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為自己問的,就不匿名了

我是左眼殘疾失明,90年出生,7歲的時候左眼受到外傷,做了3次大手術還是醫不好,就一直殘疾到現在了,現在是左眼眼球萎縮,看不到光,外表看起來非常明顯,很醜陋,右眼是正常的。左眼也一直不怎麼舒服,只是習慣了而已。這麼多年我當然是一直都很痛苦,可是小時候多多少少心理存有一絲希望,希望說長大之後醫療技術能發展到可以治好的地步。可是現在,我在網上大概了解了現在的醫學水平之後,發現:

好像沒什麼希望。

即便現在已經是將近2015年,假如我現在才7歲,碰到跟當年一模一樣的事故,我的眼睛好像仍然沒有被治好的希望。更何況從我出事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了。很多醫生一聽我說左眼看不到光,雖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但我能從他們的神情看得出來:沒有治癒的可能。說實話我非常失望,為什麼醫療技術發展得這麼緩慢呢?那些頂尖醫學專家,眼科技術專家真的不應該感到羞愧嗎?我自己眼睛殘疾,所以我很能體會到那種身體上的缺陷所帶來的無限痛苦。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感覺到,好像失明人群,或者更擴大一點,單眼殘疾的人群,在整體人群中所佔據的比例並不是很大。商業公司願意投入精力和資金去追逐這麼小部分的市場嗎?從我自己的角度,哪怕這種醫療技術要我花個幾百萬,幾千萬,只要有可以治癒的希望,我都會很開心,叫我傾家蕩產我都樂意。可是那些醫生那些教授能體會得了這種心情嗎,估計他們都習慣了別人的疾苦了。

一想到這些,就越發對眼科技術的發展失望。

所以我很希望能有對這個領域稍微有點接觸的人來談一下現在的眼科醫療水平,哪怕就只是聽說也好。不過能不能不說什麼義眼、電子眼之類的,我之前了解過,感覺用了之後我會更痛苦。其實要是有生物眼睛,就算是牛眼、蛙眼什麼眼,就算眼睛看不見,能改善外觀我也是能接受的啊,可以不像現在這樣人不像人就好。也希望不是談個體醫生的水平,因為技術嫻熟可能還是不夠的,像我這種眼睛外傷殘疾好像面臨的是醫學瓶頸,而不是個別醫生的水平高低問題。我相信現在的醫學技術仍然是外國先進技術作標杆,所以就算是一些國際新聞也行,英文我也看得懂。此外,也可以說說類似的例子,不限於眼科,比如讓你感受到醫療技術的突飛猛進之類的事情、對之後醫療技術的預測之類的都行。只要能讓我覺得有希望就好。


幾年前上課的時候分析過德國一家公司的retinal prosthesis,但是前提是視神經完好。當時的技術也就是到能看見一個一個的英文字母而已。

去年USC一個教授的產品被FDA批准作為humanitarian use device. (註:HUD只證明安全,不保證有效性。)效果見PPT 38-42頁 http://www.fda.gov/downloads/AdvisoryCommittees/CommitteesMeetingMaterials/MedicalDevices/MedicalDevicesAdvisoryCommittee/OphthalmicDevicesPanel/UCM321945.pdf看上去和幾年前德國公司的paper差不多的效果。上面回答中提到的 人工晶體和這個問題毫不相關。


謝邀。美媒近日報道68歲的艾倫澤拉德接受仿生眼種植術,裝上了仿生眼睛後,首次看到了與他結婚10年卻從未見過的妻子,該男子驚呼「親愛的,你真美」。易網新聞仿生眼讓盲人首次看見妻子:你真美!--------------------------------------------------------------------------------------------------------------------------------------------

利益相關:眼鏡說(www.yjshuo.com)是一家社會型企業,致力於消除泛眼鏡行業中因信息不對稱對消費者利益的損害。期望透過互聯網的平台,連接行業內的專業人士與眾多消費者的口碑,構建一個以問答的形式,聚集不同角度真實問答的信息平台。


世界難題

等待神經技術的發展才能知曉


弟弟,靜下心,權威的眼科醫院有眼整形科,做美瞳手術,北京同仁和廣州中山大學眼科中心都是全國權威的眼科醫院,在醫學還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時候,我們不要荒廢自己的生命,比起更嚴重的殘疾我們已經很幸運了,用另外一隻眼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因為一直眼的殘疾停止自己實現價值的腳步,比如查理芒格

已有人工晶體,植入也有較廣泛基礎,但是費用還是不低。

人工視網膜植入已有一定基礎台灣視網膜色素病變協會 但是視網膜和角膜移植不同,更廣泛的臨床手術還需時間。目前而言,你所期待的生物眼還在更底層的運作,就是通過克隆培植功能器官,而且整體眼球移植手術相對於克隆技術成功後,還需要解決視神經的重建問題,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目前有技術難點。那麼解決方案還是回到你的需求:

外觀 義眼在一段時間使用後,使用者會逐漸適應,而且能符合你的外觀需求,價格,風險和使用難度都是很容易接受

功能 目前角膜移植更容易和廣泛應用,視網膜植入和晶體植入還在逐步。相較於5年前,這些技術難點還未解決,目前連人工晶體和人工視網膜都有較成功的手術案例,很明顯在逐步提升科技同時,醫療技術沒有太大落後。希望你在更多關注自己眼睛的同時,也對生活的其他面有更多體驗,畢竟就算是正常人的生活,也並不是圍繞著雙眼本身,而是通過眼看耳聽來感受,你也可以更多的考慮下,如果有一天技術攻破了,你準備的人生計劃,可以提前為計劃而準備,而不是在等待中消磨時間,而是去減少損失的時間。
抱抱,我和你有同樣的問題。我小時候因外傷而左眼失明,長大後受傷眼產生費用性斜視,外斜非常明顯,尷尬得與人說話從不敢看對方的眼睛,因此導致多次面試失敗。後來我在北京的華德眼科醫院做了斜視矯正手術。這是個整形手術,不能恢復視力,但能將斜視眼睛矯正到基本和正常人一樣,外人不細看的話不會發現異常。關於視力的恢復,我查過許多信息,目前科技似乎還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陳舊性的視網膜脫落往往伴隨著視神經的萎縮,而神經系統的再造當前還是個技術難點。一些科學家在使用幹細胞細胞再造視網膜,但技術還夠成熟。)但我要求不高,之覺得外觀恢復正常就很滿足了。
我右眼天生只能感光,醫生說是視網膜脫落,沒治! 這麼多年了倆眼大小差距越來越大,駕照不讓考。外表吧,確實不咋地,反正跟我合影一定能體現出你的帥。但是一般的生活學習還是沒影響的。 有句話說的不錯,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最後,祝你開心愉快!
你好我和你情況大相徑庭 只是我戴了美容片可能有點看不出來 你現在怎麼樣了 我其實很樂觀 相信可以變好 你要加油 如果可以回個私信


我是先天弱視,已經成年,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期,也是搜索醫學科技前沿看到這個貼子的。 / NASA已經可以3D列印骨骼和皮膚了,雖然沒有眼睛複雜,可過十幾年也許就可以複製眼睛了。 f仿生眼是機械,但人體3D列印不是機械而是人體組織。 註:NASA是美國航天局,3D列印技術是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健康,為移民火星做準備。 不只是NASA,其他科研機構也有人體3dD列印技術,你只要百度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