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g

中文书名:《远处的拉莫》

作者:胡迁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27

语言:繁体中文

 

今天点播的歌是周杰伦的《世界末日》:「想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点点头,承认自己会怕黑我只求,能借一点的时间来陪,你却连同情都不给想哭,来试探自己麻痺了没,全世界,好像只有我疲惫,无所谓,反正难过就敷衍走一回,但愿绝望和无奈远走高飞天灰灰,会不会,让我忘了你是谁夜越黑,梦违背,难追难回味我的世界将被摧毁,也许事与愿违累不累,睡不睡,单影无人相依偎夜越黑,梦违背,有谁肯安慰,我的世界将被摧毁,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

 

我其实是在2018年金马奖颁奖典礼转播上才知道「胡波 (胡迁)」这个人的,看见他的母亲代他上台领奖,不禁猜想,这样一个缺席的人,究竟想控诉些什么?

所以我读了这本书,这本集结胡迁离世前,2017年6月至10月的最后遗作,包含12则短篇故事、一部未排演的剧本、一篇生前访谈与胡迁大事年表,或许也提供想了解他的影迷或书迷,另一个深入的方向。

《远处的拉莫》感觉诡异带点哲学,描写的是世界的真实与残酷,但跳出我的逻辑,所以我读得很慢,而且读的很沉重,文字虽然没有喧嚣呐喊,却带著虚幻与迷离,让人觉得悲伤无所不在,浓厚得像雾霾,看不见阳光,看不见希望。有时候读著读著,会觉得内容有点荒谬,但,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么荒谬,不是吗?

若说整本书都是绝望,却又不全然,这本书谈失去,也谈梦想,谈背叛的亲情、友情与爱情。失去耳朵的男人,在小女孩的慰藉下,仿佛又带著重生的希望。挂在床头的捕梦网,让人有著把美梦兜起来,噩梦过滤掉的希望。遗弃病危儿子的母亲,背叛朋友的战友,嫌弃男友的前女友…,隐隐约约读出作者最后内心的纷纷扰扰,或许他就是活在这样矛盾之中,所以才和世俗产生强烈的撞击,陷入混乱与没有方向。

这本书的文字中发现胡波是一位敏感又骄傲的人,做为一个心思细腻的人,虽然在文学或艺术上有特别的敏锐度,却又因为所谓「理想主义」或「自恃甚高」,不愿意迎合人和适应世,所以很多时候确实比起其他人都活得更辛苦,因为追求完美,所以容易焦虑与挫败,在孤独中,仍拥有自由的意志,却不融于社会。

我在阅读中感到焦虑不安,却难以自拔,觉得是一种灰色画面,充满矛盾与拉扯,阅读的当下,不禁觉得非黑即白反而好,因为灰色让人分不清真伪。

就像书中所写:「我知道有很多假的事物,它们通常都隐藏在「我以为」中」。

49116899_10156009904988317_5042546481748246528_o.jpg

【作品介绍】

「我们无法触碰,亦不可调和。」

一个缺席的人,一系列危险的创作

《大象席地而坐》导演

胡迁离世前最后30日定稿小说集

《远处的拉莫》是胡迁离世前留下的文学作品结集,收录其自2017610月的一系列「危险的创作」,包含中篇小说〈远处的拉莫〉,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短篇小说〈海鸥〉,以及他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完成却还未及排演的戏剧剧本〈抵达〉等。

胡迁这些游走在崩溃边缘、以赤身赤诚地灼烧自我所完成的创作,灰暗、绝望、凝重、荒暴,包容了他对文学这件事最虔敬、赤裸的剖白,更包容了对我们所处时代强烈的反思和质疑。

他仿佛并没有离开,只是率先抵达。所有痛苦都化为静默在永恒里的一线光亮,如他笔下的拉莫,召唤著茫茫人生荒野里我们每一次的跋涉和远行。

【作者介绍】

胡迁(1988-2017

本名胡波,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

其电影导演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2018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提名,及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并获得2018年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