厉害,在家里时不管再远的路都情愿走,再不就干脆不去。在我生孩子时,她坚持不远千里过来照顾我。她说自己坐月子时因为缺少照顾而落下了不少的月子病,不希望我也是。??

那段时间妈妈把我当成婴儿来照顾,对我儿子呵护有加,我知道她在尽她所能弥补我。?儿子一岁后,妈妈又回老家了,每次打电话总是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要珍惜好婚姻。

再后来,每次我遇到困难,情绪不好时,妈妈总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第一个想要拉我的人,尤其是我和先生闹矛盾时,她老人家就会担心得无法入睡。

每当妈妈觉得最亏欠我,想要弥补我时,我也越来越理解她。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如果不是穷困所逼,她也舍不得弱小的我那么早就承担家庭重任。?

随著年纪越来越大后,妈妈的强势也逐渐减弱,其实她早就需要我们照顾,也很想和我们谈心。虽然她的想法跟我观点依旧不在一条线上,但慢慢地我不会再那么不耐烦,我会把很多事情说给她听,让她放心,我也会安心。

妈妈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却让她带著女儿呵斥过后的委屈独自去伤心难过,真的很不孝。万一她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我找谁去后悔去。

有时候人懂事,并非是在经历错误后的醒悟,还有被无私包容呵护的感触。

原来,我一直羡慕父母的模样,正在我妈妈身上,只是我内心的阴影挡住了眼眸。

找遍了小区附近,还是没有看见妈妈,心越来越忐忑不安,任由泪水肆意流淌。我又担心妈妈已经回去了,开门时,颤抖的手怎么都无法把钥匙对准锁孔。

门开了,妈妈虽然黑著一张脸,可我却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安定,激动得喊了一声:「妈妈,你去哪儿了!」

我看到妈妈红肿的眼睛,她也看到我脸上湿润的痕迹,满脸笑意的回应:「菜都凉了,我刚热好,赶紧吃饭!」

妈妈把碗和筷子很小心的放在我面前,这个微小的举动让特别的心疼。如果在以前出现这种事情,那必须我先道歉,今天却是说一不二强势的的妈妈先妥协,示弱。

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把眼泪一起吞下。其实我更希望妈妈还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好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主动跟女儿妥协,示弱。

父母越来越像孩子,我们越来越恐惧,不知所措,那些年少无知刺伤了父母的刺也深深地刺在了自己心里。

心照不宣的和好了,没有人提起上午的不愉快,心却无形中又拉近了。

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母女,不管发生什么,遇到怎样的冲突,感情都不会越来越浅薄,反而会随著成长越来越坚不可摧。

今年年初妈妈做了一个手术,明显的苍老了很多,皱纹无声的爬满了她的脸颊,白发也明显多了很多,看著都让人心疼。可是,除了揪心外,我什么也做不了。

父母从来不是敌人,即使他们伤害了全世界也是为了保护你。这些道理在年轻时无法明白,希望在懂得时还来得及。拔掉身上的刺好好的和父母言和,趁著在死亡未将我们分开之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余生的时光里,好好和最亲的亲人相处吧。别总是说来日方长,有一天你会发现来日再方长也长不过白发苍苍,别让生命留下太多遗憾。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 ,爸妈是我们的依靠,我们只顾著玩乐、学习,就慢慢的长大了,就渐渐的远离的爸妈,到了异地他乡。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来正当壮年的爸妈,却不知不觉的老了。都说老小老小,年纪越大,爸妈对我们的依赖越来越大。现在物质生活已经慢慢步上了正轨,爸妈也不需要我们给他们多少钱,买多少营养品,唯一希望的就是我们能常回家看看。那年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 真是唱到了多少游子的心窝。每次爸妈知道我们要回家呆几天,提前几天就在准备著我们爱吃的菜,每天等著盼著,就希望那天快点来。每周一通电话,每到那个点,就把电视声音都关小,等著手机响起来。

「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孝顺你就常回家看看吧。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没有孩子前只是多回家看看,买些营养品,有了孩子,才真的懂了父母养育我们姊弟三个的辛苦,养育孩子的累,花钱都不算什么,那种操心,依赖的感情千丝万缕,现在除了回家多看看让父母看看孩子,我尽量的多给父母钱,物质决定精神,首先满足物质,让父母不要为钱发愁,过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的,都操办起来,让父母心里暖起来,总之就是努力赚钱,30年前,人们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30年后的今天,人们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和孩子


谢谢邀请。

父辈跟我们肯定有代沟,所以可能有些年轻人觉得不知道怎么跟爸妈相处,其实家人之间不要考虑那么多,只要用心就行了,心里有就什么都有了。

以前自己没孩子的时候只是知道父母孩子很亲,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明白父母的不易,父母把我们养大,得费很多精力、物力、财力!

我在孝顺父母上做的太不够了,我一周回家一次,回去也只是给父母买点爱吃的,其实我也经常在想怎么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我想应该是让父母开心就是吧,让我们都努力孝顺父母吧!

(图片源自网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